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及排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10-08-15于龙河
符 巍,符 钢,于龙河
(北京华路捷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1 路基与路面
1.1 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过大,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
(2)原因及危害: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水渗入路基土层,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为 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表面上不弹软,但仅有 15cm左右的密实度能达到要求。
(3)防治措施:①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②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③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1.2 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1)现象: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
(2)原因及危害: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3)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②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③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 1∶5时应做成台阶。④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1.3 三灰碎石摊铺时出现离析、弹软
(1)现象:粗细料离析、混合料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即行碾压或洒水过多,碾压时出现弹软现象。
(2)原因及危害:①搅拌时间短,运输时间长;或在搅拌厂拌和时加水过少或过多。②混合料在装卸过程中,水分蒸发,碾压时洒水不足或未洒水,或洒水过量。都会形不成整体强度,不均匀强度的基层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3)防治措施:①正确掌握拌和时间,摊铺时若有离析现象应重新搅拌,使混合料均匀后再摊铺。若在碾压时出现粗细料集中现象,应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料或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②混合料出厂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 1%~1.5%之间,以便到达现场后接近最佳含水量。
1.4 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1)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①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平了,由于底层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小则高,厚处沉降多则低。②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③由于碾压前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变冷,而内部较热形成压路机窜皮碾压,或过早使用重压。④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⑤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成型较慢,在行车作用下轻则掉渣、重则松散脱落。⑥沥青混合料过细,沥青用量少,沥青混合料温度过低或集料级配太差。
(2)施工防治措施:①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尽量采用摊铺机,如果人工摊铺应采用扣锹法。②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③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④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大雨时就停止摊铺和碾压,上下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时,易在当天完成。若下层受到污染,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并浇洒适量粘层油。⑤对小面积掉渣、麻面可局部喷洒一层沥青,洒料压实。大面积掉渣麻面路段,可在气温升至 10℃以上时清扫干净局部,喷油封面后洒入石屑或粗砂并压实。⑥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1.5 雨水井周边及过街管管线下沉
(1)原因及危害:没有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或者管线回填不密实。雨水井周边下沉,造成周边积水,积水下渗,侵蚀路面结构,降低路面强度,过街管处下沉造成跳车,加剧该处附近路面的损坏。
(2)防治措施:雨水井周边除用小型夯实机夯实外,易采用低标号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实加固,过街管管线回填应分层夯实。
2 排水系统
2.1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原因:①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②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③管道接口及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④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⑤闭水封口不密实,又因其井内而常被忽视。
(2)防治措施: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 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④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⑤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⑥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⑦砌堵前应把管口 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 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 5层施工法施工。⑧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2.2 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产生原因: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2)预防措施:①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②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 135°。
2.3 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1)原因: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2)防治措施:①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②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砖井要求灰浆饱满,砂浆标号符合要求,混凝土检查井模板要有足够强度,防止井体变形。③检查井井盖与井圈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挂线安装平面位置应准确。
2.4 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施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防治措施:①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②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③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蚀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④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 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⑤不影响其它构筑物的少量沉降可不做处理或只做表面处理,如沥青路面上可采取局部填补以免积水;⑥如造成结构破坏的应挖除不良填料,换填稳定性能好的材料,经压实后再恢复损坏的构筑物。
3 结 语
管道工程属隐蔽工程,其在竣工时只有检查井可供人们检验。因此,检查井的施工质量常常左右着整体工程质量的评定,应使用专业队伍进行检查井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再把道路施工质量做得更好,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从而实现创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