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医疗救护队员心理卫生现状与对策
2010-08-15廖艺文
廖艺文
为切实履行好海上医疗救护职能,真正做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我院近几年来组织了多支海上医疗队,开展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现就海上医疗队卫勤保障训练中队员本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如下。
1 海上医疗救护队员常见生理心理问题
1.1 航海运动病(简称晕船) 许多队员上船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不能进食、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1]。不用说救人,连自己都需要帮助,严重影响了卫勤保障任务的完成。
1.2 恐惧 面对无边的大海、巨大的风浪、狭小的活动空间和船上的机械噪音,部分队员容易出现恐惧感。
1.3 抑郁 身处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加上训练任务重、责任大、项目多,饮水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许多队员不适应,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疲劳,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意志消沉,记忆力和决策能力降低,平时熟悉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失常。
2 提高海上医疗救护队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2.1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院海上医疗队大部分队员是 80后独生子女,部分人员对困难的承受力较差,缺少吃苦精神。每次训练前,首先给队员们作思想动员,安排先进典型作报告,邀请老专家讲革命传统,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帮助他们牢固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和敢打必胜的信心。
2.2 加强体能训练,提高抗运动病能力 首先,对海上医疗队队员体检,了解队员们的身体状况,然后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比如简单旋转跳、50m往返跑、绕竿练习,增加平衡性和抗眩晕能力。另外,主动和舰艇官兵交朋友,邀请训练尖子帮助其他队员进行体能训练。
2.3 加强信息交流,注重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紧张而和谐的团队氛围有利于保证训练任务顺利完成。分类组、专科组、医护组、手术组、指挥组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心理解压。同时,熟练的技能技巧也能减轻心理压力。队员们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谈心,交流信息。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海上医疗救护队员自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维护部队的稳定,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帮助队员掌握相应的心理控制技能,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我渲泄,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3]。
2.5 加强社会支持,增强海上医疗救护队员献身国防的自信心 海上医疗救护队员有的面临转业、晋职考试、恋爱婚姻、家庭变故等现实问题,平时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亲属座谈,使其支持亲人献身国防。通过发挥这些社会支持结构的作用,使队员的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队员社会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增强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信心。
[1]侯建萍,盖晓波 .航海晕动病发病机制的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05,26(4):371-373.
[2]李玉伟,徐青华 .新形势下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23-324.
[3]潘俊友,卢建东 .结合海上突发事件特点,加强海上官兵应急心理准备[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4):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