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电子备课解“锁”
2010-08-15孙增美郇新红
◎/孙增美 郇新红
“今天学习的‘膝跳反射实验’,对学生来说本来是个很抽象的内容,可是出乎意料,在自学之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几组学生演示完之后,很多学生又主动当起“解说员”,把我彻底地变成了一个‘看客’。整堂课气氛热烈而积极,在和谐的氛围中,我轻轻松松地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适时适度地做个‘甩手掌柜’,感觉不错!”
这是生物教师曹中华在备课最后一个步骤“反思重备”中的笔录,在她的教材和备课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个个课堂上“意料之外”的收获,从她的这些思考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自发自觉的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为此,她更加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情感的培养,渐渐地,“意料之外”成为了“意料之中”,她的课也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和学生的喜爱。
随着网络的普及,搜索下载名师教案、课件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这些“现成”的电子教案等资料,在很大程度上“锁”住了教师们的思考和个性,“锁”住了教师们的创新。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大力推行了备课改革,创建了“个人主备——集体研备——个性精备——反思重备”备课模式,并以听课、说课、评课,以及常规检查为监督,彻底消除了“搬运式”“抄袭式”备课的弊端,增强了教师备课的实效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电子备课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活点。
“个人主备”是由教师自主选择“主备”教学内容,可从网络下载名师经典课堂实录、课件制作,也可向校内名师索要教案,完成一次备课后,统一打印下发给教研组内其他教师。“集体研备”是在每周的教研日,每个教研组都要展开一次讨论,由主备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专人记录,大家针对教案、课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讨之后,再由主备人对电子备课进行“修补”和“再造”,最终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教案。“集体研备”突破了传统的“大锅饭”模式,成为了教师合作、实践、反思、创新的平台,将集体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个性精备”是每一位教师要结合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细致地推敲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量身定做”出最科学的课堂设计。“反思重备”是教师在课后,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每一个教学设计进行的反思重建,尤其是思考对“关键时刻说出最关键话语”的教育契机的利用,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自从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电子白板和网络终端设备那天起,“课件制作”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备加关注的焦点话题,制作出一个富有情趣、实用、易操作的课件,成为了衡量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标志。在学校定期举办的“常规展评”这场“盛大宴席”上,凡是独具一格的个性备课、个性课件,都会成为师生们爱不释手的“珍品”。
教师的“个性精备”和“反思重备”是富有个性化的“独创”备课,也是常规检查的重点内容。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一“听”一“评”,听课要听理念、听学法、听效果,评课要评能力、评思维,听评课的效果会及时转化为成长积分,记入教师成长档案。听评课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过程,是重新设计教案、学习他人和创造的过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将这些点点滴滴记录在备课本上,日积月累的“实录+随感+反思”式的听课本,不但成为了学校领导研究学情、帮助老师的主要依据,还成为了推行课改的重要参考资料。
“个人主备——集体研备——个性精备——反思重备”的备课改革,由内而外地给电子备课成功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