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2010-08-15樊万选
樊万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樊万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笔谈: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经济发展
编者按:积极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工作重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转型是河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产业发展路径的确立为全省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内在制度的演化,形成与外在制度的互补,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继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着力提高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推动和促进河南生态省的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这为河南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生态省是营建生态文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将有利于加快河南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1](P18-22);推进生态省建设,保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中原崛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将有利于促进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推进生态省建设,树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念,将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产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实现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永续利用,从而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所以,这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二)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我省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的若干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改变我省资源保证程度低、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整合和重新配置有限的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经济质量,从而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三)建设生态省是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河南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态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落户,就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同时,我省要实现与沿海省区和中部其他省份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必须强化生态经济同步发展,加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加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全面参与推进中部地区整体崛起的进程。
(四)建设生态省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生态河南,正是遵循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方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以建生态河南、造秀美山川的丰硕成果,全面推进河南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工作,我省应奋起直追,求实求效,在学习和借鉴外省创建经验的同时,搞好我省生态省的创新发展。
第一,行事有矩,必须首先研究和编制好建设规划。基于生态省创建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生态省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根据我省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结合气候、地理、资源优势,在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建议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省环保厅、省发改委、省社科院、省科学院有关专家,搞好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明确战略目标,确定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
第二,优化发展,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经济发展实施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缓解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发挥我省鹤壁市、三门峡义马市、南阳天冠企业集团公司等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的作用,带动全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
第三,把握重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创建生态省的重要内容。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扎扎实实抓好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这是做好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和基础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在继续抓好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2](P36-40)。
二、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重在实干,贵在创新
目前,全国已经有10多个省开展了“生态省”
第四,加大投入,落实重点项目和工程。要制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完善环保投入机制,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区域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实施我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的基础上,抓紧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将森林生态补偿、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纳入工作议程。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环保领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生态省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
第五,制度保证,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要不断完善生态省建设的推进机制,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等方面不断探索机制的完善和制度的创新,为生态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第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全社会发动,广泛宣传生态省建设的意义和成效,强化科学发展观、生态伦理道德观、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严肃查处生态环保违法案件,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生态省建设培训和研讨,提高干部群众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推动经济持续、持久的复苏与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中,探索出生态文明的新的发展道路。
[1]樊万选,朱桂香.生态经济与可持续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晓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生态省建设基础[A]//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省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F062.2
A
1008—4444(2010)04—0015—12
2010-05-25
樊万选(1954—),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刘 勇(1951—),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欧广远(1978—),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林风霞(1970—),女,河南开封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宋歌(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袁金星(1983—),男,河南卫辉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