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团结统一——从“7.5事件”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010-08-15黄景睿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培育

黄景睿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团结统一
——从“7.5事件”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黄景睿

(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当前,民族精神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民族冲突和文明冲突日趋尖锐,使民族精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弘扬、培育和发展新时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清醒地认识民族精神的伟大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民族精神 培育 弘扬 团结统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2009年 7月 5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其策划者的险恶用心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稳定、阻挠新疆发展,最终达到其分裂国家的目的。当前,针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反华势力的各种分裂阴谋和龌龊行径,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从国际形势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化趋势对民族精神提出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文化多元化日益明显,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没有间断过。强势国家在不断从经济上控制全球命脉的同时,也从没放弃过文化上的侵袭。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扩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模式,力图建立起与其地位相一致的“西方中心模式”,从而建立起西方“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的存在,使得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被侵蚀的危险。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全球媒介的发展,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的领土疆域,我国文化同国际文化扩大交流的同时,就面临着不同价值观和人权观的激烈碰撞,面临着国际民族极端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侵蚀。在此背景之下,西方的思想观念,甚至生活习惯正在不断地渗透进来,逐渐改变着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种侵蚀削弱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自觉性。在这次的乌鲁木齐“7.5事件”中,就有少数群众受到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等反动思想言论影响,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因此,针对国际敌对势力民族分裂主义思想以及宗教极端主义思潮的侵蚀,我们一定要要有文化自觉与文化安全意识,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化为警惕和自觉抵制西方反动思想言论的有力武器。

(二)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价值趋向多元化对民族精神产生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及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方向突破了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各族人民承认并推动了利益主体多元化,这必然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这些现象让人们对于那些饮恨蒙尘、含羞抱耻的历史已经渐渐淡忘。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财富分配两极化加剧,住房、医疗、劳保、教育、就业等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存在官僚主义、信任缺失和信仰危机等现象,出现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社会毒瘤。在经济利益面前面对物质与精神的选择时,许多国民出现了选择上的偏差,从而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它们有被支解的趋向。这些都会影响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发展。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长期存在和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团结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本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的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这种意识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1998年 9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是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话揭示了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心散则国必散,人心齐则国必兴。只有坚持弘扬和培育高尚的民族精神,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精神振奋起来,才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使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还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才强国之路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弘扬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就可以不断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探究,就能够为民族振兴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

当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文化。当前,保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要发扬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注入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时代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既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又有抵制敌对文化入侵的战斗力,真正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对策分析

(一)坚持党对民族精神的引领

在社会发展和实践范畴内,民族精神需要通过一定阶级和政党有意识的领导与引领才能够得到顺利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并不是没有硝烟,而是潜伏着形形色色的冲突,民族精神的培育也需要引领。作为民族事业的先锋和核心,党必须承担起领导和指引民族精神发展、指引民族精神创新方向的任务。

一方面,要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在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社情和党情,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解决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觉悟和认同,不断提高党对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引领性和控制力。

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民族精神内涵。民族精神是一种积累和沉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和丰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在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概括,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在民族精神的创新上,要继续保持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培育的高尚精神品质和优秀精神传统,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培育具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价值的优秀民族精神新基因,引领民族精神不断获得创新和进步。

(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抓好国民教育。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全体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让国民了解民族精神丰富的内涵,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校教育。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新疆的高等院校是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与我们争夺的主要阵地之一。各族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将会有相当多的人走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岗位。因此,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所从事的分裂活动大多是将高校作为据点,煽动少数民族学生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破坏民族团结,严重威胁新疆的社会政治稳定。这次“7.5事件”中,就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被裹挟,参与非法聚集游行。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要强化“四个认同”教育,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提升和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要强化社会主义群体价值观教育。以团结互助为荣、以破坏分裂为耻。要体现浓厚的民族感情,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质要经过文化选择和扬弃,经过社会整合和文化整合,逐渐形成它的时代风貌和基本内容。因此,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条件。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正确处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着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增强。中华民族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催生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是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激发民族精神发展活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建国 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创新的重大意义不断凸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焕发创新激情、开拓创新思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带动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更新。

C9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2803(2010)01-0021-03

2009-10-23

黄景睿 (1984—),女,新疆托克逊县人,新疆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室助教。

责任编辑:洋 洋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培育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