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河南公安精神”认知与践行之路径

2010-08-15杨晓光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经济社会公安机关

杨晓光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论“河南公安精神”认知与践行之路径

杨晓光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河南公安精神”是近年来河南公安工作再创辉煌的“三个法宝”之一,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有其现实必然性。河南各级公安机关必须准确认识河南公安工作在省内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主动适应社会转型,为中原崛起、河南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恪尽职守,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必须深化对“河南公安精神”认知路径的建构,必须搭建能够使其进一步升华的可见路径。

河南公安精神;认知;践行

2008年 3月,在全省公安工作综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将“河南公安精神”系统概括为“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战、为人民警察的荣誉而战”的信念,“心系群众冷暖、努力改善民生”的情怀,“负重拼搏、克难攻坚、敢打必胜、勇争一流”的决心,“剑不如人,剑术不能不如人,气势不能不如人”的斗志,“迎难而上、顾全大局、连续作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作风,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忠诚、为民、拼搏、奉献”的“河南公安精神”的完整体系。它们源自于全省八万公安民警对公安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源自于全省公安工作的具体实践。2009年 12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商丘市公安局调研时指出:“用‘忠诚、为民、拼搏、奉献’来提炼概括河南公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公安职业特点,要认真践行,大力弘扬。”[1]

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笔者愈加体会到这一精神体系的实践性——来自实践、运用于实践。无论是信念、情怀还是决心、斗志、作风都是在艰巨繁重的工作中凝练而成,都是在河南八万公安民警具体而微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正是通过一项项切实有效的工作,“河南公安精神”才让人们感到坚实、厚重,才如此具体,才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深化对“河南公安精神”认知与践行,必须深化对“河南公安精神”认知路径的建构,必须搭建、寻找能够使其进一步升华的有形载体、可见途径。

一、准确认识河南公安工作面临的省内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弘扬“河南公安精神”,主动适应社会转型

“河南公安精神”产生于河南这片热土,源自于河南特殊的省情、警情,具有鲜明的河南特色,它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离不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它的弘扬离不开耳濡目染中原文化公安群体的守望。为此,笔者以为,每一位要深入了解“河南公安精神”的人,都要认识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公安机关提供工作平台的现实状况。

(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区位优势与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河南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19367.28亿元,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河南作为一个中西部省份,基本的省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以对社会治理最具影响的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来看,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底总人口 99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758万人,农村人口 6209万人,今年7月河南总人口突破 1亿。对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讲,没有 10%的增长,居民就业、提高收入等就将可能无法保证,并由此导致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当前面临的优势与挑战,恰恰说明河南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转型关键期。如果社会经济调整得好,中原区域经济就会顺利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区域经济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果调整得不好,则会出现两极分化,贫富、城乡的不平衡加剧,失业率上升,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加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停滞、倒退。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曾告诫说:“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动荡混乱的方面。”[2]

(二)弘扬“河南公安精神”,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

河南的经济社会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各种挑战和风险接连不断,社会矛盾有了新变化,社会管理遇到了新课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面临新要求新挑战,河南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必须科学分析形势,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河南公安精神”,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为中原崛起、河南经济社会的平稳转型恪尽职守,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最重要的是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

在过去六年,河南公安机关通过“维护稳定”和“督察风暴”工作彰显了公安民警“为党和人民利益而战,为人民警察荣誉而战”的信念,回答了河南公安民警为谁从警、为谁而战的问题,凸显了人民警察对职业荣誉的理解和尊崇;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工作培育了公安民警“心系群众冷暖、努力改善民生”的情怀,回答了河南公安民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找到了公安工作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源,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以“命案攻坚”为载体增强了“负重拼搏、克难攻坚、敢打必胜、勇争一流”的决心,体现了河南公安民警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勇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实事求是看省情,建构“剑不如人,剑术不能不如人,气势不能不如人”的斗志,挥洒“狭路相逢勇者胜、势若破竹鬼神惊”的气魄;在抗击暴风雪中彰显身手,锻铸了“迎难而上、顾全大局、连续作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作风。总之,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经验,主动去适应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二、切实把握河南公安工作所面对的优劣要素,促进不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一)在认准省情中把握工作阶段特性,清醒认知工作展开的优势与局限要素

准确把握我省的基本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做好河南公安工作的前提,河南这些年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河南公安机关物质条件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也为河南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一些的社会环境。

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历史与现实,省情与警情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条件所限,从河南公安工作现实视角来讲,公安工作基层基础薄弱、警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警情一直困扰着公安机关。以民警数量为例,目前发达国家中警察与其人口总数的平均比率达万分之三十五,我国为万分之十三,河南为万分之八,表现在外部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社会面控制力量明显偏少,解决动态治安问题的机动力量严重缺乏。

(二)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

面对肩负的使命,困难再多,都不是搞不好公安工作的理由。在基础条件差的时候,必须振奋精神,千方百计的改变条件、乃至创造条件,只有如此,方能突破重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矛盾着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4]

河南公安实践业已证明,在很多客观条件不具备难以开展工作的情况下,只要将公安民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创造出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条件,推动工作开展下去。从宏观上说,一个省、一个市的公安工作,有的时期在各种外在条件作用下,麻烦不断,困难重重,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是,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条件、熟化条件,促成矛盾的转化,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公安机关在警力和装备等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却不逊于兄弟省份,并且许多方面在全国公安系统的各项工作的排名榜中位居前列,这首先要归功于全省公安民警的精神状态,大家充分发扬“忠诚、为民、拼搏、奉献”的河南公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服务、打击犯罪、特别是命案侦破的斗争中,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精力和体力。据河南省公安厅的统计,2009年河南省有 31名警察牺牲,其中有 21名是“过劳死”,占牺牲民警的三分之二。

三、找准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新的发力点,继续实现工作的无增长改善

(一)通过弘扬“河南公安精神”实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增长改善

“无增长改善”是第四次警务革命的核心理念,指的是警务机关在人员编制得不到增加和装备器材得不到改善的前提下改善与提高警力。为实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增长改善,河南公安机关需要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梳理现有的问题症结、展望未来改革的趋势。近年来,河南公安机关接连夺得打击刑事犯罪综合绩效考核全国第一,命案破案率全国第一,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全国第一,治安管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被授予“河南省 2009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省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达到 90.47%,比 2009年提升 0.2个百分点。

河南公安工作在人员数量和技术装备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获得巨大的提升,实现无增长改善,靠的就是在对国情、省情、警情的准确把握基础上,河南各级公安机关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探索拼搏精神,靠的就是发扬“河南公安精神”、提炼与运用“整体作战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一条好路来。那么,未来河南公安工作突破点在哪里?“河南公安精神”属于主观认识的范畴,它来自于河南公安工作的实践,其作用的发挥也始终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因此,答案依然来自具体的公安实践工作。

(二)梳理当前困扰河南公安工作的关节点,找准弘扬“河南公安精神”的新基点

客观审视河南公安工作,近年来虽有极大的发展,但许多体制性、机制性、建设性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警务运行机制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由此产生的机构臃肿、职能交叉、警力浪费、合力不足以及信息不灵、指挥不畅、沟通不顺、反应迟滞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成为制约河南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关节点。

改变已成必须,如何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临摹,唯有发扬河南公安机关全体人员的拼搏精神,不断地在具体的工作中探索出一套与河南公安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这也成为“河南公安精神”得以弘扬、升华的新的实践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决定在今年内以郑州、新乡、商丘、济源等四个省辖市为警务机制改革试点,探索警务机制改革的新路径。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运行,新乡率先取得初步成效,“110”接处警时间由过去的 5分钟压缩到现在的 3分钟;街面见警率大幅提升,一线基层警力由过去的 25%升至 70%;发案率同比下降 7.7%,破案率同比上升 10.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 95.5%和 92.7%;综合绩效考评成绩领跑全省,位列 18个省辖市公安局第一名。

2010年 8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对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工作有成效,体现了向改革要警力,体现了重心下移加强一线警力,体现了复合型民警培养要求,体现了真正为基层为群众安全服务。

由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在条件不甚具备的情况下,全警上下充分主观能动性,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出问题,自觉地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些是河南公安机关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基本经验,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如此。古人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毛泽东同志讲“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5],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近年来,河南公安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维护稳定 ”、“命案攻坚 ”、“大接访 ”、“三基 ”工程建设、抗击雪灾等斗争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磨砺铸就了新时期“河南公安精神”,“河南公安精神”离不开河南公安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与时俱进。

[1]卢展工暗访商丘公安工作 [N].商丘日报,2009-12-29.

[2]刘易斯.发展计划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7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380.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七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39.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八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21.

Approaches for Cognition and Execution of"Henan Police Spirit"

YANG X iao-guang
(Henan Po lice Co llege,Zhengzhou Henan China 450002)

"Henan Po lice Sp irit"isone of the"threem agicweapons"whichm akesHenan policework create greatglories.Henan pub lic secu rity o rgans atall levelsm ust cognize theirwo rk’s historical azim uth in the p rovincial econom ic society,actively adap t society transition,are responsib le for the rising of the CentralA rea and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Henan econom ic society,earnestly perfo rm great po 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m ission w hich the party and peop le have entrusted.Hence,wem ustdeepen the cognitive app roach construction of"Henan Po lice Sp irit",look for and build concrete carrier and app roacheswhich sublim ate it further.

"Henan Police Sp irit";Cognition;Execution

D 631

A

1008-2433(2010)06-0009-03

2010-09-27

杨晓光 (1972-),男,河南周口人,河南警察学院社科部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经济社会公安机关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