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儿童网络信息行为特征与引导研究

2010-08-15肖检蓉王文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网民图书馆信息

肖检蓉,王文波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00)

少年儿童网络信息行为特征与引导研究

肖检蓉1,王文波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000)

通过系统分析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的网络行为特征,必须联合家庭、学校和以少儿图书馆为代表的社会机构,加强对少儿网络行为的正向引导。

少年儿童;网络行为特征;引导;少儿图书馆

一、网络环境的形成与优化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4月份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1][2],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量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高于全球21.9%的平均水平;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与全国网民整体情况相对应的是,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手机网民占1.44亿,同比增长73.5%),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新增青少年网民2800万,新增网民中青少年手机网民贡献了很大份额,比例为74%,超过同期全国网民60.8%的水平,而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降至69.7%。手机超过台式机首次成为中国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与城镇相比,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略高,达到74.5%;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也较高,达到75.3%。CNNIC分析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手机上网比例反而高于领先地区,是由于手机上网为电脑设备匮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另一条接触网络的渠道,较低的使用门槛吸引了更多网络接入薄弱地区的青少年群体。

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对应,以手机为标志的移动通信终端也在迅速普及。有调查显示[3],近半申城小学生(46.8%)将手机视为上学期间的必带品;在大中型城市,初中生的手机拥有率接近70%,而高中生的手机拥有率已接近100%。

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互联网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网民类型涵盖了各社会阶层,标志着我国的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并在不断优化。

二、少儿的网络行为特征

(一)首次接触网络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与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拓展,儿童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不断提前。据新华社报道,英国斯利福德市3岁男童杰克·尼尔趁父母不在时,偷偷用母亲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在EBAY网站上成功竞拍到一辆价值9000英镑的小汽车[4]。而实际上,在他两岁时,他就学会了登录EBAY网站。

瑞典的一项调查显示,某些学校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已经达到了二年级的平均水平,原来这些儿童在学龄前已经开始学习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具备阅读能力是使用网络查找信息的先决条件,而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5]。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联网费用的不断降低,大中城市家庭的网络终端——电脑——基本普及;随着国家扶持的家电下乡活动进一步深入,农村家庭拥有一台上网电脑已经不再新奇。尤其是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其子女会更早地接触网络。

(二)网络应用深度较浅

少年儿童对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高,网络行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即时通信、博客、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几种应用上,以娱乐和社交为主。这种状况与少儿时期好玩、好奇的心理需求基本一致。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基本处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之下,不能随心所欲地长时间上网,周上网时间平均12小时左右;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或学校。他们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之外,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课程辅导是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应用;但是好奇的天性会驱使他们尝试更多的网络应用,如通过手机上网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

(三)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Web2.0网站近年来发展迅速。网站大量采用网民提供的内容,被认为有助于充分发挥蕴藏在民间的草根智慧。但随着部分网站走低俗路线,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国外一些专家开始强调“数字责任”,呼吁对网上低俗内容加强监管。美国《旧金山纪事报》2009年2月8日援引硅谷专家安德鲁·基恩的话说,现今的互联网文化更多关乎权利而非责任,缺乏一套有关“数字责任”的完整理论;随着Web2.0网站等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由业余人士制作的内容,他们提供了不少对周围世界的肤浅观察而非深入分析,有些观点甚至偏激。对他们过于迷信将会导致文化的低俗化和话语的粗野化;他还指出,正在兴起的一些网站缺乏包含完整权利和责任规定的“社会契约”[6]。

互联网的开放性、匿名性特征,与网民背景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甚至有的网站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或反动言论,低俗内容更是比比皆是。网络带来自由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污言秽语和煽动性言论,一些论坛甚至沦为“粗野、偏执、刻薄和低级趣味的天堂。”不管怎样,互联网早已不仅是一个“个人媒体”,而是一个“网络社会”。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努力让网络世界变得更加真实。

少年儿童心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他们识别信息真伪、明辨内容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甚至相当缺乏。与成年网民相比,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蚀。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和网络舆论的方向导引。尤其是从2008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行动,大力整顿黄赌毒等有害、低俗信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这项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彻底治理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分析网络不良信息的种类,评估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程度,研究不良信息侵袭少年儿童的形式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学习、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更应注意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

(四)需要正向引导

养成正确利用网络的习惯,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前进的学习过程。以少儿的网络信息搜索技能培养为例,该项能力就涉及到至少六个方面的基本技能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本知识;网络搜索引擎知识;能够设定搜索目标,知道需要搜索什么;必要的搜索技巧,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决定扩大还是缩小搜索范围,达到搜索目标;能够对搜索结果进行比较正确的评价。从学前教育阶段起,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培养,一直到高中、大学等,从少年儿童到成年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就少年儿童网络行为的发展需要来讲,单独依靠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社会等任何一个单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上述能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引导,必须从影响少儿全面发展的诸因素出发,形成引导合力,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1)沉桩过程中,开口桩桩端部分土不可避免的将涌入管桩内壁形成土塞,土塞的形成、闭塞程度与桩端土性(应力状态和密实度)、桩基的几何特征(如桩径、壁厚、桩靴类型等)、成桩方法(打入桩或静压桩)、桩基入土深度及进入桩端持力层深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土塞效应影响因素复杂,尚缺乏完善的理论与方法,建议从细观力学机制出发,结合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各方面因素,研究土塞效应力学机制,全面指导工程应用。

我们目前还缺少对这种引导合力的形成与维护机制。虽然绝大多数少年儿童表示在网络上遇到不良信息时应该回避,家庭与学校等上网场所也从技术上对此加以处理;但是,好奇心也会促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脱离这种监管,轻易就能通过不太难的途径(如黑网吧或不按规定经营的网吧)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利用不当网络,染上网瘾,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甚至轻易会见网友而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有些家长或老师对网络知识的掌握或更新速度没有孩子快,这也是一个影响正向引导效果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发展阶段特征又是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的时期,这就决定了少年儿童更需要对网络认知与利用的正向引导[9]。

三、加强正向引导

少儿时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直接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从形成过程到最终确立,少儿时期的经历对今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我们现在正处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除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施加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网络技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利用网络促进自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少儿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及其所拥有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少儿图书馆在正确引导少年儿童网络信息行为方面的主要参与形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少儿正确认识网络

针对不同年龄段少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丰富多彩的实例,教育家长和孩子们怎么正确认识网络。例如基本的网络技术,网络信息特征,网络应用类型及各自特征等。既不谈网色变、对少儿利用网络存在反感和恐惧心理(尤其当家长的文化程度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时候,容易走向这个极端);也不盲目乐观,完全放任孩子随便上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接受家长的预约,在达到一定数量时开讲。注意图书馆的讲座内容要与所在社区的课堂教育形成互补。对家长与孩子比较关注的问题、带有共性的内容,或精彩的讲座,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放在图书馆的网站上供随时浏览,以扩大影响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反映到网络上,主要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多元化。不同社会阶层的网民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可能不同,甚至相互冲突。而少年儿童的社会辨别能力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容易受不良现象的诱惑。单纯的说教,对少儿网络道德的培养作用有限。少儿图书馆要选择与网络道德有关的代表性网络事件、与网络道德有关的热点事件,进行深刻剖析,再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教育少年儿童从一开始接触网络,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例如,不能因网络的虚拟性,在网上对网友进行人身攻击或漫骂;也不能将自己或其他同学的隐私随便上传到网络上等。

(三)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漏所引起的潜在风险是非常大的。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将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同学和老师的信息等随便告诉他人,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信息、电话号码等。我国特有的人肉搜索现象之所以影响广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个人对信息的管理不太重视,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

(四)做好资源整合与推荐工作

少儿图书馆应当依托专业人员优势、资源优势,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学习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将繁杂无序的网络信息与资源进行整合,汇编成不同类型的专题资源,提供给小读者,担当好网络时代信息领航员的职能。这样会大大减少他们利用网络时的盲目性,必将大大提高少儿的网络利用效率。比如:优秀图书导读,某个学科比较权威的辅导网站,比较健康的交友站点,培养某方面兴趣的用户组等。

这项工作还暗含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对不良网站的监测、收集与举报。因为少儿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主要是中小学生,我国在网络管理方面,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保护,其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对不良网站的治理,清理网络低俗内容。仅靠政府部门,很难完成对海量网络信息的监管。少儿图书馆应当注意与读者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并举报不良网站。这个工作与资源推荐是同等重要的。

总之,在网络时代,少儿图书馆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在国外已经开展,而国内研究不是太多,从相关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方面就能反映出来。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素质的成熟度;而少儿的网络信息行为是否正确,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得到科学的引导——他们的整体素质高低将决定未来的网民主体素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OL].[2010-05-06].http://www. cnnic.cn/html/Dir/2010/01/15/5767.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OL].[2010-04-26].http://www.cnnic.cn/html/Dir/2010/04/23/5814.htm.

[3]朱文娟.近半申城小学生上学必带手机[N].青年报,2007-12-09.

[4]王鹏.3岁童上网买下一辆汽车 [N/OL].现代快报,2006-09-26.http://www.kuaibao.net/html/2006-09/ 26/content_48857062.htm

[5]AnnBritt Enochsson.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Web searching skills-a non-linear model[J].Information Research.Vol.11No.1,October,2005http://informationr.net/ir/11-1/paper240.html

[6]毛磊.Web2.0网站低俗之风在美引发“数字责任”讨论 [EB/OL].新华网,2009-02-09.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2/09/content_10789491.htm

[7]许秀云.初中生网络行为调查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81-83.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of Juvenile and Children’s Internet Behaviors

XIAO J ian-rong1,WANG Weng-bo2
(1.Library of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2.Hunan J uvenile&Children’sLibrary,Changsha,Hunan 410000)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and children’s Internet behaviors,the paper shows that families,schools,and social institutionsrepresented by juvenile&children’s library should be associated to give positive guidance to theirInternet behavior.

juvenile and children;characteristicsof Internet behavior;guidance;juvenile and children’slibrary

C913.5

A

1674-831X(2010)05-0023-04

2010-07-08

肖检蓉(1971-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王文波(1969-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省少儿图书馆助理馆员。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网民图书馆信息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图书馆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订阅信息
飞跃图书馆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有感“网民节”
2.9亿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