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文”旗帜的引航
2010-08-15杨惠淑李乐乐
□本刊记者 杨惠淑 李乐乐
阳春风和日丽,绿城繁花似锦。3月的郑州,迎来了各地前来参加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的代表。
“围绕民生水利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大水文’发展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务实的工作不断提高水文服务能力,努力争取以优质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部刘宁副部长对这次“大水文”理念下的第一次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充满信心。“大水文”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全国水文战线工作者心中,是为引导水文工作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新需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一面鲜明旗帜!
出席会议的代表除了各级水文负责人以外,水利部各司局领导们以及水利厅局长和科研院校专家的到来也是水利部倡导“大水文”理念的一个体现。
“大水文”实践亮点纷呈
在去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明确了“大水文”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要“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一年的实践,中国水文事业有了实质性的发展。针对2009年的水文工作,“各地各单位积极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完善水文区域发展布局,加强水文能力建设,健全水文发展的保障机制,大力提升水文服务水利的能力,强化水文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效和经验”,刘宁部长谈到。这些成果是扎实推进“民生水利”的不竭动力。
防汛抗旱的“耳目”。“各级水文部门特别是灾区水文部门要全面行动起来,加强旱情监测分析和预测测报,为抗旱救灾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陈雷部长对水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9年,全国雨水情呈现旱涝交替、旱涝并发、局部山洪突出、局部旱情严重的总体格局。面对严峻汛情旱情,全国广大水文干部职工团结协作、精心准备,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加强分析会商,做好信息报送和发布,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服务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江西省水情分中心建设工程在全国第一个全面通过预验收。黄河凌汛期间,凌情巡测队历时113天,行程近2万km,全程监控凌情发展动态,出色完成凌汛水文测报任务。水文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多方面、深层次、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保障民生,是水文“耳目”作用之所在。
水利建设的“尖兵”。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度需求,水文部门积极收集水文基本资料,设立专用水文站、水位站和雨量站,精心测量计算,科学分析评估,及时提供基础数据和预测预报信息,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水文年鉴》、《泥沙公报》、《地下水月报》等资料的共享与发布,以及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发布实时水雨情、地下水水位、水质等监测信息,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服务。
水资源管理的“参谋”。北京市“都市水文”构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了综合水源、供水、排水、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多方面的水文监测、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应急处置体系。重庆市水文局对全市各流域水文站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长江流域水文站的流量、流速、水位、降雨量、入库泥沙含量等水文指标监测工作,根据三峡水库蓄水方案,及时制订了全市175m蓄水水质应急监测方案,为三峡库区175m蓄水平稳过渡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信息和技术支撑。水文部门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分析评价成果,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保护,以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加强移动监测和自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了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现场监测分析能力。
针对日益突出的水问题,水文部门以提供水资源信息为基础,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服务,还积极参与了水电、能源、交通等工程建设的水资源论证和评价。
“大水文”理念下的河南水文之路
“这次全国水文工作会在郑州召开,是水利部对河南的关心、信任与支持,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刘满仓副省长如是说。刘宁副部长认为:这是“大水文”理念下的第一次全国水文盛会。去年,河南在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仍取得粮食大丰收,水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放在河南召开有着特别的意义。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治水历史。水文工作在兴水利、除水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全省水利工作者特别是水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站网布局合理,测报设施比较完善,队伍支撑有力的水文水资源监测和分析评价的体系,在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刘省长深情地向与会代表介绍着“大水文”的河南路。
河南水文的发展,是一个风雨兼程的跨越。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河南水文历经创业发展起步期和艰难曲折、大起大落动荡期。当时,多数水文站地处山沟河边,交通不便,职工外出工作时,常常肩挑行李,自带干粮,徒步上岗。水文职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坚持测、整、报工作,确保了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进入新世纪,河南水文水资源局树立“大水文”理念,积极实施“科教兴局、人才强局、服务立局”发展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封闭式的管理向现代开放的科学管理、从侧重局部建设向注重提高整体效益、从为防汛抗旱服务为主向多领域服务并举、从偏重提供实时原始数据向注重水文数据深加工的历史性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2009年,全省14个地市水文勘测局全部实现双重管理体制;成立了水文监察大队,初步形成了省、市两级执法网络;将原“河南省水质监测中心”更名为“河南省水资源监测中心”,标志着由过去单一水质监测工作向全省水资源保护、管理及地下水的全面监测拓展。
当前,河南水文正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提供坚实水文支撑。特别是在2009年,河南发生了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水文人加强雨水情、墒情监测,加密测点测次,在20分钟内将水文数据报至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为水资源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积极开展引黄水资源督导、水量监测,为我省粮食连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除了为水资源管理保护提供全面服务外,水文系统逐渐拓宽服务领域,在水资源评价、防洪影响评价、地下水保护行动、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以及为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在工农业、交通、电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服务。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大水文”在河南任重而道远。
“大水文”立足水利,拓宽领域
当前,水文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做好刘宁副部长关于新形势下水文工作的“夯实三个基础、强化五项工作”要求,需要水文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往水文工作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围绕防汛工作当好“尖兵”和“耳目”,还有基本水文资料收集、工程水文设计等。然而,“大水文”理念的本质,要求水文工作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要求,形成一个更全、更准、更快、更新的水文工作体系,从技术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从数据服务型向成果服务型转变,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
“大水文”定位是水文必须根植水利,依托水利,面向全社会做好服务。水文不仅要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还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的服务,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实现“社会要我们服务向我们要服务社会的转变”,不仅要为水利工作服务,还要努力把水文事业融入到地方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之中,进一步扩大水文工作的影响,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服务。
这个从“小”到“大”的变化,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必然变化,只有顺应这个变化,才能保证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大水文”发展需要,水文可能会涉足很多新领域,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水文能否“支得准”、“支得住”,也取决于其成果质量的好坏。在提供水文服务的过程中,成果质量是根本。这不仅是我们履行水文基础性、公益性作用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好“大水文”发展理念的需要。贯彻落实“大水文”发展理念,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继续坚持走“挖潜与引进”相结合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持和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刘宁副部长的讲话,有很多新的东西,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的内容。我想,这次会议将有助于我们开拓思路,对水文科研也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韩宇平教授如是说。
“大水文”旗帜的引航,必将使我们的水文事业持续地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