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综合 成效显著
——以五保村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与成效
2010-08-15兰瑞芳陈文庆
兰瑞芳,陈文庆
(1.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2.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平台综合 成效显著
——以五保村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与成效
兰瑞芳1,陈文庆2
(1.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2.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实践教学是检验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和检验学生运用理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五保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探索中,通过创造条件让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参与五保村建设活动,经过事后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与利他问题;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保村;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实效
一
实践教学是检验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和检验学生运用理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学实践,实现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深化,提高教学实效性已成为业内人事共识,并为主管部门所高度重视。为此,各高校根据教学需要和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以往的教学实践基地主要是一些革命纪念地、厂矿、新农村等。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参观。这种以参观为主要方式的实践基地虽然也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的认识浮在表面,而且组织大批学生参观相对比较困难,活动的次数非常有限。为开辟和寻找更好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尝试建构思政理论课综合教学实践平台。
一
五保村建设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一项“德政工程”,是一个救助弱者的善举,是一项奉献爱心的事业。截至2006年6月,广西已建成五保村5589个,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8万多人,目前五保村建设正处于维持和完善的阶段[1]。其作为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救助的有效方式既是我国基层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广泛参与公益事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公民社会责任和道德认识的有效平台。因而,我们以五保村建设为载体,尝试搭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综合实践平台。力求使理论的教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结合,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参观和参与五保村建设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认识农村、农民,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对五保户的救助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继承和弘扬尊老敬老、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内心对五保村建设形成一种道德上的价值认同,从而关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五保村建设,这一方面促进了五保村的后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和成果共享。
二
以广西五保村建设为教学实践基地,与以往主要以革命纪念地、厂矿、新农村为教学实践基地不同,其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五保村建设数量很多,一般的行政村或大的自然村都建有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而且都是建在交通便利的公路两则,村公所、中小学附近。便于学生往返。二是五保户本身是弱势群体,需要的救助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物质上的捐助,精神上的慰藉,也可以是无偿的劳动帮助等,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力所能及,而又开心乐意的方式为五保户奉献爱心,其活动的方式丰富多样。三是五保户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其对社会主义、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热爱之情也会自然的传递给与他们接触和交往的大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得到现实的印证。根据学校的实际,我们设定了四个离学校最近的最方便学生活动的五保村为第一期实践基地,尝试以五保村为平台,搭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方案运行中主要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参与学生的拟定
1.年级。形成低、中、高三个年级的合理梯队,以中年级为主,使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参与的学生能以老带新,不断接替,便于活动的开展和延续。
2.课程及知识。当前我们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在组建参与五保村建设实践活动的学生队伍时,充分考虑不同课程的学生构成比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与当前社会现实联系相比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更直接,更迫切,因而,参与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其比例占到2/3。
3.能力和品格。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调查研究及写作能力,特别要有爱心,有热爱劳动,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
4.性别。男女生合理搭配,考虑到是关怀孤寡老人,献爱心的活动性质,女生比例不低于1/3。
(二)带队老师的选择
1.教育能力。带队老师应具有及时教育的意识,能及时抓住教育的时机,利用好实践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和看待问题,并提高思想觉悟的能力。
2.管理能力。带队老师要有组织能力,以便安全有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协调能力。带队老师要协调好五保村、村委、学生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把好事做实、做好。
4.研究能力。带队老师要及时总结实践教学的成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研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学分
按各门课的课时和学分,抽取相应的课时作为实践教学的时间,抽取相应的学分作为实践教学的成绩。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拿出9节课,即三周本课程教学时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拿出6节课,即二周本课程教学时间;为引起学生的重视,实践教学成绩权重为该课程总学分的20%。成绩评定的依据是参与活动的表现和体会总结,即由带队老师根据参与的情况和参与活动之后写出的心得感悟或课堂讨论的表现给出成绩。
(四)实践的内容与参与方式
1.根据各门课程设置具体的参观、调查内容,让学生有目的观察和比较。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预设类似从五保村中老人生活境况的改变,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问题;再如《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通过参与五保村协议管理,老年人依法维权的法制宣传等方式;引导学生参观、参与、思考、甚至研究。
2.义务劳动。在亲身参与五保村建设的活动中,通过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并在与五保老人的接触交流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五)五保村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的议定
为长期有效的开展活动,我们与行政村村委、五保村鉴定了三方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三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基地建设持续和有效。
三
我们有组织的创造条件让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走入并参与五保村建设活动,此后对参加五保村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五保村建设作为救助弱势群体的有效方式,作为基层党委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成功范例,其自身内涵的执政理念、道德内容,以及参与五保村建设的人们所表现的对善良、责任、幸福、人生价值、道德品质、善恶判断等的理解和追求等,对于投身其中的学生是一个生动现实的教育范本。从总体看,五保村适用于多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而且是可集参观与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平台,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特别在以下方面学生认识的提高很快:
(一)促进了对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的认识
我们的政权是属于人民的,我们的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我们的工作和决策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从毛泽东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把人民的满意、赞成、答应作为衡量党和政府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轴心都是“人”、“人民”。我们党没有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如果连占人口少数的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都不能解决,就谈不上为广大人民谋利;如果在我们眼前的这些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不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救助,就谈不上为广大人民排忧解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观就必然流于形式和空谈,也就无从实现。这是我们在思政课中接触到最多也是各门课程都涉及到的一个教学内容。过去我们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上,学生的感觉是离得很远,好象说大道理一样,没有意义,还有些学生会举出社会上一些负面的案例,来批驳这一观点和结论。
但是,当我们把学生带入五保村,在五保村中,学生看到老人贴在门上的春联,看到老人发自内心写出的感谢信,尽管老人们文化水平低,这些信中有些语句不够通顺,甚至有些还存在错别字,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却跃然纸上,那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朴素表达,他们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对孤寡老人的关心。从五保老人无一例外的交口称赞说这是党和政府的关心,说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的情真意切的表达中,学生眼见为实,耳听为真,真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亲历了五保村的学生,46%的人认为五保村建设是民心工程,47%的人认为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形象工程, 88%的人对五保村建设表示支持、赞成。有学生说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时,对党执政理念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觉得是与现实相背的,因为现实中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形式,及其腐败问题往往影响到学生对党的认识,但是在五保村中的所见所闻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二)促进了对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以家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更是有着悠远历史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扶危济困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孝”的宗法思想和“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强调儿子要服从、尊敬、奉养父亲。在政治上,认为治民的关键在“惠民”,对人民要宽容、仁爱,特别是对那些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鳏民,更要爱护有加,施以恩惠,“怀保小民,惠鲜鳏寡”[2]P34。孟子也说“亲亲,仁也;敬长,义也”[3]P2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P3。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延伸,因而尊老敬老、扶危济困成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保村建设的目的是救助农村中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五保老人,让他们“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当老人戴着大红花,穿着新衣服,抱着新被褥,满怀喜悦,在锣鼓声中搬入五保村时,许多老人哭了,他们自发的贴出“鳏寡孤独皆有养,党恩沐浴换新天”、“五保老人永健康,幸福感谢共产党”、“喜在晚年逢盛世,躬于福地享高龄”等楹联。许多参与五保村进村仪式的学生目睹这一场景,都被感动了,他们说:“五保户,没有子女也不怕,有政府、有党的关心。”让无子女的五保老人能安享晚年,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也应是青年学生的责任。
五保村的建设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活动。特别是村民义务献地献料和投工投劳帮忙,社会各界募捐的行为,使关心弱势群体,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如贺州桂岭镇2004年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总数达800余个工作日;还有村民为建五保村,无偿出让自家土地的情形……[5]。这一个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感人场面,这一件件不计得失、助人为乐的感人事件,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和现实演绎,是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展现。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作为青年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这样的活动,从而提升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的自觉意识。
(三)促进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与利他问题的认识
一提到经济和经济活动,人们通常会联想到人的逐利本性,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为实现利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偏执行为是市场经济的现象。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的肯定和鼓励,虽然提升了人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但也激发了人的逐利本性,满身铜臭、自私自利,似乎总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行的。然而,当经济活动、经济行为与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联系在一起时,这就使经济活动带上明显的非功利性、利他性。
从个体行为来看,五保村建设有明显的利他、助人的特点。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个人和地区对五保村给予的支持是无偿的,是不谋求回报、不带有功利目的的奉献爱心的行动。如广州市2005年上半年为广西百色兴建五保村捐款70万元[1];钦州三海镇黄膳村全村捐款支持五保村建设[6];北海市2003年五保村建设资金400多万中有85万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含群众义务投工和无偿献料)[5];合浦县虎岭村支书个人捐建了一个价值3800元的沼气池[5]……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即使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工程承建商,也可以牺牲个人暂时的利益,垫资承建五保村,如2004年上半年钦州市建筑工程承建商垫资建设五保村共计达到50多万元。一些工程承建商表示,尽管资金回收对于施工队(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本来就非常紧缺小施工队和小工头)的正常运作意义重大,但是他们认为五保村建设毕竟是一件好事,自己挣钱只是一方面,做些好事、付些代价甚至做些牺牲也是应该的,谁能不碰到一些难处[5]!这种垫资建设五保村的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很普遍。从政府行为来看,五保村建设也有明显的人道化、公益化的特点。五保村建设资金尽管主要的资金仍来源于政府,主要依靠的还是区民政厅补助、地方财政的划拨。如2003年北海市投入五保村建设的400多万元经费中,区民政厅补助155万,地方财政和挂钩单位100万,村集资60万,社会捐助85万[7],五保村的日常运转、生活定额补贴基本上依靠政府。早在2004年,广西财政就拿出了2000万元用于五保户的生活补助[7]。五保村所需资金的来源表明我们的基层政府组织并不单纯地追求经济指标,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而是关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力求使社会发展的成果能惠及到最广大的群众,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的特点。在参与五保村建设的情况调查研究中,学生看到即使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商人的行为中也有利他和助人的一面,他们认为追求物质财富、满足个人欲望并不是人们行为的全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应该在这方面提高认识,多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而有价值。问卷调查显示,70%的学生愿意给予五保村老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促进了对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解决贫困问题,救助弱势群体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包括弱势群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得到最大的实惠。这也是我们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五保老人入住五保村前后的比较,让学生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切实地感受到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对弱势群体的扶助和救济,力度一直非常有限,基本上是处于低水平的运转状态。如对农村中的五保户的救助,合作化完成以后,就建立了以社队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五保户供养模式,主要方式是分散供养和福利院集中供养。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生活水平很低,福利院供养的比例很小,同时,有限的村集体经济,给五保户提供的生活福利救助水平也非常低。建国初期,五保户的供养统一由村集体自行解决,标准一般是每月3—5元钱[7]。农村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村集体经济的衰退和村基层组织能力弱化,村提留集体资金非常困难,从而使五保供养资金不但没有增长,反辐出现了略有下降的情形。广西经济状况好的县,每月给五保户发放30元生活费(含实物折款),经济差的县每人每月只发5至10元生活费[7]。这些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在村落中的生活状态非常困窘,与周边村民的生活对比非常悬殊。五保户的住房一般都是又矮又小、又破又旧、又黑又脏,基本上是泥砖瓦房或夯墙泥房,大多数被列为危房;五保户的生活用品非常简陋,卫生条件非常差。与之相比,一些生活相对殷实的人家,却住上了二层、三层不等的砖混结构的平顶楼房,家里彩电、冰箱等用具齐全。这样的反差,显然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最起码要关注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权、生命权,尽可能地提供较好的生存、生活环境,确保一定的生活质量,并且尽可能地减小社会成员间的生活差距,力求让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保村建设通过提供社会救助,使农村弱势群体摆脱困境,从社会政治伦理的角度看,这是追求社会和谐、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这一举措和行动的直接受惠者虽然只是五保户,但在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在如何理解和促进社会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上,其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从个别访谈中,我们发现亲历了五保村的学生,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有学生说,以前在课本上,在媒体上所了解的两极分化是很表面的,而在走入五保村的活动中,特别是对五保老人入住五保村的前后生活境况的对比中发现,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了解了收入的差距太大,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涵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就是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哪怕是处于人生暮年、行将就木、身份卑微的农村孤寡老人。更有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把社会福利的增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推进整体利益,并惠及社会全体成员,让每个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才真正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总体上看,以五保村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践是有益的,成效也是明显的,此文是有感而发,但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问题,如对于如何选择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建立健全适合多门课程,集参观与参与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等将另著文讨论。
注释:
[1]贺州市民政局提供[Z].
[2]尚书.无逸[M].周秉钧译注.岳麓书社,2000(1).
[3]孟子.尽心(上)[M].杨伯峻杨逢彬译注.岳麓书社,2000(1).
[4]孟子·梁惠王(上)[M].杨伯峻杨逢彬译注.岳麓书社,2000(1).
[5]2004年6月16日广西五保村建设工作会议材料[Z].
[6]毕式明,黄丽颖.扶持贫困山区提倡每个干部捐款20元[N].南方日报,2005-4-21(1).
[7]张廷登.2005年8月29日广西五保村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发言[Z].
Comprehensive platform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of curs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based on the villages of“five guarantees”
Lan Rui Fang,Chen Wen Qing
(Soci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Zhejiang HuZhou 313000)(HeZhou University,GuangXi HeZhou 542800)
Practical teaching is important measure which is used to test effect of curs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university or college and student ability on using theories to observation and solve problems.During the processof practice on building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which based on the villages of“five guarantees”,through create conditions to let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building of the village of“five guarantees”,we discover that we had ge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n several aspects by after investigation:the understand about governing of taking power for people and party building for people;traditional moral of getting along and helping difficult peoples;egoism and utilitarianism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harmonious society;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so on.
The villages of“five guarantees”;Curs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Practical teaching;Actual effect
G41
A
1673-8861(2010)01-0083-05
2009-12-15
兰瑞芳(1964-)女,广西贺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力资源教学与研究。陈文庆(1969-)女,广西宾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三批立项项目(资助项目)2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