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2010-08-15李文荣孙世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

李文荣,孙世芳

(1.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唐山 063000;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石家庄 050051)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

李文荣1,孙世芳2

(1.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 唐山 063000;2.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石家庄 05005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外向型产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与影响。为此,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条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基础设施、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管理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海洋经济;SWOT分析;对策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与影响,尤其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为直接和显著。因此,客观分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利弊条件,适时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对于保证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1.1.1 海洋资源丰富,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 km余,岛屿岸线长达14 000 km,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4位;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5位;200海里水域面积200万~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10位;沿海深水岸线400 km余,深水港址60多处;滩涂面积380万公顷;海洋鱼类3 000多种;滨海旅游景点1 500多处;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在国际海底区域还拥有7.5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矿区……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1]。

1.1.2 产业发展强劲,增强了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 133.5亿元,20多年间翻了6番多。“十五”期末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为7 202亿元,比“十五”初期增长1倍,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0%。我国海洋渔业和盐业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造船业世界第三,商船拥有量世界第五,港口数量及货物吞吐能力、滨海旅游业收入居世界前列,海水养殖、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医药和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强了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1]。2008年虽然受年初冰冻雨雪灾害及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速有所回落;但海洋产业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海洋生产总值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1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

1.1.3 国内市场巨大,可缓解国际市场萎缩的压力

沿海地区因其便利的海运条件,通过内引外联,成为内陆地区对外联系的窗口和进出口门户,海洋经济也因此具有内向型及外向型双重经济特征,其发展受到国内、国外2个市场的重要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海洋产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市场萎缩的冲击与影响,但是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压力。

1.1.4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十七大”提出了“开发海洋产业”的新要求,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到2005年底,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完成了省级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颁布实施,各沿海省、地市、县纷纷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大省”“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等发展目标。为规范海洋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国家陆续颁布了20多部涉海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领海及毗连区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港口法》及《海关法》等,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2]66。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海洋局在2008年12月印发了《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十大政策措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适时的战略政策调整,为我国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2 劣势(Weaknesses)

1.2.1 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从总体上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即处于某些发达国家之后、发展中国家之前。海洋经济总量远低于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2004年海洋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只有4.2%,不仅低于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且低于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多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增长速度为世界之最,但如果考虑中国的主要海洋产业的人均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目前中国海洋经济水平实际还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1.2.2 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低

本方案提出两种部署方案,分别为新启用机房采用物理SDN组网方式(原有机房暂时不改动)和采用软件SDN改造原有虚拟资源池。对比如表1所示。

目前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海洋渔业方面,中国远洋捕捞渔船设备较差,作业方式原始,冷冻技术落后,生产效率高的围网渔业刚刚起步。海洋石油天然气方面,国际深水勘探最深已达到3 003 m,最深油气生产井已达到2 160 m,而中国深水油气勘探目前处于调查阶段。海洋运输方面,中国海洋运输船舶船龄偏大、船舶管理、船员素质及船舶安全状况整体水平较低,海洋运输缺乏整体竞争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则面临着产品批量小、技术性能指标高和风险性大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且由于受到资金、渠道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的限制,即使那些已经研究开发出来的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较低。据有关报道,中国海洋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不到10%。

1.2.3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低

2005年中国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7∶31∶52,与2004年的30∶24∶46相比,海洋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海洋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与现代化的海洋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低。2008年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电力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增加值仅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的0.6%。

1.2.4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区域发展很不平衡。首先,海洋经济总量地区差异显著。2005年,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均超过2 000亿元,而广西、海南和河北不足500亿元。其次,各海洋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200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国26.5%,海洋盐业产值占全国66.9%,广东省海洋油气业产值占全国48.7%,海水综合利用业产值占全国61.2%,上海市海洋船舶工业产值占全国26.9%,上海港口吞吐量达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位,浙江省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占全国41.6%,海洋砂矿业产值占全国67%,江苏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国37.4%,天津市海洋化工产值占全国38.9%,分别居全国首位[2]103-104。再次,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地域性差异明显。2005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占本地区产值比重达到25.59%,上海、浙江和山东的比重在10%以上,而河北、江苏、海南和广西的比重不足5%。2005年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的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而最低的江苏省仅为1.4%[2]113。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差异悬殊,不利于中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1.2.5 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国现行的海洋管理体制,是在传统海洋产业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分部门、分行业管理为主要特点的分散管理体制,与当前海洋事业的发展需求已经不相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中央国家层面,缺乏高层级协调和决策机构,对诸如涉及战略资源开发、区域环境保护、国家海洋权益及海洋灾害预警等重大事项上宏观调控难度大。二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许多部门之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容易发生分歧与矛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难免出现互相掣肘现象。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已制定公布的海洋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多属于专项的,缺乏能约束各个行业的综合性法规;一些法律法规原则较强,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法律法规的配套立法和实施细则未能及时制定和出台,客观上制约了海洋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实施。

1.3 机遇(Opportun ities)

1.3.1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为中国海洋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1.3.2 国内扩大内需利好政策出台,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时机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继2008年11月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后,又推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涉及钢铁、轻工业、纺织、汽车、船舶、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和物流等十大产业,而这十大产业中多数都与海洋产业本身或临海产业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海洋经济可以借助这一发展时机,提高海洋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海洋产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临海产业,优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海洋产业的信息化和服务管理水平。

1.4 挑战(Threats)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海洋经济由于涉及行业多、范围广,自身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而且多为资源依赖性的外向型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直线下滑,据海关统计,2009年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 641.3亿美元,同比下降25.9%,降幅比2009年前4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加深1.5个百分点。而且分析人士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几个月内,我国外贸形势将依然十分严峻。与对外贸易紧密相关的海洋运输业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增长乏力,港口吞吐量增幅连续下滑、运输价格大幅下挫,发展形势严峻。金融危机对海洋渔业出口的冲击较大,很多规模较小的水产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石化产业景气周期进入下行通道,对我国海洋油气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短期内恢复困难。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入境旅游出现滑坡,国内旅游支出消减,滨海旅游收益降低。金融风暴导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变窄、海外融资难度加大,发展趋缓。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

2.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能力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与此呼应,国家海洋局出台了“海十条”,以确保海洋工作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提供最直接、最快捷、最现实的服务保障。当前,各沿海地区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撑作用。一要加快港口建设,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形成水运、公路、铁路及海运联动发展的沿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要加快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的综合配置,大力推广海水利用、发展海水淡化、推进中水回用。加快沿海大型电站建设,鼓励研发与利用沿海风能、太阳能及潮汐能新能源。

2.2 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

海洋经济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金融救市政策和措施[3]93,积极推进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第一,沿海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支持,各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应向海洋产业倾斜。第二,按照“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原则,严格海域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海域使用金和资源保护费,专项用于发展海洋经济。第三,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向海洋产业倾斜,加大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第四,着力搞好软硬环境建设,吸引外商采取各种投资方式兴办海洋外资企业。第五,广泛吸引民营、私营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第六,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海洋开发优势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经营权和资产转让、联合兼并等形式直接融资,盘活存量资产。从而逐步建立起财政扶持、资源融资、金融支持、民间自筹、吸引外资和行业融资等开放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以确保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2.3 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提高综合效益

资源整合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要统筹近海与远洋渔业资源、捕捞渔业资源与滩涂浅海可养殖资源。减少近海捕捞量,鼓励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合理利用滩涂和浅海的可养殖资源,积极推广生态优化养殖模式。对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浅海与深海矿产资源,加大中国近海的勘探力度,适时开展中国深海矿业。港口资源开发利用要对现已形成的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港口群之间的协作与互补关系,实现各港口群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发挥港群最大效益。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海陆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要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加快建设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两岸和海南岛5个主要滨海旅游带,以及北黄海海滨海岛旅游区,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打造区域品牌。

2.4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优化产业结构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扎实推进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海洋经济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海洋生物、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利用、海洋监测和深海探测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加快培养海洋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93。

2.5 依托港口港区港城,优化产业布局

各沿海地区要充分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首先,要依托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港航及相关服务业、临港工业和商贸业等相关产业,促使临港产业不断壮大和集聚,从而建设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区。其次,发挥沿海地区综合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将一些重化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实现产业布局战略转移。第三,要加快沿海开发载体建设,依托大中港城,逐步完善沿海城镇体系,着力提升城镇功能,增强港区、园区、港城的产业集聚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从而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区。

2.6 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海洋管理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全面开发、保护和管理海洋的新时代。中国应顺应国际海洋事务发展大势,加强海洋管理,为海洋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第一,要加强海洋政策研究。要以实现海洋强国为目标,加强对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国海洋政策和海洋开发战略,完善海洋规划体系。第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抓紧制定和组织实施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和海洋经济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渔业法》等的配套法规,并积极推进海洋管理依法行政。第三,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建立中央层面的海洋综合管理的高层次协调机制,负责全国性重大海洋事务的统一协调;明确涉海部门在海洋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建立海洋管理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强化海洋行政监督;改革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7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第一,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生态监测网,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时效性和反应能力;开展近海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和定期评价,加强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加强海洋污染控制与整治。严格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放达标制度,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第三,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修复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制定海洋生态受损评估标准,开展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第四,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海洋立体观测预报网络系统,开展大范围、长时效、高精度预报服务;制订和完善海啸、风暴潮、赤潮及化学品泄漏、海难及工程设施损毁等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灾害应急演练,强化灾后评估和恢复工作。

[1]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海洋报,2004-02-06(2).

[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王晓惠,李宜良,周洪军,等.金融危机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3):90-94.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