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2010-08-15廖普幸彭素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改革

廖普幸 彭素芳

(永州市第十中学,湖南 永州 425000)

对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廖普幸 彭素芳

(永州市第十中学,湖南 永州 425000)

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实践,成绩令人鼓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应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以推动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更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中去开展真正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创新;合作;评价

新课程改革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正吹拂着神州大地,它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实践。毫无疑问,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改革实践也表明,新课程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少问题已开始浮出水面:如新课改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成功对接的问题,新课改能否实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状态的问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构建完全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教师评价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无疑是我们在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诸多问题面前,笔者心情复杂,既为新课改的铺开感到振奋,却又更多地为新课改的前景担忧。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在新课 程改革中,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只有教师理解了、参与了、执行了,新课程改革才有望成功。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1]从2001年开始,课程改革在全国由点到面推开。自然,课程改革也就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为加强对课程改革的调控力度,确保课程改革的实施质量,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不仅强化业务指导、科研协作、教师培训等管理部门的职能,还增设了课程改革的管理组织。毋庸置疑,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培训学习,专题讲座、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引领教师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观念、学习了一些课程改革的经验,为教师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往往是手举“大旗”,通过各种会议及文件,号召课程改革。于是,出现广大教师在课改实施中听着上级文件及管理者的指令而“东征西讨”,“闻风而动”“令行禁止”,教师没有自己对课程改革的思想,没有课程改革的情感共鸣,也没有课程改革的自主权,绝大多数教师是机械而无思想地“顺应要求”改革着,感受不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喜悦。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绝不只是追求实施的更替、数量的累积、规模的递增,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弊端的勇敢革除,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是以积极的姿态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予以实质的帮助。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要改革和建立新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也应积极消除畏难情绪,接受新课程改革,理解新课程改革,主动融入新课程改革中去;一方面我们管理者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师、深入课堂,多做情况研究和理性思考,少一点主观行事和政绩工程,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也应该用对教育事业的激情,点燃我们思维的火花,积极去探索课改的新路子、新思维、新方法,以提高全国民族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教师还应该要敢于改革、敢于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迷信于权威和经验,只要是有利于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你就没有错。

落实新课程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过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引导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在与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积极的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和权威心理”,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学生个性,呵护学生的理想精神,让学生争辩,让学生质疑,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才能有个性,有创见地开展课程改革,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课程改革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程评价改革是这次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改的一个制高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师以往的经验,教师依据丰富教学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修改、补充、完善了课程改革。如果教师在行为上缺乏互动的积极性,在角色上只是被动执行者,那么课程改革的落实只能是表面化的,其深层的实质内容便被丢弃了。要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必须改革现行的以单一学生分数定高低的评价制度,寻求适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机制。

在许多地方基础教育中功利性追求依然故我,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诚然,教育质量与学生的考试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联系,而现实中很多地方很不恰当地夸大了分数的作用,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导向的偏差是新课程难以全面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新课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张试卷上的内容,而这些理念也不可能完全通过一张小小的试卷体现出来,如何按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这确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有些在平时教学中落实新课改方面做得很好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评价时不一定有好的成绩,还有些一直不按新课改要求教学,在评价时却有了很好的成绩,因而教师们在公开课中围绕新理念上课,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又围绕考试卷上课,或是借新课改之名务应试教育之实,穿新鞋走老路,这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教师深深知道:学生的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是学生的分数差了那是万万不能的。[3]

考试是教育的指挥棒,考试可以从评价的角度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际,梳理以往的经验,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只有用新的理念评价教师的工作,肯定教师在新理念下的劳动成果,教师才会诚心实施新课程。今后如何做好新理念下的学生考试,应大有文章可做。只有让教学质量评价这根指挥棒彻底改变,才能真正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才不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带头人,当然也应该是新课改的“领头羊”。校长如果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或心存顾虑,举止不前,或热心过头,盲目试验,都会对改革带来不利。新课改需要转变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包括教学方式),但并不等于全部抛弃,而应该是继承和革新。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和学校一起,着力构建基于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即:要弄清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什么是好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机制造就了人们挥之不去的“应试教育”倾向。科学适应新课程理念需要的教育评价机制,应能推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校长们放心地去干,大胆地去实验。

其次,新课改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同时也需要可供借鉴的经验。这样可以使学校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缩短课程改革中的“摸索”过程,从而明确新课改的具体思路,在思想认识、管理行为、教育行为和后勤保障等不同层面上提高与新课改的合拍性。

最后,校长要加强新课改的研究,做学校新课改的“领头羊”。校长要重视和调整学校的管理行为,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上,校长要切实转变自己的领导风格,重视民主管理,努力创建学习型校园,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同时校长要具备“前瞻发展趋势”的能力,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从本质上深思教育的功能,从客观上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主动提高办学的质量和品位。

新的课程改革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比任何时候的教育理论都要高明,这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正如其它新的事物一样,它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在它的幼年时期,只有人人去呵护它,它才茁壮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但是我们在落实新的理念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实际,而生搬硬套新课改条款,专家言论,那结果会怎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邓志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转引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袁桂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燕廉奚)

book=0,ebook=413

G638.3

A

1673-2219(2010)03-0159-02

2009-12-01

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子课题“新课程改革与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编号XYWX43041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廖普幸(1966-),男,湖南道县人,永州市第十中学一级教师。彭素芳(1965-),湖南永州人,永州市第十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