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介绍(续)

2010-08-15

湖北植保 2010年3期
关键词:花被披针苞片

6 物种名称:刺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ungens)

鉴别特征: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伏生白色硬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圆钝,有一短尖。头状花序无总花梗,1~3个腋生,白色,球形或长球形,长 5~10mm;苞片披针形,长约 4mm,先端有锐刺;花被片大小不等,2外花被片披针形,长约5mm,花期后变硬成锐刺,中部花被片长椭圆形,长 3~3.5mm,扁平,近顶端牙齿状,凸尖,2内花被片小,凸形,环抱子房;雄蕊 5;退化雄蕊远比花丝短,全缘、凹缺或不规则牙齿状。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海边旷地、耕地边、河漫滩、路边荒地或干热河谷。花期 5月,果期 7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南美洲;现广布世界温暖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四川西南部、云南、海南、香港、福建南部。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57年在四川芦山首次发现,蔓延很快。花被片顶端变成刺扎人,农民对这种植物极为厌恶。

控制方法:在结果前铲除。

7 物种名称:合被苋(Amaranthus polygonoides)

鉴别特征:茎直立或斜升,高 10~40cm,绿白色,下部有时淡紫红色,通常多分枝,被短柔毛,基部变无毛。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 0.6~3cm,宽 0.3~1.5cm,先端微凹或圆形,具长 0.5~1mm的芒尖,基部楔形,上面中央常横生一条白色斑带,干后不显,无毛;叶柄长 0.3~2cm。花簇腋生,总梗极短,花单性,雌雄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钍形,长不及花被的 1/2。花被 4~5裂,膜质,白色,具 3条纵脉,中肋绿色;雄花花被片长椭圆形,仅基部连合,雄蕊 2(~3);雌花被裂片匙形,先端急尖,下部约 1/3合生成筒状,果时筒长约 0.8mm,宿存并呈海绵质,柱头 2~3裂。胞果不裂,长圆形,略长于花被,上部微皱。种子双凸镜状,红褐色且有光泽,长 0.8~1mm。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 500m以下路边、荒地、宅旁或田园。花果期 9~10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加勒比海岛屿、美国(南部至西南部)、墨西哥(东北部及尤卡坦半岛);19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和埃及等地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山东、北京、安徽。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先后在山东济南和泰安(泰山)采到标本,20世纪 80年代在安徽北部被采集,2002年在北京发现。有时成为旱作物地和草坪杂草。常随作物种子、带土苗木和草皮扩散,蔓延速度快。

控制方法:在结果前拔除。

8 物种名称: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鉴别特征:高 20~80cm,有时达 1.3m;茎直立,粗壮,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常 5~12cm,宽 2~5cm,先端锐尖或尖凹,有小凸尖,基部楔形,有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直立,直径 2~4cm,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顶生花穗较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钻形,长 4~6mm,白色,先端具芒尖;花被片白色,有 1淡绿色细中脉,先端急尖或尖凹,具小突尖。胞果扁卵形,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直径 1mm,棕色或黑色。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旁、旷野、荒地、田边、沟旁、河岸等处。花期 7~8月,果期 8~9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美洲;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于世界各地。

中国分布现状: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上海、四川、重庆。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世纪中叶发现于河北和山东。为菜园、果园及棉花和玉米等旱作物地中的常见杂草。另外,该植物可富集硝酸盐,家畜过量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控制方法:在结果前拔除。

9 物种名称: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鉴别特征:高 30~100cm;茎直立,多分枝,有纵条纹,绿色或带紫色,无毛或稍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具小凸尖,叶柄基侧有 2刺。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在腋生花簇及顶生花穗的基部者变成尖锐直刺,长 5~15mm,在顶生花穗的上部者狭披针形,长 1.5mm;花被片绿色,顶端急尖,具凸尖,中脉绿色或带紫色。胞果长圆形,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在中部以下不规则横裂。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在旷地或园圃的杂草。花果期 7~11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热带美洲;日本、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皆有分布。

中国分布现状:陕西、河北(南部)、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福建。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世纪30年代在澳门发现,1857年在香港采到。现已成为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杂草,危害旱作物田、蔬菜地及果园,其刺可扎伤手脚。

控制方法:在结果前清除。(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花被披针苞片
石蒜 夏日里的一抹惊艳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披针形蜈蚣藻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分析及感官评定
菩萨蛮·题沙雅红柳
封面照片说明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
珙桐苞片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话说石蒜
广西楼梯草属八新种
荒漠半灌木白滨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