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管理员心理健康探析
2010-08-15尹智慧邱小桃
尹智慧,邱小桃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4)
1 从“快乐指数”实证分析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心理健康
图书管理员的“快乐指数”是检测图书馆行业群体精神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并获得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精神健康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快乐问题已不单纯限于个人生活品质的范围之内,还将影响到个体的职业发展以及所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水平。山东师范大学的徐以帆教授曾运用SPSS软件对当代图书管理员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从对问卷中获得的当代图书管理员“快乐指数”的客观测试和主观自我评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测量出当代图书管理员客观测试的“快乐指数”为7.34,主观自我评价的“快乐指数”为7.07[1]。这说明,当代图书馆管理员的实际快乐感受要高于其自我感受到的快乐水平。
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虽然有意义,但工作的零碎、枯燥、单调、乏味、繁重对管理员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挑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管理员占75%,所以,管理员是决定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图书管理员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对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对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1 管理员的自卑心理是长久的症结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图书馆行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数字化进程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形象,就业门槛的提高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整个行业还是被普遍认为社会地位不高,公众关注度不够,从业人员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职业自信严重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不强。当前的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在管理员的配备上不再是以往的低学历或照顾关系户,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呈现主要发展趋势,但从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来看,高校中对管理员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管理员的地位和名声在高校依然处于劣势,管理员在人们心目中更多的只是服务者的角色而已,所以义务被强化,而利益却容易被忽视。管理员心理上有着不平衡但又无法改变现状的苦闷心理,长此下来对管理员的心理健康是较深的伤害,自卑心理难以消退,从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2 管理员处理人际关系的紧张表现
由于图书馆工作的职业特点,管理员的人际关系网络较小,因此其所获得的情感支持就可能得不到满足,当情绪和压力无法宣泄时,管理员就会产生认识偏差,从而影响人际关系,造成恶性循环。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的管理员一旦有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往往倾诉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情绪急躁、心理愤懑、对同事发脾气、把读者当出气筒等,或者是表现为交往退缩,对读者不敢管理,对图书馆工作也缺乏热情等。由此可见,紧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管理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严重的。
2.3 管理员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的情绪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将其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2]。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职场顽症。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倦怠从表象上看是部分员工对所从事的图书情报工作认同感很低,因此没有兴趣而缺乏动力,但又不得不勉为其难,以至工作拖沓,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从状态上看,管理员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进而呈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状况[3]。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性机构,职业倦怠情绪不仅影响了管理员身心健康,影响管理员的服务质量,而且也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潜在的危机。
3 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心理健康的措施
3.1 高校应该摆正图书馆地位,提高管理员待遇
目前,在高校里,图书馆普遍被视为“教辅单位”,是辅助教学、科研等单位来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的,管理员在高校的待遇和地位是不能与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相提并论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定位导致了管理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在高校和教学系列或其他部门的不一致,因此造成了管理员心理的不平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管理员心情自卑沮丧、无奈,甚至觉得自己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长期处于一种矛盾、郁闷之中。因此高校应该在政策制度上确实保障图书馆管理员的地位和权益,这是促进管理员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3.2 图书馆大环境的和谐氛围
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团体的关怀和他人的帮助支持可以使之恢复信心[4]。因此,图书馆要积极推行民主管理,鼓励管理员参政议政,为图书馆发展出谋献策。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管理员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把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聪明才智尽可能转化为工作热情,并在职称、职务等方面予以体现。要和全体管理员以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开展诚挚的情感交流,坦诚相见,信息沟通,增强全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消除平常工作岗位分离而造成员工相互间的孤立、封闭、隔绝状态,增进相互了解,产生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5]。
3.3 管理员要强化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职业竞争力是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拥有职业竞争力的职业者有安全、有尊严、也有未来,拥有更多这类职业者的团队当然更容易获得优胜。所以,每个团队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队员拥有这种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当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乃至整个图书馆业态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图书馆行业正成为一个技术和内容密集型的行业。这就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竞争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竞争力,图书馆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每个管理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才能有职业上的安全、尊严和未来。
3.4 管理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就是个人对不同职业进行评价的心理倾向,它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是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价值观与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才能促进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图书馆管理员应积极推动新资源与新服务,扩大图书馆在读者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建立一种人与馆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书之间包括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工作关系。发扬图书馆团队精神,铸造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职业形象,树立“甘为人梯”、“隐忍奉献”的图书馆职业特点[6],有了这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就会努力培养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尽忠职守。
3.5 管理员自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坦诚待人的爱心
身为服务工作者的图书馆人,需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人要真诚而不做作,内心始终充满阳光,保持心灵处于纯真可爱的原生态,给读者以极强的亲和力,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不怨天尤人,不牢骚满腹,从情感上尊重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还必须从内心深处热爱读者,关爱读者[7]。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有了爱,管理员才会对同事、对读者充满感情,才会发自内心的想方设法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同时在工作中注入足够的热情,真诚而不虚伪,及时而不怠慢,坚持而不放弃;有了爱,才会用心服务,关注读者情绪,从而有效控制自已的情绪,摆脱自卑情绪,以乐观、开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外界对图书馆管理员的偏见。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得到读者尊重的同时,也为自已营造出温馨、友好、和谐的服务氛围,给自已一个惬意舒适的工作环境[7]。
3.6 管理员要加强交流沟通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随着一线服务、个性化服务深入开展,用户多样化,服务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与服务对象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不同的年龄之间有不同的知识语境和话语系统,要想服务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加强学习,积极学习新知识,提高服务能力,营造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加强交流和沟通。沟通无极限,在沟通中不断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力求与人协商而不发生或少发生摩擦。
3.7 构建学习型组织,管理员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不断自我超越
学习是图书馆自我更新和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学习始终是关键性的动力因素,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组织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基本条件。21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纸质图书到数字图书的转型时期和混合建设时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应对多变的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学习是必然的选择。而图书馆管理员现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素质对正在建设中的综合性大学来说,远远不够和偏低,存在学习者的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知识提供能力相对落后的矛盾,这便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必须加强学习,把图书馆构建成一个以学习为凝聚力的充满和谐进取的组织,一个学习并快乐着的组织,使每一个管理员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4 结束语
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管理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和情绪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正视管理员的心理健康,加强对管理员的心理健康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应该坚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人际关系和谐,尊重他人并乐于助人,能公正客观认识自己,自觉用理智控制自己,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得与失,保持身心愉悦健康[4]。只有心理健康的图书馆管理员才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满足。
[1]徐建华,霍丽敏,赵春.当代图书管理员“快乐指数”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6):12.
[2]梁艳红.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143.
[3]熊中柳.刍论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J].中国水运,2007,(1):241.
[4]李静萍.对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思考[J].云南图书馆,2006,(3):52.
[5]宋颖,徐建华.当代图书管理员工作满意度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2.
[6]任罡.浅谈图书管理员的心理健康[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3):55.
[7]刘冬林,谭志合,冯莲.用心服务-读者服务的最高境界[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