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海岛的战略地位谈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2010-08-15林河山廖连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1期
关键词:海岛海域环境保护

林河山,廖连招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从海岛的战略地位谈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林河山,廖连招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海岛在维护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在黄金海岸日益减少的形势下,拓展海洋发展空间中造成海岛资源的短缺与环境压力的增大,结合当前海岛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论述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地提出我国海岛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海岛;战略地位;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有6900余个,其中约94%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在500m2以下的岛屿和岩礁数量巨大,约有上万个[1]。这些海岛及其附近海域所储存的自然资源,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从国家权益来讲,海岛是划分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并与毗邻海域共同构成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发展来讲,海岛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建设深水良港、开发海上油气、从事海上渔业和发展海上旅游等重要基地;从国家安全来讲,海岛地处国防前哨,是建设强大海军、建造各类军事设施的重要场所,是保卫国防安全的屏障[2]。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全球都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巨大压力,沿海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拓展海洋发展空间的重要性,海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关系到沿海国家甚至是全球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但是,随着人类海洋开发的急剧升温,海岛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天然平台,其生态与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由于隔离性和受大气环流影响大,海岛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3]。海岛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它在国民经济及国家权益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尤其是在20世纪末期,世界性的海洋开发热潮加剧了海岛的开发力度,海岛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海洋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之一[4]。

1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海岛在维护我国海洋政治、经济、权益和安全方面,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价值,国家应当把海岛作为一个单独的区域和问题从战略高度对待[5]。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防安全,保护海岛生态系统,促进海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海岛生态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1.1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

随着国际社会海权意识的增强,作为海陆兼备的海上疆土——海岛已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个岛礁的主权归属可以决定这个岛周围以200海里为半径的海域的主权和主权权益的归属,一个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屿可以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及该区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护海岛安全就是维护海洋国土的安全。这就使一些小岛身价倍增,尤其是那些远离大陆,资源十分匮乏,又是不毛之地,人类难以立足的小岛、小礁更是如此。

我国的领海基点大部分位于岛屿上,这些海岛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我恢复能力很低,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无法逆转的。如果因为人类干扰或自然灾害造成领海基点消失,将意味着领海基点周围海洋权益的丧失,因而,对这些岛屿的保护等同于对领海基点的保护,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海岛开发秩序混乱,尤其是无居民海岛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炸岛、炸礁、炸山取石、采挖珊瑚礁等严重改变海岛地貌和形态的活动,以及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等原因使我国部分领海基点面临灭失的危险,对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必须加大力度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确保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

散布于辽阔海域之中的海岛、群岛在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从军事利用的角度,作为特殊的战场空间,海岛可以建成为军事要地,控制海域的战略通道,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也可建成濒临大陆国家的海防前哨,为制海权提供重要的保证。我国从北到南绵延数千千米、由岛屿所构成的海上第一道防线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天然屏障,诸如长山群岛、庙岛列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和南海诸岛,均为现代化的国防要塞,对维护我国海上安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就我国的海岛而言,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海岛已面临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威胁,许多海岛的森林植被被毁,地表水土流失加剧,裸岩石砾地面增加,岛上的珍贵动植物资源,环岛海域的鱼、虾、贝、藻和蟹等水产资源,有的已处于濒危和形不成生产能力[6]。这些都危及岛上居民的生存,甚至影响到某些国防用途海岛的存亡,对国防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国防用途海岛的安全与发展,必须对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加以保护。

1.3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国家生态安全,是维护一个地区或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能为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7]。当今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威胁着区域发展、国家安全甚至人类社会生存,生态安全已经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同等重要,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8],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新主题。

海岛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海岛的生态安全,关键在于确保海岛各种重要自然要素的生态功能,尤其是维护海岛生态平衡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但是海岛与陆地相比,面积狭小,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就很难恢复。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海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开发利用海岛,尤其是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的现象,在沿海地区越来越多。但伴随着海岛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岸线蚀退、植被退化、水土流失、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岛屿周边海域污染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海岛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对海岛地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许多海岛已经显现,生态安全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整个海岛地区社会的稳定。海岛生态安全是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从维护国家沿海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应切实加强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

1.4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海洋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而海岛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不仅有与内陆几乎同等的资源种类,而且还有内陆一般地区所没有的特殊的资源优势,在支撑人类生命保障系统,在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于人类生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海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海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沿海岛屿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是,随着海岛开发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全球海岛共同面临的困境,如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和海岛周边海域赤潮等自然灾害频发对海岛各方面的发展甚至生存构成威胁;也有由于我国海岛开发自身开发利用引起的个性原因,导致海岛各方面发展存在不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由于海岛周围的海域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的特点,在开发建设中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会对一个区域产生很大影响;但由于只注重海岛的经济发展,忽视了社会、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造成掠夺式资源型开发,出现了许多海岛生态环境问题。

从当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海岛来看,普遍缺少规划。一些地方随意在海岛上开采石料、破坏植被,损害了海洋自然景观和海上天然屏障;一些地方随意修建连岛大坝,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一些单位任意在海岛上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把海岛变成了垃圾场;一些地方滥捕、滥采海岛上的珍稀生物资源,致使资源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枯竭。不仅如此,近年来炸岛、采石、砍伐和挖砂等严重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的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海岛数量不断减少[9],严重制约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解决海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改善海岛地区的投资环境,实现海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的一致性,才能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2 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生态安全,实现海岛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

2.1 提高全民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大对公众进行海岛价值的宣传力度,必要时召开全国海岛工作会议,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海岛日活动,增进公众对海岛战略地位的了解,提高全民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2 加快制定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法规

海岛立法是依法管理海岛的基本前提,我们要通过海岛立法,建立和完善海岛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依法护岛、依法用岛、依法建岛,确保海岛生态环境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下得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3 制订海岛及周围海域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我国海岛应适应新形势下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迫切按自然属性、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等标准和条件,制订能够统筹全局、有力推进国家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长远规划,统筹安排海岛发展的各项工作,将海岛的开发利用融入整个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大格局中。

2.4 大力发展海岛特色经济

海岛地区应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海岛的资源环境特色,大力发展海岛生态型渔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海岛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5 加大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加大海岛巡航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海岛定期巡航制度,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视监测等手段,结合定期海岛调查工作,对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实行全覆盖、高精度的监视监测,严厉打击破坏海岛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对海岛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6 尽快建立一批海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

我国海岛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应当建立一批示范区,采取以点带面,以局部推动全局的治理模式,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海岛特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特色之路,将海岛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海上明珠。

3 结束语

加强生态建设,积极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是推进我国新世纪海洋环境保护与海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方略。只有在充分认识我国海岛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大力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海岛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海岛保护规划工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杜绝对海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才能够达到构建和谐海岛、生态海岛的目标,实现我国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王忠.规范海岛开发秩序保护海岛生态环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20(5):41-43.

[2] 彭超.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初探[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3] 任海,李萍,周厚诚,等.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J].生态科学,2001,20(1):61-64.

[4] 王小龙.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6.

[5] 疏震娅.试论我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J].理论园地,2008(15):22-23.

[6] 顾世显.试论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J].海洋环境科学,1997,16(4):71-76.

[7] 吴晓青.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1-4.

[8] HALLEM.State-of-the-Art Review of Environment,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C]. Working paper of conducted on be half of the OECD DAC Working Party o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aris:2000:43.

[9] 杨邦杰.保护蓝色国土需加快海岛立法2009.保护蓝色国土需加快海岛立法[EB/OL].(2009-06-14)[2009-11-18]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14/content_931520.htm.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09016).

猜你喜欢

海岛海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遗落海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