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周如东李淑娜
周如东,李淑娜
(山东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青岛 266510)
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如东,李淑娜
(山东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青岛 266510)
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指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心理测量工具的不规范、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等问题,提出应该建立正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等对策,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及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奋斗不息的精神,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消除挫折。第二,预防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在大学生的关键发展阶段及时给予指导。大学生所处的关键阶段主要有:入学适应期、学习迷惘期、情感困扰期、毕业困惑期。在大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教授正确应对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关键的作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混淆。很多教师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只强调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将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道德问题。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成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目前提出的“大德育”概念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其中。
其次,过分重视智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重集体,轻个性;重理性,轻感性的狭隘教育观,使人的理性与感性互相脱离,往往容易使学生处于“理情不协调的矛盾状态”,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1]。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学生漠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学习成绩”为中心。
再次,看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对心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难于量化评估,所以很多人漠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有可无,可快可慢。尤其在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高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高校面临着众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时,更是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搁置一边。只要不发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就对心理健康教育置若罔闻。
2.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从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具体表现在:
第一,专业教师队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目前学生的需求。目前,全国高校除几所重点高校外,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么是兼职,要么控制在1~3人。在扩招后,平均每人要面对1~2万学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第二,专业教师队伍匮乏。有学者对某省40余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调查显示,接受过心理学专业系统训练的人员,还不到调查总人数的10%[2]。尽管不少高校已经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兼职多、专职少,这方面的专家更少,承担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更多的是“两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心理服务的需求。
第三,国内各高校没有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3]。从而大部分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高校把它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向了教师讲,学生记,应付考试后完事大吉的死胡同,难以实现初衷。
3.心理测量工具的不规范
我国现在使用的心理学技术和工具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并没有在国内进行实践和检验,没有经过本土化过程,而是直接翻译成中文使用,没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这些量表不能保证完全符合我国的情况。有的虽然对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但这些量表时间久远,已经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代发展相符合、能客观地反映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信度和效度的量表,以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评价。虽然我国研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的四大量表,但由于某些技术、人为因素,推广的力度和水平远远不够。
4.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单位因校而异。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隶属于业务部门,例如心理学院、教育学院等;有的隶属于机关部门,例如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有的则挂靠在校医院。心理咨询机构归口不一,没有建立相应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从事心理教育和咨询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定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难以保证。二是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制度、课程的设置、心理咨询制度及预约与跟踪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效等等无法做出科学和规范的评价[4]。此外许多辅导员缺乏必要的督导制度,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影响了工作效率,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建立正确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
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课堂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德育可以借鉴心理学中的行为矫正、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加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弥补了德育工作中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有学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智慧教育和体验教育的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教育观、智慧教育观和体验教育观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大学教学结构体系逐步与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相适应,课程内容逐步健全、合理,突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关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是必然趋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能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优良心理品质的特征和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地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更好地塑造自我,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开设课程可以根据各高校师资的不同情况确定为选修课或必选课。在课程内容上要突出“大学生”和“教育”的特点,把心理学知识与这两个主体密切结合,选择合适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要区别于其它课程强调互动性,把心理训练活动、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引入课堂,心理课程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必定要向专业化、正规化、职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质”“量”两个方面。在质的方面,要提高准入标准,只能招聘具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背景的相关人员,并且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都要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应制订一个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从事工作所必备的理论素养、专业技术,同时开展院校间或区域性的案例分析交流活动。并利用寒暑假对专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同时,要提高全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教育和熏陶。在量的方面,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引入力度,逐年增加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数量,保证工作能够及时、全面、有效开展。为扩大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也可聘请具有专业基础的兼职人员,以解决专职人员缺乏问题。
4.丰富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我国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体系。目前,各学校三级心理健康干预网络逐渐形成,每个班级设置了心理联络员、学院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学校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形成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初步形成了信息—评估—反馈—防治的预警体系。班级心理联络员、各学院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增加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各高校三级网络教育体制刚刚建立,某些工作机制还不十分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探寻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
[1] 李文玉.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 经济师,2003,2.
[2] 蔡雨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 何泽民.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2006,6.
[4] 季丹丹,郝乐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5.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College and Countermeasures
ZHOU Ru-dong, LI Shu-na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of knowledge, weak teachers, non-standar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tools, lacking of 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we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ak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into the teach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ranks of teachers, enrich 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crease knowledge ab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fforts, do well the special groups of students and so on.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G449
A
1008-7427(2010)11-0053-02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