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邵阳市耕地质量建设的思考

2010-08-15肖建清游艺文唐玉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邵阳市植保化肥

肖建清,游艺文,唐玉林

(1.湖南省农业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5;2.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邵阳 422000)

1 邵阳市耕地基本状况

1.1 耕地面积多人均耕地少

邵阳市总耕地面积39.5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4%,其中水田28.2万hm2,旱地10.7万hm2,大部分耕地质量为4~7级,高产田比例不到35%,中产田在50%左右。总人口740万,占全省人口的11.0%,其中农业人口60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2.2%。因此,邵阳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山多、人均耕地少的农业大市。

1.2 耕地及水田面积逐年减少

2007年耕地面积为39.5万 hm2,比1980减少了9.0%,年均减少1 393.3 hm2;水田面积为27.6万 hm2,与1980年相比减少了1.3万hm2,平均每年减少453.8 hm2。其中,1980~2007年,邵阳地区耕地面积和水田面积均明显减少。

1.3 耕地地力水平逐年下降

1.3.1 耕地有效养分失衡邵阳市耕地速效氮含量比较丰富,速效磷、速效钾缺乏。平均养分含量速效氮为190.6 mg/kg,速效磷为13.6 mg/kg,速效钾为66.05 mg/kg;缺磷耕地(低于12 mg/kg)占59.12%,缺钾耕地(低于80 mg/kg)占78.06%。

1.3.2 耕地有机质含量减少2004年与1990年相比,稻田减少10%~15%,柑桔土和旱土减少40%以上,但由于近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回升。61个大田监测点有机质下降,其中1995年为35个,2000年为28个,2004年为23个,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8、29.1和30.2 g/kg,与1990年相比分别减少了5.4、4.2和3.0 g/kg。

1.3.3 耕地日趋酸化2004年监测点土壤p H值在5.0~6.8,最低的只有4.4,其中小于5.5的酸性土占38.2%,6.5~7.5的中性土壤只有12.3%,5.5~6.5的酸性及微酸性土壤占49.46%。土壤酸化程度逐年严重,1995年平均pH值为6.2,2000年pH值为5.8,2004年pH值为5.7,分别比1990年下降1.08、1.48和1.58。

1.3.4 耕地微量元素含量部分严重偏低2005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邵东水田、旱土10多个土壤类型1 055个土样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有40%左右的土壤锌含量偏低(旱土低于0.6 mg/kg,水田低于1.0 mg/kg),有95%以上的土壤严重缺硼(低于0.5 mg/kg)。

1.3.5 耕地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各市、县农业环境监测站对全市耕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由于工业三废造成耕地污染面积共1.67万 hm2左右,其中重度污染面积1 000 hm2、中度污染面积4 000 hm2、轻度污染面积1.17万hm2,并且污染面积在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水。同时,重金属对耕地的污染严重,2002年对邵东、武冈土壤重金属含量长期定位监测点9个土样,其中Cd超标8个,Hg超标9个,Zn超标2个,Ni超标5个,经综合污染指数分析,重污染1个,中污染3个,轻污染5个,共代表耕地面积8 000 hm2。2004年对邵东稻田Cd、Hg、As、Pb、Cr“五毒元素”进行定位监测,重度污染监测点Cd为0.810 mg/kg,Cr为672 mg/kg,均超过国家标准的1.7倍;中度污染监测点Cd、Cr含量为0.383 mg/kg,345 mg/kg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27%和38%。

2 邵阳市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

2.1 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

2007年邵阳市化肥使用量为63.9万t,其中氮肥31.4万t、磷肥14.6万t、 钾肥7.7万t、复合肥10.2万t,比1996年增加4.5万t,年均增加3778 t。

由于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呈现氮、磷、钾比例失调,2007年N︰P︰K为1.00︰0.46︰0.24,导致氮肥施用过量,磷、钾元素偏低,从而造成耕地有效养分失衡。由于长期施用化肥,且利用率低,其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60%,未利用化肥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严重影响耕地的理化性状,使土壤pH值逐年降低和土壤板结。

化肥是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也是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污染耕地的主要来源,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使重金属富集土壤,尤其是市场上假劣化肥(复混肥和磷肥),其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更高,更易造成耕地重金属污染。据估计,邵阳市每年有0.5~1.0万t劣质化肥施入耕地,不但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污染了耕地。

2.2 农药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

2007年农药使用量为9 734 t,比1996年增加3 449 t,年均增加287 t。农药使用时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约占30%,只有1%左右作用于杀虫防病,大部分飘落于土壤,污染土壤环境。

农膜用量逐年增加,2007年农膜使用量为2 244 t,比1996年增加436 t,年均增加36.3 t,但每年回收率只有40%~60%,在土壤中大量残留,严重影响耕地的通气、透水等物理性状,使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受到阻碍,造成“白色污染”。

2.3 工矿企业危害加剧

近年来,邵阳市有351家污染企业, 其中107家污染严重,年排废水量5 520万t, 废气22亿m3,固体废弃物27万t,污染总面积达1.67万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2%。全市每年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30~50起,污染面积为333.3~666.7 hm2,造成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各乡镇砖瓦窑(厂)、冶炼、采矿等企业是损毁耕地、破坏土壤耕作层、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这类企业占50%左右,全市有150多家。尤其是乡镇的砖瓦窑(厂),据调查仅北塔区就有43家,按平均每家占用耕地1 hm2计算,共计占耕地43.3 hm2左右,平均每家年生产黏土红砖按500万块(每块3 kg)计算,一家制砖厂全年耗掉黏土1.5万t,相当于耗掉6.7 hm2耕地的表土资源,长期无止境地乱挖滥取土源严重破坏耕地耕作层,有的甚至在农田取土,造成乱石成堆、坑坑洼洼,严重损毁耕地、破坏耕地土壤资源。

2.4 有机肥的使用逐年减少

据调查,邵阳市平均施肥量为838.5 kg/hm2(按有效成份折算),施有机肥329.4 kg/hm2,占施肥总量的39.3%,施化肥509.1 kg/hm2,占施肥总量的60.7%,2004年与1992年相比,早稻田施用量下降了23.8个百分点,晚稻田施用量下降了10.7个百分点。2007年绿肥种植面积只有2.65万hm2,比1996年减少3.56万 hm2。近年来,由于耕地地力下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绿肥种植面积才有所上升。

2.5 部分补充和整理耕地未能达到基本质量要求

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未按等级折算,占优补劣情况时有发生。土地整理建设项目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只注重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忽视耕地质量及后续地力培肥建设,有的项目未按规定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方案,在项目建设中未预算耕地平整和新增耕地培肥地力的经费,导致有的整理和新增耕地达不到基本地力水平。

此外,使用粗制有机肥和城市垃圾造成耕地污染;邵阳市25°以上坡耕地面积1.8万 hm2,易造成水土流失。每年由于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耕地毁害1.3万~3.3万hm2,使耕地有效养分流失,耕作层破坏,引起耕地质量下降。

3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建议

3.1 健全法制,实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法制化

依照现有《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各自履行好管理职能:①对乱占滥用耕地,破坏耕地质量的行为应依法查处;②对污染耕地的工矿企业加强监测管理;③对新开复垦和整理的耕地质量严格按有关标准验收;④对农业投入品加强执法管理,严禁使用禁用农药,严厉打击假劣农资产品。

3.2 增加投入,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供保障

《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将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所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资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土地整理和复垦、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为确保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进行,设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专项经费。解决科研部门研究提高耕地地力水平技术的科研经费;解决土肥技术干部的工作和管理经费,加强和完善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解决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经费,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为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各级政府出台设立有关“耕地质量保护奖励基金”的政策,对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此外,对土地平整、耕地整理、新增耕地、标准良田建设等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安排专项经费采取后续培肥地力措施,提高耕地地力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地力水平有技术、履行管理职能有人员、长期定位监测有手段,耕地质量建设有经费。

3.3 用养并举,广泛推广土肥植保新技术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科研、推广、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或经营企业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系统。因此,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等合作生产经营组织实施的步伐,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加强土肥植保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是建设“两型”农业的关键所在。在推广土肥技术方面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为主,合理科学施用肥料;在推广植保技术方面以绿色植保、和谐植保的植保理念,按照农作物病虫草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降低和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环境及农产品的面源污染。

根据目前农村现有的经济体制,农业技术难以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实行农业产业化基础上,组织农业机械专业队深松耕地、科学收割,秸秆集中还田处理,组织测土配方施肥专业队科学施肥,组织植保统防统治专业队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实施综合防治,以及组织一些其他专业技术服务队推广应用土肥植保及其农业技术。

3.4 搞好配合,健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加强农业部门与国土部门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耕地质量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管理制度,防止占优补劣;建立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管理制度,严格按有关验收标准验收。同时,对于实施土地平整、耕地整理、新增耕地等涉及耕地建设项目时其实施方案务必安排耕地质量建设的预算经费。

[1]谢卫国.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耕地保护与社会发展[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6.

[3]游艺文,罗新民,石跃才.论邵阳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8,(1):61-63.

[4]蒋 平,杨 琳.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

猜你喜欢

邵阳市植保化肥
雪之韵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春天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邵阳市举行少儿人工智能编程大赛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