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消防演练中的应用

2010-08-15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

护理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病区演练风险管理

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消防演练中的应用

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

近年来,医院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5年12月15日辽源市中心医院火灾事故[1]更是给我们以血的教训。精神病房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发生火灾时存在的风险更大,因此,为了提高医护人员以及病人的消防意识,增加精神科病房的消防防备能力,许多医院进行了消防演练,这就面临在病人进行疏散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了确保病人在演练的疏散过程中万无一失,应该认真考虑演练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有组织、系统地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2]。我病区在消防演练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和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保证了病人的安全,确保了消防演练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率。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将护理风险分为4个阶段: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衡量与评价阶段、风险处理阶段、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3]。

1 护理风险识别阶段

1.1 消防演练前病人及病区评估 消防演练病区病人70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51例,双相情感障碍7例,抑郁症4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病人3例,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伴行为障碍病人1例,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伴行为障碍病人1例,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伴行为障碍病人3例。其中,一级护理病人13例,占参与消防演练病人的18.6%。实施消防演练的病区为精神科男病区,位于二楼,住院病人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 D-3)诊断标准的重型精神病病人,病区实施封闭式管理,病人白天集中活动,病人密度较大,病房为多人房间。病区内有5个泡沫灭火器,2个消防安全通道。

1.2 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护理部干事、临床精神科护士长、急诊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成),主要职责是:与医院保卫科共同制订病区消防演练预案,制订消防演练中病人疏散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培训护理人员以及护工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收集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在消防演练疏散病人过程中进行协调,以确保病人疏散的整个环节中的护理安全。

2 风险衡量与评价阶段

本次消防演练实施真火演练,病房内部窗户为木头窗户,易造成火势蔓延,而精神病房实施全封闭管理,每道门都紧闭,发生火灾时很难逃生;我病区中有约10%的精神衰退病人,大多表现为行为退缩,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对周围的事情缺乏理解性;病区有2名行动不便的病人,上下楼梯需要用轮椅,这些病人在疏散过程中,易发生跌倒;精神病病人大多性格比较敏感、急躁,在进行消防演练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情绪波动致病情反复;精神病病人大都无自知力,否认有病,很多病人都是家属强制性手段送入医院,导致病人不安心住院,存有外逃的意念,在疏散过程中,病人有可能会发生外逃;病区中有氧气等危险物品和各种抢救器材、贵重物品,演练过程中易发生顾此失彼,丢失等情况;由于演练存在一定的风险,病人家属不理解,易引起病人家属的不满意。

3 风险处理

3.1 制订消防演练中的护理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事先模拟消防演练中的病人疏散,计算疏散时间,对病人疏散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估。根据我病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消防演练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演练过程中病人疏散流程、病区物品转运流程,明确参加消防演练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护工的职责。将消防演练过程中的每个人的分工明确标出,分发给每个参与人员。

3.2 提高护理人员以及护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3.2.1 加强学习,提高对演练过程中的风险认识 为使参加消防演练的每位工作人员对在演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隐患有所了解,并能够掌握好解决方法,病区护士长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的风险预案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参与者,并利用晨会时间组织护理人员、护工学习,加强风险教育,要求参与者人人掌握。除此之外,利用病区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法律意识和工作中的责任感。护士长不定时抽考护士、护工对预案的知晓程度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3.2.2 加强训练,提高急救操作水平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平时的护理工作以生活护理、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为主,其操作技能、紧急救治技术相对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而言较薄弱,因此,在消防演练之前,对参与演练的护理人员以集体讲解和分批训练的方法培训心肺复苏、吸氧、吸痰、静脉输液等操作,根据急救的紧急情况制订出详细的操作程序,并逐个考核,确保人人熟练掌握。

3.3 加强与病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长利用给病人召开公休座谈会的机会,向病人讲解精神病区举行消防演练的重要性,告诉病人疏散的方法、通道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了解病人对消防演练的看法,对病人的疑虑及时做出解答。护理班护士在每周召开的病人组长会议上,向病情较稳定的、能够配合护理的病人组长讲解消防相关事情,了解他们对病区组织的消防演练知识的了解程度,并通过他们正向影响本组病人的情绪。床位护士及时与病人沟通,每天至少10 min,及时了解病人的心态,掌握病情变化,对一些潜在护理问题(欲外逃、恐惧等)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演练结束后,当班护士及时清点病人数,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消防演练后对消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心理反应。

3.4 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据统计,在目前的医疗纠纷当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部分民众对医疗风险不认识、不承担责任的反映。精神科病区采用封闭性管理,大多数病人长期住院,无家属陪护,所以与家属沟通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通过电话联系、面谈等方式把消防演练过程中的目的、重要性以及风险告知病人家属,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从法律的高度履行尊重病人以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医患之间风险共同承担,减少纠纷发生,提高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5 消防演练时统一听从指挥,组织协调一致 在消防演练过程中由病区护士长担任消防演练总指挥,医生、护士、护工紧密配合,责任分工明确,在进行灭火的同时,从病区两侧的安全通道疏散病人。其中一侧安全通道疏散一级护理病人、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自理能力的病人,并同时抢救必要的抢救设施以及抢救药品,另一侧安全通道疏散病情较稳定的、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的病人。

3.6 在演练过程中注重病人的病情 在进行疏散之前,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精神科分级护理常规,将特级、一级护理对象如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擅自出走者,冲动、伤人、毁物者,兴奋躁动、行为紊乱者,木僵、拒食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从一侧通道疏散。在演练过程中,由1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并与医院门卫等部门联系好,若有特殊情况及时将医院大门关闭,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7 设置急救小组 由于病区中有些病人伴有躯体疾病,如心脏疾病等,疏散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相关突发事件,由病区急诊科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急救小组,对消防演练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处理。

3.8 进行工作人员调配 医院在全院其他未演练的科室中抽调工作人员作为备用人员,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人员,在本次的疏散过程中,医院协调了其他科室11名工作人员协助消防演练。

3.9 确保病区贵重物品、器械和抢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状态在消防演练过程中,专人负责病区内的物品、药品的转移,并于演练结束后,由病区护士专人负责检查,做到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各项标识明显,各项备用物品、药品完好无缺,处于备用状态,保证消防演练后的各项日常工作顺利进行。

4 护理风险效果评价

在医院各个部门的积极协作下,我病区在消防演练实战中,成功地应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各部门严格和积极地按照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完成其职责。病人疏散时间仅用10 min,物品转运5 min,消防灭火4 min。在演练过程中,无任何意外情况发生,病人、工作人员及家属了解了消防相关知识,达到预期效果,充分体现了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价值。

5 讨论

5.1 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通过本次消防演练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风险教育在护理人员的管理中得到推行,强化了护理风险的落实,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面对风险时的应对能力,并且通过风险预案的学习,掌握了风险的处理方案。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应该始终贯穿在临床护理活动中。香港的医院管理专家认为[4],任何临床活动,即使是极为简单的或者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在精神专科病区,护理的风险更是有别于其他病区,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5,6],因此,在精神病区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依法执业、防范风险的能力,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5.2 体现了预见性护理管理方法的实施 美国杜克大学把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7],损失轻者对病人造成伤害,医院为此需作出赔偿,其甚至会使医院丢失市场份额。因此,护理风险可以理解为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病人损失和伤残事件、纠纷、护理差错、事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根据现代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8,9],而护理风险管理就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前的预防,这种积极预防而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科学。因此,对在消防演练过程的现存和潜在问题进行预见性的讨论、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后果,并提出预防解决方案,可以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5.3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规范了护理行为 通过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样,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慎独精神,使其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

5.4 融洽了医患关系,提升了病人和家属对医院工作的信任度在消防演练护理风险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演练之前征得家属同意,维护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使得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演练过程中的风险,建立起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管理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1]陈家强.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12·15”特大火灾迅速蔓延,群死群伤的主要原因及启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1):1-4.

[2]王春英,田亚茹.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9B):2409-2410.

[3]孙玫,杨翠芳.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28-30.

[4]陈辽平.香港医院的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疗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5]李淳.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0):953.

[6]郑红,张红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杂志,2006,14(1):42.

[7]杨代霞.浅谈护理风险管理[J].家庭护士,2007,5(5C):65-66.

[8]胡世俊.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09,7(2B):424-425.

[9]谢瑜,文进,高晓凤,等.国外航空风险管理方法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2):131-137.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s management in carrying out fire drill in psychiatric ward

Jiang Chunmei,Wang Xiao'e,Jin Shujuan
(Affiliated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Wuxi City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4151 China)

对在精神病区进行消防演练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仔细评估,制订出详细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明确了风险管理职责,并组织各部门进行学习,加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抗风险能力,病房消防演练按计划成功举行,无任何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消防演练

R197.32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3.047

1009-6493(2010)1C-0258-02

江春梅(1983—),女,护士长助理,护师,本科,工作单位:21415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王晓娥、金淑娟工作单位:21415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2009-06-09;

2009-12-21)

(本文编辑 吕佩)

猜你喜欢

病区演练风险管理
首次演练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