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0-08-15柏春琴范春红
徐 艳,柏春琴,范春红
(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江苏 南京 210003)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侵犯机体免疫系统,大量杀伤免疫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监督功能低下,从而并发以机会性感染为特征的器官功能衰竭和(或) 恶性肿瘤的严重慢性传染性疾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艾滋病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规律或不按时服药,产生耐药性的危险高,因为体内的抗逆转录病毒在药物水平较低时,会大量繁殖。因此,良好的依从性可以减少耐药的出现,使药物抗病毒的作用具有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导致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诸因素中,病人心理状态与其治疗的依从行为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艾滋病病人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我院2006年6月至2009 年12 月对48 例由于负性心理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的艾滋病病人进行了积极的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HAART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人120例,采用国内应用的评定依从性的标准,开展了服药依从性的调查。选择因负性心理导致依从性差的48 例进行心理干预。48 例中男38例,女10 例,平均年龄33岁。
1.2 方法
对每一位依从性差病人进行基线测评,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自制简易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心理护理小组人员负责访谈,全方位采集患者心理信息,对患者进行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并记录档案。
2 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原因
2.1 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资料[1-2]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艾滋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 。由于诸多的原因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而影响治疗效果[3], 而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北美、西欧等国,国内的研究较少[4]。在本次资料中由于严重药物反应导致漏服及擅自停药的占60%这与李宏[1]等研究的停服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占66. 95 %,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服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报导相一致。
2.2 由于工作繁忙、出差等等原因常致漏服药物
本次资料中由于本人在外地工作有4例,经常出差的有3例。由于工作及家庭的压力,大多数的患者也承担着家庭及社会的责任,由于工作忙忘记吃药或者忘记拿药导致了漏服。
2.3 本调查发现在AIDS 患者中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10例,焦虑20例,认识不足及不重视的10例,其他8例。可能与患者多为药物依赖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发病后身体衰弱及多种机会性感染、对生命即将丧失的恐惧、经济情况差、缺乏家庭的关怀等有关系。
3 在HAART 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
对认知错误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疗法;对负性情绪采用个别辅导、疏导疗法;对焦虑者采用倾诉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采用心理疏导、倾诉法、放松疗法、催眠暗示、兴趣培养、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心理疗法。
3.1 认知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此法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和态度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护士理解并同情患者,努力使其保持希望,帮助患者理清自己的思路,客观认识药物的疗效。GoodkJn等检验了支持小组治疗的效果,这个研究招募了H1V阳性和H1V阴性的男同性恋者,他们最近都有丧失一个爱人的经历,干预注重与丧失有关的方面,包括接触、自由讨论和进入个人生活,接受干预的人相对于通常照顾条件下的人,显著地减少了忧虑和悲伤。进一步研究发现,干预减少了参与者的皮质激素水平,减缓了CD4+细胞的降低[1]。刘华清[5]等对HIV/AIDS患者进行了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的干预,发现病人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均发生了改变,情绪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6]。
3.2 心理疏导疗法
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他们的信任,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给予理解和同情,对内心充满悲伤和忧郁的患者注意倾听,使其充分发泄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并进行安慰如握手等方法,以示自己并不讨厌恐惧,而是给予接纳和友善。帮助其分析疾病好转的客观因素及疗效不佳的原因,鼓励患者要主动想办法,避免不利因素。
3.3 支持性心理疗法
应用各种支持资源,如一些艾滋病组织,像“快乐人生组织”一个月组织活动一次,提供交流的平台,愉快的环境,以自助小组的形式进行心理支持,并且一些服药者说出体会,向患者宣传,用现身说法来进行服药依从性教育,以事实为依据说服效果,使患者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及接受医生的医嘱,有毅力去克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以及产生的耐药现象。
3.4 帮助家属谅解及支持患者的治疗
一个家庭出现艾滋病人,除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及他人和社会的岐视。要帮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和认识病毒感染途径,谅解患者,真诚关心,积极配合治疗,全力支持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3.5 发挥药物督导员的作用
艾滋病患者是否停止服药主要与有无督导有关[7]。本院专门派一名高年资从事艾滋病护理多年的护士担任发药及督导,每周都主动电话联系,询问服药情况并开通24 h的电话咨询,提供帮助。利用免费检查的机会,宣传及监测服药依从性。
4 治疗结果
目前治疗中的48例患者除了5例因严重药物反应及严重机会性感染死亡外,所有患者均能坚持抗病毒治疗,按时服药及复诊,并与护士形成了一种信任、尊重的友好关系。
5 护理体会
Mann[8]曾于1987年将艾滋病的流行分为3个阶段:HIV感染的流行、AIDS的流行以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的流行,并强调第3个阶段是全球艾滋病面临疾病自身挑战的关键时期。由于AIDS的病死率极高,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且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9],联合高效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良反应,患者常不能坚持服药,使患者存在治疗依从性困难的问题,带来耐药和疗效失败。艾滋患者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平稳的心理状态,所以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在服药期间期望获得更多人性化的关爱、更多的注意以及言语的沟通,需要护理团队更多情感的投入,因此心理护理须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加之患者非常担心自己药物的疗效,因此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沉默寡言、烦躁不安、易怒等负性情绪;且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患者多有过度紧张。我们针对这些心理变化,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良好的沟通有助于获得患者更好的配合[10];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患者付出更多的热心、诚恳和耐心,理解其身心痛苦,使之感到温暖,从而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帮助患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心理症状,控制生理症状[11]。让患者认识HAART治疗,理解此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并与患者建立一种平等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平静心情,坚持服药,让患者增强生活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敢于面对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药物毒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让患者从心理上到行为上跟从医师的指导,以顺利进行抗病毒治疗,恢复正常。
[1] 李 宏,王 哲,崔为国,等.艾滋病感染者抗病者治疗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507-510.
[2] 李韩平,李 宏,杨 坤,等.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基因型耐药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2005,25(3):1 942-1 948.
[3] 黄学亮,冯曼岭,孙丽静.艾滋病的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05,27(4):295-296.
[4] Friedland G, An drews LA. Adherence to An tiretoviral Therapy[J].AIDS Reviews,2001,3(3):111-120.
[5] Goodkin K,Tuttle R.A bereavement support group interven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onological changes in HⅣ + and HIV—homosexual men[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6,58:83-84.
[6] 刘华清,张福杰,武 英.HIV/AIDS病人心理咨询前后的效果探讨[J].中国性科学,2008,17(5):36-48.
[7] 宋春鸽,孙 亮,田庆丰.某省部分县区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6,02,0163:05.
[8] Piot P.International response to the HIV/AIDS epidemic: planning for success.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79(12):1 106-1 112.
[9] 韦汝琼,熊每珠,陆 华,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放射性肝病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5):36-37.
[10] 李录华,刘秀蝉.人性化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3):287.
[11] 罗艳华.60例社区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