APP下载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解读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

2010-08-15张美君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缩略新词博客

张美君

(武夷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解读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

张美君

(武夷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的产物。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网络世界的交流中起着主导作用。网络传播语境催生了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文章将在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上对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心理特征加以分析。

网络语言;构成方式;文化心理

引 言

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促使人类生活产生了又一次深刻的革命,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络新词语曾出不穷,网络用语逐渐形成特征鲜明、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从而倍受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被命名为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因为英语主导着世界的网络,所以网络语言中包括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呈现的方式多样,往往突破原有的词法和句法,形成了独有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就是在网络中出现并使用的语言[1]。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术语、网络论坛和聊天室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指在聊天室和上网时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网络语言与一般的生活交际语言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2]217-218。本文主要关注语言学意义上的网络语言,即聊天室里"即时性"很强的对话式的话语,以此出发界定和分析英语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 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和基本特点

不同的语言形式,由于使用者不同,使用语境不同,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一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的交流特点。网络语言在达到传递信息与表达观点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较传统语言更为形象、直观和生动的语言特点。例如,聊天者必须迅速地输入信息,立刻进行反应,聊天不可能采用手势或表情等辅助交流手段,聊天的同时可能还得考虑上网费用等,这些限制条件促使网上聊天者提高信息输入速度,使沟通更有效率,从而形成网络语言独特的形式。从网络词汇的构词手段来看,英语网络语言的构成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原有词汇的变异

互联网给网民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广泛空间。为满足自身求新,追求时尚的需求,也为了节约输入字符的时间,网民们对英语的原有词汇进行了一些改造。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

1.原有词汇的缩略

缩略有两种形式。一是首字母缩略,即将每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代表一个词组或短句的缩略。网络交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词,例如:I DK(我不知道,全文是I do not know.);TYVM (太感谢你了,全文是Thank you very much);VG(很好Very Good);D 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GOK( God only knows只有上帝知道);ASL(age,sex,location年龄、性别、所在地)等,这些都是由组成短语或短句的单词的首字母缩略而成,发音方式也通常是组合字母的逐个拼读。另一种缩略形式是选取一个单词的前几位字母缩略或几位重要字母进行缩略。如, BF(boyfriend男友);B/C(because因为)和MSG( message消息);ur(your);TKS(谢谢,Thanks)等都是常见的交流词汇。

谐音缩略也分两种。一种是一个或几个单词通过发音相同或相似而简化成为一个或几个字母,如, IC(我明白了,全文是I see.);U(You你);Y(why为什么)和CU(see you再见);CUL(再见See you Later)。另一种是单词和数字的谐音,如B4(before以前);F2F(face to face面对面);L8R(later以后)等。

3.原有词汇的转类(shiftingwords)

转类词就是词汇不改变词形而转换了词性而构成的新词,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名词转化为动词: hand in one’s paper,let it along,to telephone;动词也可以转类为名词:take a look,a find,a cheat等等;另外形容词和名词之间也可以转类,网络语言中典型的例子有:spam(名词转动词)used to be a noun which means a kind of ham and now means to repeat the message again and again or copy and paste a large amount of text to the channel,过去是一个名词,指某种火腿,现在变成动词,指在网上再三复制传送兜售。flood(名词转动词)To dump large amounts of text onto an I RC channel.This is especially rudewhen the text is uninteresting and the other users are trying to carry on a serious conversation。原为名词“洪水”,在网上用作动词,表示向在线聊天系统倾倒大量文字,尤其是当内容并不令人感兴趣或者其他网民正进行重要交谈时,这种做法很不礼貌。如:to flood off sb’s connection(用大量文字)淹没他人的交流。并索要信息(如文件、广告、新闻、文章)。flame意为批评(名词转动词)to criticize原意为火焰、光辉、热情、激情,现用作动词指责。

(二)新词衍生(derivationalization)

衍生(derivative)指:a word or thing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or produced from another word or thing,由一个词或某一事物派生而来的词或衍生物。衍生化(derivationalization)指:模仿网络中的新词或根据新词的词根或词缀派生出其它新词的现象。

1.博客(blog)词根的衍生化

博客(Blog是weblog的缩略词,由PeterMerholz发明)。它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博客网站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面对社会功能和技术发展的双重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来自数字馆藏和读者需求的挑战,智慧高效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已成为事关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最初由blog这个词衍生出blogger(博客版主), blogee(浏览博客的人)。随着Blog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不断参与,最初的博客含义被拓展了,并目有了更加精确的分类。以下这些网络新词都是根据blog这个词根衍生出的新词。例如:战争博客(Warblog )、知识博客(Klog,K-Blog)、专家博客(Punditblog)、技术博客(Tech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 Fotolog)、法律博客(Blawg)。在此基础上博客也建立了自己领地,比如博客精英(Blogelite)等。

2.网络(cyber)前缀的衍生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渗透,visual这个前缀的使用变得空前频繁。如virtualworld(虚拟世界)这个词一经产生,立即引起连锁反应:virtual bar(虚拟酒吧),virtual cafe (虚拟咖啡厅),virtualkitchen(虚拟厨房)等一连串新词应运而生。

3.符号和字母的组形

网络交流少见对方的表情,网民们利用键盘现有的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创造了一系列的具有感情色彩和形象类似表情的符号,达到幽默、诙谐、生动的效果。形象符号和言语同时使用,能增强语势,传达微妙的意义或情感。最有创造力的是: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居然表达出各种各样的实在意义,成为一种非常形象直观而且简约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符号。因此它们在因特网上,尤其在聊天室内十分流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英语词汇更具表现力。

如:Zzzzz…表示睡觉,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声音的形象生动地引入了聊天。Kkk...:表示咳嗽,不好意思,例如,Kkk…正经点儿,别肉麻了。一D:表示笑得睁不开眼。@一@:表示高度近视:-o:"哇!表示吃惊或恍然大悟。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英语网络语言拥有多种多样的特殊语言表达手段,但究其根本,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由其交际语境的特殊性和口语化特征所决定的[3]。在网络中,由于表情和肢体语言缺失,因此,交流者们发明各种符号形式来描摹自己的表情举动,如行为词、象声词、表情符号等。同时,对传输速度和书写效率的追求,又使他们创造出许多简洁方便的语言方式,如缩略语和皆音等。网络中推崇创新精神,使得文字游戏风靡网上。这些因素互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魅力。

二 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解读英语网络语言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往往又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着文化,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并参与形成人们的世界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用语,它能满足网民的实际需要,其变异现象的出现受制于独特的网络语境。虚拟现实技术带来人类信息环境的革命性变化,它使人们不再完全沉浸于真实物理的交流情境中,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非正式、非面对面的、即时的交友、环境、每个人拥有独立的个人空间、可以幻化成一个符号而存在,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人们上网的生活状态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虚拟网络行为和真实的心理感受的完美结合。所以网络语言既是交流和传播网络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网络文化心理现象的标志和重要体现。

(一)文化共享,追求平等的交际心理需求

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网民们不仅可以在此发表文字,展示个人观点,还可以通过行为词行为句、表情符号等网络语言手段,描摹表情和动作,传达个人情感,使交流完整。丰富的表情符号行为词、行为句带有文字所没有的打趣、诙谐是网络语言的一大风景,它们也间接地反映出网络文化的一大重要特点,那就是,网民们内心渴望浓厚的人情味,需要更富有可感性的交流网络文化是交流互动的文化。借助网络,人际交流达到一个新的层次,网络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拓展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谈话者撇开各自的年龄,性别稳私、身份、社会地位、道德、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了上下级、长辈和晚辈等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淡化了,无形的等级制约消失了,“权威”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不存在功利因素,后现代文化的氛围呈现出“无中心、无主流”的状态,任何一种表达都得到最包容的理解,每个网民都有充分的自主权、话语权,在语言创造面前人人平等。

(二)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的心理需求

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网络文化的创新性与网络特点紧密相关,互联网带来的平等使网络交流者得以展现自我,语言走上了前台,成了“网上自我”的标识,获得前所未有的展示空间[2]38-52。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从客观上看,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瞪目,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从主观上来看,网民大多属年轻群体,如大中学生、技术人员,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是网络中最活跃群体。他们富有创造力,不安于现状,思维活跃,求新逐异网络是他们突显个性的地方,使用新词新语让他们感觉轻松,因此,他们不断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鲜活词语和表达方式,在网络中流传开来。

(三)娱乐自我,释放情感的心理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承受着工作或生活的各种压力,网络是他们释放压力和情感的一种新的途径。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中,人类的语言活动也是语言游戏,是人类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在美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娱乐是以不干预实际生活的方式释放情感的一种方法。在聊天过程中,聊天者所寻求的不仅是信息交换,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在此前提下语义内容和语篇连贯都可以被忽视,而娱乐性和语言游戏才是常规。网络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了言语游戏和娱乐的最大空间和理想的家园。传授双方虽然彼此陌生疏离,但在心灵快感的共同发泄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对话比实际交谈更为顺畅。他们享受着虚拟中的真实(交谈者真实的心态),即表达时心理上的接近性和趣味性,以此来释放他们天性中活泼好奇的青春气息,在偏离传统的语言价值选择中愉悦自己,也愉悦别人。

(四)经济便捷,节省时间的心理需求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交际双方网络这一特殊的语言载体在传递言语信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省去冗余信息的符号,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传递和接受信息。他们利用键盘上已有的数字、字母和符号,来缩短网聊时间。一般情况下,只要短时间内“敲”出来的某个符号具有了表达功能,他们就认为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结语

语言是和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的,任何新的思维样式、新的时代精神,都需要一种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相对应的新的语言形态,一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充满生命力的现代语言[4]。伴随网络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网络语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网络使用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沟通交流的期望,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着。网络语言折射出特定的文化心理现象,反映了网络时代精神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加速进行,网络文化日益呈现出开放性直接性、主体性和平等性等突出特点。

[1]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63.

[2]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7 -58.

[4]申小龙.语言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2.

[责任编辑 自正发]

Analyzing Network Cultural Psychology Phenomenon from W ord-formation of English Network Language

ZHANG M ei-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WuyiUniversity,Wuyishan 354300,China)

Network language is a new language phenomenon born with the developmentof the Internet.It is a product of new spirit and social psychology in the new times.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also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network world.The media context of the network promotes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network.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cultural psychology on the basis ofword formation of English network language.

network language;forms of formation,cultural psychology

book=5,ebook=283

B842

A

1008-9128(2010)05-0092-04

2010-06-02

张美君(1977-),女,福建浦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西方修辞学。

猜你喜欢

缩略新词博客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你知道IL Y等缩略式的含义吗?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博客天下
这些词语你看明白了多少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
外教新词堂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