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Apple的文化内涵及喻义

2010-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喻义内涵苹果

兰 冰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

英语Apple的文化内涵及喻义

兰 冰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

Apple在英语里是个多义词,喻义丰富,形象鲜明,其喻义、形象源于西方民族文化即圣经故事、希腊神话、历史故事、美国人的生活、饮食、城市文化等。Apple在实际应用中,词义不断得到了引伸,喻义更多,用法更广。

apple;文化内涵;喻义;引伸

Apple,中文意思是“苹果”,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最常见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是健身防病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夫第一药”。正如英语谚语所说的“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在整个欧洲,apple都是爱情、婚姻、青春、繁育、春季的标志。希腊、凯尔特和北欧神话都把apple看作是众神的圣餐[1]P183。Apple在英语中是个多义词,既可指苹果,又可指瞳仁,所以由apple引发的相关喻义和联想很多,如果英美国家的人看到You can see wider with the Apple这句话时,首先想到的是苹果牌电脑,其次,apple指瞳仁,于是这句广告词就成了一个双关语:既可表达“你拥有苹果电脑,视野会更加开阔”,又可表达“你睁开眼睛可以看到更远”。由此,在英语中,有关的苹果词语相当多,且形象鲜明,喻义丰富。本文从圣经故事、希腊神话、历史故事、美国人的生活、饮食、城市等几个文化层面对apple的喻义进行解读。

一、源于《圣经》的文化内涵及喻义

在西方关于苹果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故事。据《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Adam)和夏娃(Eve),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Garden of Eden)。上帝吩咐他们“You are free to eat any tree in the garden;bur you must not eat from 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for when you of it you will surely die(创II16)[2]P137。然而,夏娃抵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一个禁果(Forbidden fruit),发现这是一种又好看又好吃的果子,然后摘了一个给亚当。正在这时,上帝来了,亚当只得将苹果整个往下吞,不料却梗在喉中。从此,就永远在脖子前端留下“喉结”,作为偷吃禁果的“罪证”。因此,男人的喉结在英语中就被称为Adam’s apple。亚当和夏娃因偷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心明眼亮,能辨善恶美丑,但他们违背了上帝的意旨,犯下了“原罪”(Original sin)而被逐出伊甸园。在西方文学作品中,apple一词通常指禁果,即好吃又好看的果子。

多玛(Sodom)是古代死海(Dead Sea)边上的一座城市,由于那里的居民骄奢淫逸,罪大恶极,上帝降火烧毁了这座城,城中百姓、庄稼和牲畜全部化为灰烬,但在那里的死海边上长着一种外表美丽,摘下便成为灰烬的 apple。后来,an apple of Sodom 或 a dead sea apple就被用来形容那些“外表华丽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虚有其表的事物”,Sodom 比喻罪恶的城市,罪恶之地[3]P56。

古时候人们注意到眼睛的瞳孔(pupil)像苹果,而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失去它,就什么看不见,所以就百般爱护。The apple of one’s eye 源于《旧约•申命记》(the Old Testament, Deuteronomy):“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hide me under the shadow of thy wings”,后来,常用此习语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最心爱的人或最珍贵的东西。按其形象意义,与汉语“掌上明珠”相似,但比喻的对象比汉语“掌上明珠”(通常指儿女,特指心爱的女儿)更广,可以指物,意为“珍爱的人,珍爱之物,宝贝”[3]P56。

二、源于希腊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喻义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神话故事中,希腊英雄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的女儿忒提斯(Thetis)举行婚礼,邀请了奥林匹斯山的众神,只有不和女神埃里斯(Eris)没被邀请参加,埃里斯愤然想出诡计,从赫斯佩里得斯果园(Hesperides)采了一只金苹果(golden apple),并写上“给最美丽的女神”并扔在宴会上,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以及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都认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得主,相互争执不下,宙斯(Zeus)拒绝作裁判,于是三人带着苹果到伊达山(Ida)上,找特洛伊(Troy)国王普里阿摩斯的英俊儿子帕里斯(Paris)作裁决。为了获得金苹果,三女神各自给帕里斯私许好处。年轻的帕里斯在权利与富贵、文武才能和美女与爱情之间选择了后者,将金苹果判给爱与美女神。为此,赫拉和雅典娜对特洛伊人怀恨在心,后来阿芙罗狄忒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最终导致了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Trojan war)。由此 衍生an apple of discord ,比喻“不和与争斗之源,祸根,争执”等意[3]P55。

三、源于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及喻义

番茄(tomoto)原先是一种生长在秘鲁和墨西哥森林里的野生浆果。其枝叶分泌出一种难闻的气味,鲜红果实被怀疑有剧毒,当地人把它取名为“狼桃”,以警告他人不可食用。16世纪中期,英国有个名叫俄罗达拉里的公爵在南美洲游历,第一次见到番茄,就被它艳丽的色彩深深吸引,于是就把它带回了英国,作为稀世珍品献给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以示对爱情的忠贞。此后,番茄便有了“a love apple”或 “an apple of love”(爱情果)的美名[3]P56。此后,番茄一直种在庭院和花园里作为观赏植物,直到18世纪末,法国一位画家写生时,对这种鲜艳可爱的浆果,动了品尝的欲念,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非但没有被毒死,反而觉得清香可口。从此,番茄可食的消息不胫而走,风靡全球,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酸甜可口的番茄酱(tomato ketchup)。

四、源于美国人生活故事文化内涵及喻义

1925年,据说在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有些学生常把苹果擦得光亮,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因为美国学生传统上有给老师送苹果作为礼物的习惯。这么做最初的动机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但后来有些学生以此来讨好老师,希望博得老师的欢心,对他们低劣的作业高抬贵手。1935年,“to polish the apple”开始通用[4]P7,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表示“讨好,奉承,谄媚”,有了“溜须拍马” 的意思。由此派生出的名词apple polisher自然就成了拍马屁的人——“马屁精”。在美国俚语里,apple polisher 也可用apple shiner表示。

五、源于美国人饮食文化内涵及喻义

西方人的早餐一般是鸡蛋、牛奶和面包,而晚餐的最后一道菜通常是包括苹果在内的甜点,所以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 就有了“自始至终” 之义。Apple-pie(苹果馅饼)是一种典型的美国食物,总是作为正餐的最后一道菜热着与冰淇淋或乳酪一起端上来,是所有美国人都喜欢的甜点。如果某人在行动或思维方式上具有典型的美国人特点,人们就叫他as American as apple pie,意为“地道的美国人”或“典型美国人式的”。把apple-pie与in apple-pie order和美国人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25年欧洲早期移民时期。据说,当年英国移民聚居的新英格兰地区,移民生活非常艰苦。每星期的第一天,主妇们就准备好一周的食物:做 7个苹果馅饼,做好待凉后,再放入食品架上。星期一吃放在最上面一层的,星期二吃放在第二层的,余次类推[5]P40。因此in apple-pie order常用来表示井然有序;整整齐齐,且与状态动词be,have、keep,put等搭配使用。

六、源于美国城市文化内涵及喻义

上世纪20~30年代,爵士乐在美国大行其道,有个爵士乐手在歌中唱到: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 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 you pick the Big Apple(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但如果你挑中纽约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把纽约比喻成一个可以赚钱、获得极大成功的地方。之后一群爵士乐队经常到各地去巡回演出(rendering)赚钱(to make money)。乐师们把所有要去的城镇(town),都描述成树上的苹果(the apple on the tree),他们去演出赚钱,就像去摘苹果(pick apples)。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在当时是诸城镇中演出赚钱最多的城市,自然便是the Big Apple了。1971年,纽约市政府开始发展旅游业,才把the Big Apple当作纽约的标志,成了纽约的别称,喻义为“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由于当年的爵士乐队在美国各个城市的巡回演出,这些城镇都被喻为摘苹果的地方,apple在应用范围上得到了扩展,可指“大城镇”或“热闹或可以找刺激的街道或区域[4]P7。

七、源于英国俗语/俚语文化内涵及喻义

西方苹果文化历史悠久,在神话故事里是圣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语言是反映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载体,而语言中的词汇最敏感地反映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apple的词义得到引申,喻义被不断地扩展。Apple cart,指“小摊贩贩卖苹果的手推车” ,由此而构成的俗语to upset the apple cart,字面意思是“推翻运苹果的手推车”,引申指“搞乱(某人的)计划、破坏任务”。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根据这个习语编写了他的唯一一部政治讽刺剧 Apple Cart(苹果车),讽刺了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宫廷生活。俗语 as like as an apple to an oyster,原意“就像苹果和牡蛎一样截然不同”, 喻指“毫无相似之处”。Apple可以指人,如smooth apple,指“自认为温柔或迷人的家伙”,wise apple,指“粗鲁无礼的年轻人”,rotten apple指“某个不好的人或事”,也可以用来形容“不诚实,而且对其所属团体或组织带来不良影响的人”。Apple还可与其他的词语组合构成与苹果无关系的俗语、俚语等,如apple blossom指“红润光洁美丽的姑娘”,apple butter指“闲谈,聊天”,apple sauce指“假话,胡说”,apple head 指“笨汉”,apple knocker 指“农夫;乡巴老;没有经验或入世未深的人”,alley apple指“一堆马粪”等[4]P7。在体育运动中,apple特指美国的棒球(baseball)。

从以上文化内涵分析中,apple在英语语言中,大多都显示了喻义的积极含义,正像苹果的自然属性特征一样,好吃又好看,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和味觉。从西方文化看,apple是诱人的禁果、智慧果,吸引着人们勇于尝试,不断开拓进取。从语言的角度看,词汇喻义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社会文化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语言的词语中来。我们只有把握好英语词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下的文化喻义,才能学好用好该语言,提高语言社交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1] 殷莉,韩小玲. 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闫传海,张梅娟. 英汉词汇文化对比研究[M].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 李维清. 英语中有关apple的趣味习语[J]. 中国科技翻译,2004,(2).

[4] 张定兴,刘永吉. 美国俚语大词典[Z].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5] 平洪,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31

A

1008-7427(2010)01-0103-02

2009-11-21

作者系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科技处副教授。

猜你喜欢

喻义内涵苹果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收获苹果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拿苹果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