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

2010-08-15柳卫民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张謇南通思想

柳卫民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4)

试论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

柳卫民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4)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张謇;警察教育;近代化;教育思想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翁,江苏通州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与政治家。作为我国近代警察教育的先躯者,张謇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当前我国警察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新的启迪。

一、警政的兴办:警察教育思想之实践渊源

张謇十分清晰地认识到警政建设在“变法新政”以及在施行他的“实业救国”或者“教育救国”理想中的重大作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张謇明确指出:“变法奚行乎?犹造器也,国为之材,学堂为之工,而工不能徒手而成器也。刀锯筑削,抟磨栉雕,则必在警察”,“警政不先,不足言内政”。[1]他反复强调:“警政为革新庶政之先路,犹车轮之有轨也”,[2]“夫一切内政之行,犹车舆也;警察,轨也。无轨则车舆无方;轨非轨,则车舆非车舆。故轨必正,必有植轨不败者”。[3]他认为:“方今地方工厂林立,教育、公益、慈善各处所相继朋兴,无警察何以为设施之辅佐?”[4]因此,在兴办实业的同时,他大力兴办警政。

张謇在南通创立了江苏乃至全国近代第一支民办自治的警察队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与张詧、范当世等在南通设立“商团”,“一时官绅竭其力,商贾输其财,人民相与扶持监察以必行其法,岁有所增设而阻挠不生。斯诚可谓特异!”[5]次年改为警察,设总巡统管。

张謇在组建一般的治安警察同时,还组建了实业警察、消防警察、交通警察、盐业警察以及林业警察等专业警察组织。张謇在工厂内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始称“巡丁”,后称“警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张謇在大生纱厂“照西捕例”设置厂警,“厂给伙食、枪械、号衣、油衣、冬夏帽。……日巡执棒,夜巡执枪。火警掣警钟,吹号叫。操演水龙时,轮流练习”,并设“管带”专管;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唐闸工团。嗣以妨工作,时改雇勇编行警,制设警员。辛亥事起,防御益亟,改设通海实业警卫队。凡四队,队各六十人。以一队驻海门,其三队主防城”;宣统二年(1910年),又在通海垦牧公司“设立巡房,专司查察,以纠游堕之民”,在垦区“并办警察,以保公共之治安”。[6]这就是所谓实业警察(经济警察)。

民国三年(1914年),张謇在《条陈全国山林计划办法呈》中建议:“择要冲之地,酌设林警,资保管,毋令再有侵伐之虞”;民国九年(1920年),南通“成立森林警察”。民国八年(1919年),为了适应南通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张謇在南通设立“交通警察所”。[7]次年(1920年),张謇又设立“盐场警察”,“为改革场盐预计,故当摄两淮盐政时,有此项组织。……盐场须用警察,警察须用长尉”。[8]

二、校所的开设:警察教育思想之践行基础

为培养专门警务人才,起始,张謇开办了各种培训班,“先于各府州县城,设警察官、立警察学堂,采日本警察章程为课本”,对招募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在此基础上,张謇创办了各类警察学校。张謇在《南通地方自治筹拨经费呈督部文》中提到:“若法政,若测绘,若警察,则与地方自治之联系,尤为直接。前呈通州试办情形,以研究法政入手,一面实行测绘舆图、筹办警察学校……”。在《预计地方自治经费厘定地方税界限应请开国会议》中他更明确提到,通州“巡警传习所、巡警教练所、罪犯习艺所,先后已设”,并指出“改良监狱正在兴工”等。[9]宣统元年(1909年),张謇设立巡警教练所,“参以日本制,假中学校设之。(张)詧为所长。费银一万七百八十九。二年(1910),毕业百二人”。[10]

除开设一般治安警察学校之外,张謇还逐步开办了其他专业警种学校,以培养不同的警政人材。宣统元年(1909年),张謇开设了“监狱学传习所”;民国二年(1912年),设立了“盐场警察长尉教练所”。[11]张謇在《为长尉教练所毕业生实习致张运司函》中提道:“盐场警察,终于必办”,“两淮盐场巡警长尉教练所招生八十,定章六个月毕业”。民国八年(1919年),张謇又开设了“交通警察养成所”。在《交通警察养成所开学演说》中张謇指出:“南通所办实业、教育各事,初具规模,……外人来通参观者必多。且各处马路告成,交通便利,自需警察负指导照料之责者更伙,故今招诸生来学,以养成交通警察之人材”。[12]

同时,为了普及法律知识,张謇等人还相继开办了进行法制教育的各种“传习所、讲习所、研究所”,并支持组织出版有关法律书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謇开办“法政讲习所”,“假中学校为讲舍,先后毕业三百七十四人”;宣统元年(1909年),改“法政讲习所为自治研究所,毕业百三十人”。[13]

三、体系的构建:警察教育思想之基本内涵

(一)关于警学的作用

张謇提出,警政建设是“内政”根本,而“警学”则是警政建设的根本,“无学堂则无体”。他在《论警政致李万里函》中指出,“警察教育不先,则警政不修”,“要之,警学不先,不足言警政;警政不先,不足言内政;内政不靖,又不足言警政。警学已矣!”[14]他认为,警察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代表和实际执行者,不同于一般行政人员与军事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尤其是法律知识,因此,必须对从警人员进行法律的文化的教育,才能建立起一支合格的警察队伍。

(二)关于教学的内容

张謇认为课程设置要能体现培养目标,毕业后满足警政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他在为各类警察学校拟订教学课程时,摈弃了旧教育制度的封闭性。他特别强调学习国文的重要性,认为国文属于国学,在学问体系中应占有主要的位置。他还认为警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顾及警察院校特殊的培养目标,民国八年(1919年),他在《交通警察养成所开学演说》中指出:“须极端注意英语一科,因所办交通警察,强半为外人来通参观而设。英语在世界上最为普及,若不通英语,设西人有所询问,警察瞠然不知所对,实为南通自治之羞。”[15]在重视法制和业务的教育培训同时,张謇也非常强调“锻炼精神”。为了加强教材建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謇等创办中国图书公司,出版教科书。[16]

(三)关于教学的方法

针对旧教育“空言无用”的弊端,张謇特别强调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习的结合,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强调指出,“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他还主张因材施教,“胥一国之人于一途,势有所不能;别一途以养性之相近者而成其材,宁有不可?”“教聋不可以管龠,教瞽不可以文章,教童子不可以乌获,必因其所能明而益以明,因其所能行而导以行”。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因材易教,毋拂毋悖,毋萌倦志”,学生要“各本性所近,习一艺而专之;各本识所明、力所胜,习一事而勤之。”[17]

(四)关于师资的建设

他指出,“一艺之末,学必有师,无古今中外之通义也。况图国家强立之基,肇国民普及之教育乎?”他认为,教师不但要为人师表,学识渊博,而且要有“艰苦自立”、“忠实不欺”、“勤苦俭朴”的美德,还要对学生有爱心与耐心,“苟无慈爱心与忍耐心者,皆不可任,固不纯恃学业之优为已足尽教育之责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謇建议中央政府制订擢优、励恒、彰廉三项鼓励政策和定给俸、定就聘、定义务界限、定职任资格、定解约规则、定处分规则等六条约束措施,以引导教室长期从事教育事业。[18]

(五)关于学风的建设

张謇认为,“国家前途舍学子无望,学子前途舍敦行力学无望,敦行力学舍专静无望,”学生“须以求学问为惟一宗旨”。他倡导“勤苦纯朴之校风”,并于民国二年(1912年)专门写了《论严格教育旨趣书》,提出了“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的精辟论断,主张警察学校管理应比照军队,“师道贵严”,不宜放任,“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为从制度上维护好的学风,张謇实施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赏罚者,整齐一校规则、锐厉一校精神之具也。”[19]

四、地位的评价:警察教育思想之历史意义

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丰富而宝贵,在中国近代警察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謇等人“把兴办警政视为挽救中国危局必不可少的措施,把警政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从这时起”人们对“警察”的认识“才真正脱离了(中国)古代意义的范畴”。[20]

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是黄遵宪警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与黄遵宪一脉相承的,并在许多方面有重要发展和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张謇指出,警察“其职保护人民,其事四:曰去害、曰卫生、曰检非违、曰索罪犯。”这种见解与黄遵宪如出一辙。其发展方面,如在南通开办巡警教练所、传习所等,实施法制、业务及职业道德教育等;又如,关于警察制度的渊源问题,张謇直接追源西方的警察制度,对近代警察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和论述,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警政建设步骤和措施,使中国人对近代警察教育制度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21]

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謇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多所职业学校,设有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组成了一个多科性职业教育体系。既有实业学校,又有警察学校;既有金融财会专业,也有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专业。这个多科性多专业的体系,还具有不同层次的特点。既有初级的职业教育,又有中级职业教育以及在初中级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不仅反映其警政思想,也体现了其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

值得指出的是,受时代和阶级之所限,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也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张謇虽说是从旧营垒中走出来的,但所接受的近四十年封建教育使其不能完全摆脱封建余毒的影响。张謇在其一生中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立场基本没有改变过。他在“道德教育上重视封建礼教,”要求学生“遵信爱护中国三代以来经传相传之儒学”;而且,他本着“严格主义”和“学校无共和”的管理思想,反对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干预校务,要求学生“专静”向学,反对男女学生同校和自由结交。[22]这些都与他思想深处的封建遗毒不无关系。

总而言之,张謇的警察教育思想是在长期的警察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具有时代性,也具有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代表性,对近代中国警察教育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二十世纪中国警察教育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是其民主进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0]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8][14]张謇.张謇全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3]张謇.张謇全集[M](第五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4][9][12][15]张謇.张謇全集(第四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10][11][13]张謇、范铠.南通县图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6]张謇.张謇全集(第三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7]邱华东,史群.张謇的警政思想及其实践[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6]金铁宽,吴式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公元前-公元2000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7][18]季仲平.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19]丁富生.张謇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21]柳卫民.警察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7.

[22]方晓敏.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责任编校:周文慧】

On Zhangjian's Police Educational Thought

Liu Weimi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Wuhan 430034,China)

As the pioneer and founder of China modern police education business, Zhangjian held that police education and police construction should supplement each other. On the base of police education practice, Zhangjianmade deep thinking on it and formed perfect and rich police education thoughts, which impulsed China polic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enlightened the contemporary police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olice talent education.

Zhangjian;police education;modernization;education thoughts

G640

A

1673 2391(2010)02—0119—03

20091113

柳卫民,男,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9YJC880028)。

猜你喜欢

张謇南通思想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思想与“剑”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