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应急警务中警察消极心理的表现、成因及防范

2010-08-15梁宝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警务应急心理

郑 威,梁宝平

(湖北警官学院 警察临战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4)

论应急警务中警察消极心理的表现、成因及防范

郑 威,梁宝平

(湖北警官学院 警察临战学系,湖北 武汉 430034)

在应急警务处置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警察常常会表现出各种消极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任务的顺利完成。麻痹轻敌、恐惧畏险、缺乏灵活应对能力是应急警务中警察消极心理的主要内容,对这类消极心理的表现、成因及防范等进行研究剖析,可为应急警务指挥人员、参战的各级各类警务人员提供借鉴。

应急警务;警察消极心理;防范

警察在应急警务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个性心理、角色意识以及职业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各种消极心理状态。这类心理状态对于任务的顺利完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将从应急警务中警察消极心理的表现、成因及防范等方面一一剖析,以期为应急警务指挥人员、参战的各级各类警务人员提供参考。

一、麻痹轻敌心理

麻痹轻敌是指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缺乏应急观念,低估执法对象的素质和状况,轻视应急警务状态下的危险因素,缺少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

(一)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麻痹轻敌心理的主要表现

1.对应急警务工作缺乏必要的警觉

在应急警务活动中,由于多数情况下警务对象人数较少,且处于被控制状态,而现场警察人数较多,故常会出现“责任分散效应”,导致警察对警务对象产生轻敌意识,关注度减弱,甚至放松必要的警惕。这种情况往往给任务的顺利完成平添障碍,警务对象常常可能利用这个时机制造出其不意的事态。例如:在一起劫持人质事件中,经历了数小时的对峙,谈判人员始终在努力稳定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力争事件和平解决。此时,现场已部署了大量警力,仅有的一名劫持者无疑已是瓮中之鳖。因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警察的激情已消磨殆尽,只等犯罪嫌疑人何时放下凶器主动投降,甚至领命的狙击手的枪口都不知朝向何处了。突然,劫持者一反刚才的萎靡情绪,举刀刺向人质要害,当狙击手反应过来并开始射击且最终击毙犯罪嫌疑人时,人质已经死亡,任务以失败告终。

在此,笔者无意对这一应急警务事件做过多的评价,只想让大家了解,在应急警务状态下,警察要做的不仅仅是身在现场,更需投入心智,关注事态,防患于未然。只有对应急警务工作保持必要的警觉,才不至于给警务对象制造可乘之机,才能够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2.对应急警务活动中的非重点对象缺乏防范意识

在应急警务活动中,通常警察最为关注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或主要警务对象,而往往忽视非重点对象的动向。这种状态常给本可能简单的事态徒增麻烦,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甚至大大加剧应急警务处置的难度。

例如大家熟知的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作为一起严重暴力事件,其元事件却是一起因少女溺亡而产生的家属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事故处理纠纷。由于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始终纠缠在死者家属之间关系的处理与矛盾的解决之中,少有考虑此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导致了社会舆论的偏向,在引发社会集体关注的同时也间接诱发了社会上不法分子趁火打劫的不良动机。于是,当死者家属被煽动开始闹事之时,就有不良势力参与其中,叫嚣闹事,打砸抢烧,更难免有无关百姓受舆论导向的迷惑、不法分子的煽动、现场气氛的诱惑加入打砸抢烧的行列,导致事态愈加难以控制。理清头绪就会发现,这起暴力事件本是可以避免的,如若公安机关能够在处理少女溺亡善后事宜方面与家属合理沟通,如若公安机关能够在消极舆论导向出现之前或之后能够迅速发动媒体的力量及时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如若在家属被煽动闹事之初公安机关能够有所准备,恰当部署警力,疏散拦截无关群众、监控和拘捕不法分子,事态本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后来的严重暴力事件也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公安机关对事态没有准确估计,轻视了元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主要精力放在少数死者家属身上,而对社会无关力量未加防范,警力部署不及时、不恰当、不充分,最终导致了事件的难以控制。

3.高估自身所处的角色和能力

在应急警务状态下,由于警察一般会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所以可能忽视警务对象的能力,认为其轻易不敢对装备精良的警察发动攻击;由于很多警察对于自身的权威角色非常自信,认为“我是警察”、“我是执法者”,对方轻易不会冒犯或抗拒;由于警察人数可能多过警务对象,因此会轻易判断对方不敢对自己动手……以上种种原因,使警察往往高估了自身所处的角色和能力。这种轻敌状态常给警务对象制造可乘之机,如若对方有重案在身,或迫于某些重大压力,就有可能拼死反击,给警察以致命打击。

(二)警察麻痹轻敌心理产生的原因

1.职业身份的权威角色意识作怪

建国以来,公安部门作为国家的主要行政司法力量,一直代表着国家法律执行主体的权威,不论是在普通百姓心中、在犯罪嫌疑人眼中,还是在警察的意识深处,都对公安机关及其构成因子——人民警察的角色形象满怀敬仰、敬重或畏惧。因此,几十年来也造成了警察对自身职业角色的权威意识过强、执法警惕性降低、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观念减弱的不良状况。而近十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法制意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警察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犯罪嫌疑人和不法分子对警察已不再囿于从前的彻底畏惧、乖乖就范、束手就擒,其挑战警察的意识不断加剧,攻击警察的心理和行为越来越猖獗。在警察对违法犯罪行为加以制止,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的过程中,常会受到后者的抵制、挑衅甚至攻击。有的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被辱骂、殴打乃至蓄意杀害,专门针对警察的暴力袭警案件也时有发生。

2.应急警务意识缺乏

很多警种的警察由于参与的应急警务活动微乎其微,甚至从无涉足任何形式的应急警务,因此始终认为自己与应急警务活动无关,没必要了解应急警务活动所涉及的技能和素质,甚至从观念上也主动远离应急警务,积极避险。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警察的权利和义务已日趋多元化,即便是普通的社区警察,抑或是公安机关长期从事办公室日常事务的行政人员,也不可避免地随时可能参与到应急警务工作当中。

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明白,作为警务人员,即便暂时还没有机会投入到应急警务案(事)件的处置当中去,也随时有可能被找上门来的事件逼到应急警务活动中去。并非危言耸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越来越强,这在推动社会进步、为公安机关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可预料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公安部门及警察个体被攻击事件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频频发生的袭警案告诫我们,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于国家赋予警察的权力,更在于警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对警察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位警察都应当在认识上和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应急警务水平,增强应急警务意识,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应急警务案(事)件。

3.应急警务观念薄弱

有些警察因平时缺乏相应的培训,常常不知哪些人可能成为应急警务的危险对象,以为只有荷枪实弹或携带具有杀伤力武器的犯罪嫌疑人才是警察应急警务活动的对象,却往往忽视了手无寸铁的人也可能对警察造成致命的伤害。于是,在诸如群体性事件、聚集性事件的应急警务活动中,很多警察甚至不知该携带哪些警械,乃至赤手空拳投入战斗;有些警察虽携带了警械,却常常意识不到应及时利用警械来保护自己,防范危险。情急之下许多警察选择的是贸然出击,用自己的身体或“勇敢精神”与对手抗衡,使自己处于危险情境之下。

事实上,警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一个重要的职业特征就是与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警察的执法活动就是在战斗状态下实施的,这种战斗可能是鲜血淋漓的,也可能是拼搏智慧和正义的。但不论面临的是何种战斗,警察都应首先从意识上武装起来,不仅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应有一副可防卫危险的装备,例如必要的防护服装和警械。同时,在行为上也应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例如在处理一般的街头打架斗殴事件时,应随时防范互殴者可能掏出刀具、枪支等凶器造成的危险,因为这类案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血的教训。

(三)麻痹轻敌心理的预防和消除

1.正确进行角色定位

警察作为执法者,其作用不仅在于如何监控和约束社会的不法现象、不法人员,同时还要与社会的积极力量建立良好关系,让社会认可和支持警察的执法行为。因此,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警察应主动放下权威者的架子,积极联系群众,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力求用心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群众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利于淡化自身的特权观念,为正确处置应急案(事)件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2.正确评价自身素质

中国警察,警种分类明确,职责分工明晰,除了特警之外,在招警时,并不要求警察具备高超的战术技能,在其职业生涯中也没有太多机会接受警用技能的培训,因此,很多警察并不具有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武器对抗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当社会事件的发生需要大量警力的时候,就导致很多警察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地投入到应急警务工作中。那么,除了各级公安机关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适当的技能培训之外,作为警察,应依据角色特点,正确评估自身素质,有意识地提高警用技能。在应急警务的处置过程中,警察应主动对现场状况做准确评价,评估敌我力量差异,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在能够有效自我保护前提下,实施恰当的战略战术。

二、恐惧畏险

很多警察,尤其是较少参加应急警务活动的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会出现强烈的恐惧畏险心理,个体会感到精神紧张、压力瞬间增大,呼吸急促、心跳加剧、肢体控制力差,思维停滞、语言不畅,难以做出常规性的判断和行动。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主要源于警察战前训练缺乏、战斗经验缺乏以及个人对所要面对的应急情境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应对策略。

(一)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恐惧畏险心理的主要表现

1.生理不适,身心紧张

在应急警务状态下,有些警察表现得自信而英勇,在应对犯罪嫌疑人的挑战时,能够机智而果断地做出行为决策,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行动,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在同样的状况下,有些警察则会显得过度紧张,身体后缩,目光游离,呼吸急促,动作迟疑,不敢迎接挑战,甚至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障碍,如心跳急促、面色苍白、冒虚汗、肢体紧张抽搐、不明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并非危言耸听,这些症状在很多警察个体身上都曾出现过,只是症状不同,程度有差异而已。这些症状的发生,除了与个体的个性心理紧密相关之外,也与警察的日常应急警务训练少以及经验缺乏有直接联系。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训练项目的增多、训练强度的增大以及经验的逐步积累,这些应激障碍也会逐渐减弱和消除,恐惧畏险心理会相应得到改善。

2.萎靡退缩,行为迟滞

在恐惧畏险心理作用下,有时候,有些警察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萎靡退缩,而从情理上这似乎又有些说不通。

在一起劫持人质案件的应急处置活动中,上百名警察全副武装将犯罪嫌疑人和被其用手枪劫持的人质层层包围,一名狙击手受命在紧急时刻采取狙杀行动。年轻的狙击手从接受命令那一刻起,就始终表现出果敢和坚定,他的射击技能也足以令指挥员放心。然而,没有人能够想到,就在歹徒丧失最后一丝理智,叫嚣着“我要杀死他(人质)!我要杀死他!”这句话的同时,狙击手却突然变得不知所措,迟迟未能采取行动,几秒钟后,劫匪杀死人质并自杀身亡。

我们在指责和叹惜的同时,却不能不理智地给出这样的结论:这种迟滞和萎缩恰恰是源于应激恐惧下的思维迟滞。恐惧畏险心理对警察顺利执行应急警务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应急警务训练当中应通过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但是同时,恐惧畏险心理又是警察在应激状态下所必需的。换言之,这是个体在不良情境中应有的自我保护心理,没有人能够在遭遇危险情境时彻底排除这种心理的产生,它也是个体谨慎避险,巧妙应对敌手的必要条件。因此,身为警察,我们不必为应急警务执行过程中出现这样的心理而感到自卑和可耻,要做的应该是平时加强训练、战时积累经验,积极与战友密切协作、努力克服险境、化解困难,争取战斗的主动权。

(二)恐惧畏险心理产生的原因

1.警察应急警务活动的困难性和艰苦性

一般情况下,应急警务案(事)件的发生地点多在室外,潜伏环境和隐蔽条件比较恶劣和艰苦。夏季酷暑炎热、蚊虫叮咬,有时阴雨连绵;冬季风雪严寒,冰天雪地。应急警务活动的持续时间通常都比较长,很多时候还会面对伤亡的威胁。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意志品质较差的警察就较容易产生怕苦畏难的情绪,心理上就会产生动摇和懈怠,甚至打起退堂鼓,找机会当逃兵。

2.警察个体的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警察应急警务处置经验较少,平时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机会也很少,当接触到应急警务活动现场伤亡的场面、激烈争斗的场面甚至枪林弹雨的场面时,从认知层面上就已经产生了障碍,感知觉迟滞,思维力减弱,生理上也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肢体无力、头晕恶心、视力听力减弱或消失、心跳加剧,甚至晕倒(常见于晕血等个体),彻底失去战斗力。

3.群体的消极影响

在警察应急警务活动中,警察个体常常会受到处警群体中他人的影响而产生各种消极心理。例如其他人的不良生理反应、对所承担的任务及环境的抱怨、对指挥的不满等等,都可能对警察个体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使整个应战群体消极怠工,丧失应有的战斗力,破坏任务执行的有效性。

(三)恐惧畏险心理的预防和消除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素质合格是应急警务工作顺利执行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应急警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强,是造成任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应急警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表现为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以追求成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愿望和决心。责任感是实现事业心的一种坚定的心理体验。应急警务人员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助于激发其意志,并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去调节自身行为,勇于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在执行任务时,常常会遭遇专门进行职业犯罪的亡命之徒。他们手中持有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利器等杀伤力很强的武器,一方面疯狂地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打击,以暴力对抗警察。在面对这样的警务对象时,容易产生恐惧畏险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依靠警察个体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建立在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革命意志的基础之上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警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勇于献身精神的重要途径。

2.加强警务技能的训练

警察业务技能水平与其心理障碍成反比,即业务技能越强,心理压力越轻;业务技能越差,心理障碍越重。如果应急警务人员缺乏优良的业务技能,那么在执行任务时,尤其是在出现复杂情况时,就容易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当前,我国警察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未经过正规、充分的警务技能训练,其专业素质、技能参差不齐;同时,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向犯罪领域的渗透,使很多警察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难以对付犯罪手段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应急警务的特点,对警察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警务技能的培训。一是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应急警务人员具备灵活多变的能力,在执行任务时就能临危不惧,善于应付紧急情况,能针对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当机立断,果断决策,从而战胜对手;二是加强武器装备使用的训练,使应急警务人员能熟练地使用枪支、器械,提高应用水平;三是加强擒拿格斗的训练,提高单兵作战的技能;四是加强警务战术操作规范的训练,规范搜查、检查、盘查等行为。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其防暴制暴的技能技巧,掌握实战本领,从而消除心理障碍。

3.提高团队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它能够在警察应急警务活动中鼓舞警察个体勇敢拼搏、积极战斗、顽强对抗,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中每个个体的战斗潜能。如果团队缺乏凝聚力,警察个体的消极情绪就会迅速弥漫,严重影响整个集体的战斗力,从而影响任务的胜利完成。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善于调动每个警察个体的积极性,善于发掘个体的潜力,并善于将所有个体的力量形成合力。团队的领导者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能让下属信赖;同时,要善于根据下属的情况,对其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如恰当适时的激励、鼓励和奖励,最重要的是要使下属感受到被关注、被关爱。

三、缺乏灵活应对能力

有些警察在应急警务处置情境下,不论面对何种情况都会盲目反击,拼死搏斗,不能灵活应对。实践证明,只有善于灵活应对的警察,才能在危急状况出现时,迅速做出准确、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才能在实战中取得最大的胜利。

(一)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缺乏灵活应对能力的原因

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之所以缺乏灵活应对能力,主要是受到隧道效应的影响。所谓隧道效应是指人在遇到突然发生的危险状况时,人体产生的一种自然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忽然出现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听力和视力下降(视力水平可下降到正常值的70%,听力可下降到几近于0的程度);在心理上可能出现如思维凝固,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做出应急判断的情况。隧道效应现象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会持续几秒钟几分钟,而有的人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可想而知,隧道效应的出现对于警察的应战反应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例如,某日某市派出所商警官在步行巡逻时,忽然听到呼救声,冲上前去,一名七旬婆婆手指前方正在奔逃的抢匪,大声呼喊:“我的钱包!”商警官迅速追击,几步就抓住了抢匪的手臂,抢匪见无法摆脱,突然从怀中抽出一把匕首,刺向警官腹部,被刺中的警官却并未松手,仍死死抓着对方胳膊不放。抢匪穷凶恶极,挥舞着匕首疯狂地在商警官身上乱刺,之后逃跑。商警官却再也没能站起。

在抓住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年轻的商警官的本能反应是将其捉拿归案,在犯罪嫌疑人掏出凶器时,正常的反应应当是规避危险,至少在被刺中的情况下应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然而,商警官却未能迅速做出规避反应,导致最终的严重后果。当然,我们一定会对商警官的英勇行为表示敬仰,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应急警务活动中,警员是否能够灵活应对,对于规避流血牺牲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隧道反应的预防和应对

1.学会调整呼吸

在应急警务活动前,任务执行过程中以及任务结束之后,都要尽量做几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以使人的生理指标趋近平稳,心理压力减低,使人变得更沉着冷静,以便在任何混乱危险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相对的镇定和沉稳,有利于战斗能力的正常发挥,有利于战后较快地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适当开设模拟实战对抗训练课程

通过让警察积极参与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实战模拟训练,使其真切地感受危机情境出现时的巨大压力。这种体验可以在警察应对危险情境时提高其身心抗压的能力,经常进行模拟实战对抗训练,才能使警察更加习惯实战中出现的危险状况,才能在危机处置中变得得心应手。

3.善于总结实战中的经验和教训

警察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执法环境、执法对象、执法任务,及时找到自己最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不断总结自己以及他人在实战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应对危险情境的快速反应力。只有反复总结分析实战中处置各种危险情境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加熟练地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战中去,提高反应能力,提高战斗水平。

[1]郝宏奎.反暴临战学基础[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2]张震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黄希庭.普通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1982.

[4]关亚军.警察心理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公安教育出版社,2004.

[5]王若阳,李娜.警察执法过错案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6]刘援朝.警察心理教育[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马建国.警察心理与警察素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8]黄伟强.警务实战中的警察心理研究[J].广东警官学院学报,2006(4).

【责任编校:谭明华】

Expression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gative Psychology of Police Emergence

Zheng Wei,Liang Baoping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Wuhan 430034,China)

Because of many reasons,the police usually show various kinds of negative psychology and influence missionaccomplishedtovaryingdegreesinthedisposalprocessofpoliceemergence.Themaincontentofnegativepsychology ofpolice emergenceis lack ofvigilanceto take the enemy lightly,afraid ofrisk,andnot very quick and smart.The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s,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is negative psycholog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mmanders and policemen of police emergence.

police emergence;police negative psychology;countermeasure

D631

A

16732391(2010)03 0054 05

20100128

郑威(1975 ),女,辽宁抚顺人,湖北警官学院警察临战学系讲师;梁保平(1972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讲师。

猜你喜欢

警务应急心理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心理感受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