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谚语对比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0-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西方人谚语英汉

袁 斐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6)

从英汉谚语对比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袁 斐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本文对英汉谚语的指示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研究文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从宗教、历史、地理、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其加以分析。

英汉谚语;中西方;文化;异同

英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但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传承当中,谚语在两种语言文学中都占有了一席之地,在英文中被称为 proverb。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表现力。中西方文化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谚语却是人们语言表达中共同的一种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谚语的定义与作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谚语的解释为: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同时有古谚,农谚之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Proverb的解释为: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可见,英汉语谚语的作用都在于说明道理,提出建议,警醒众人,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民间文学。

2 .英汉语谚语含义与表达的异同

2.1 指示意义与联想意义都相同

英汉语谚语虽然起源不同,发展历程不同,但有些谚语却能够用相同的表达体现相同的含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语言的神奇。比如: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Bad news has wings.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2.2 中英文谚语的差异

两者的差异大致可以归为两类:

①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这种联想意义与词义本身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在说着(或作者),听者(或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

中文:时间检验真理。(Time tries truth.)英文:A little pot is soon hot.量小易怒。②指示意义不同,联想意义相同或相似。

如中国人常用“无风不起浪”来暗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一定预兆和原因的。可是对应的英语谚语却是“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中国人选用的是风和浪的关系,而西方人则选用的是烟和火。都是来自生活,联想意义非常接近。

3 .造成异同的原因

3.1 形成相同的指示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原因

英汉语中相同含义,相同表达的谚语多以日常生活情景和物品作为载体,讲述生活中的道理。这是由于虽属不同语种,但人类生活经验和智慧文化代代相传,人类的祖先一脉相承,同为地球上最为智慧的生物在千万年的积累当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也并不奇特。

此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有些英汉语产生了语言融合的现象,由于英语和汉语互相借用,长期以来在各自的谚语范畴内增加了新鲜的内容。如:“paper tiger,纸老虎”(出自汉语)。而这些原本各自属于两种语言独特的谚语,现在已在对方的社会和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3.2 相异的原因

汉英语起源于不同的语种,在语言的发展上并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历史过程和文化积淀,因此,两者谚语之间的差异也显而易见。英汉谚语中存在很多差异因素,包括地理、宗教、历史等因素,并非表面意思的组合。

3.2.1 宗教信仰

西方国家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圣经》中的典故、寓言和比喻广为人知,并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谚语。比如“The Salt of the Earth社会中坚;民族精华;优秀分子”。字面意思“世上的盐”,它出自《圣经》,本义表示flavor;of the earth即of the world。是耶稣登山垂训论福,所讲福音结尾的话,他把门徒比做世上的盐,这是极高的称赞。这句话在后世不断引用变成了一个典故性成语,转义为 the most valuable members of society之意。

3.2.2 地理环境

英国是个岛国,人民主要依赖海洋生活,因此,他们的谚语大多和航海、渔业有关。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诞生了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谚语。如:人勤地不懒;斩草除根,逢春不发;春雨贵如油。

3.2.3 生活习俗

中国人喜欢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物,是神的化身。古时候皇帝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民间有赛龙舟、舞龙狮等活动。因此关于龙的成语、俗语也有许多,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车水马龙,群龙无首。西方人则认为龙是邪恶凶残有鳞的怪兽。

还有,西方人特别喜欢宠物,而狗与猫是西方人的忠诚伙伴,因此在英语谚语中动物出现的频率比较多,如:cat and dog life 经常吵闹的生活;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中国人也喜欢狗,但狗在汉成语中往往是贬义的,如: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尾续貂、狗急跳墙、狗拿耗子、狐群狗党等。

4 .结语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语言也在影响着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文化的一种特定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性。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语谚语分别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很多特点,包括彼此的共性和差异性;同时谚语和文化的关系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2]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991.

[3] 胡木疑. 英语谚语的形成及渊源[J]. 山东外语教学,l990,(4).

[4] 吴雨田. 英谚管见[J]. 外国语,1987,(5).

[5] Jennifer Seid,W.Mcmordie.EngUsh Idioms and How to Use Them [M].Lond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78.

H03

A

1008-7427(2010)01-0126-01

2009-09-18

猜你喜欢

西方人谚语英汉
说说谚语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谚语趣画(一)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