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思路

2010-08-15张武装李福东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理念政治

张武装 李福东

(中南大学 学生工作部,湖南 长沙 41008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思路

张武装 李福东

(中南大学 学生工作部,湖南 长沙 410083)

文章基于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分析,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机制和体系创新。强调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开明理念、主体理念和沟通理念”为基本内涵的工作理念;构建“结构优化、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工作机制;开创“政治性和社会性相统一、专业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管理性和服务性相统一”的创新型学生工作体系。

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工作;创新

一 以人为本,树立以“开明理念、主体理念和沟通理念”为基本内涵的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是建立在对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上,是对传统学生工作理念的反思,也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突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样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核心。这一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应重点把握开明理念、主体理念和沟通理念的内涵。

所谓开明理念,即是一种宽容理念。宽容是从“宽恕”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含义包括:一是指在对待人的方式上,要以宽容的态度对人,不要过分挑剔;二是在思想和理论上,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气量,要允许别人保留不同的意见。其核心是要有仁爱之心。随着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同国家、地域、群体之间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高校学生工作者无时不受世界高等教育、跨国大众传媒等信息源和媒介 的全球范围文化渗透的影响。因此,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工作者必须以宽容、开放、接纳、理性的观念和姿态在古代与现代、高雅与通俗、东方与西方相互交汇、碰撞、渗透的多元文化冲突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坐怀不乱、稳操胜券。

首先,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育人理念。学生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义。树立科学育人理念,要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强化系统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伸展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领域,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品、动力、方向等方面的素质为内容,形成“经常化、系统化”的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

其次,要以宽广的胸怀和肚量迎接西方世界的文化挑战。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时,往往将学校与社会分隔开来,容易陷入封闭式的静态思维。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高校与社会、与世界大环境的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现实,强化宏观思维,不断开阔视野,以扬弃的态度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文化,以敏锐的洞察力辩证吸收借鉴其中的精华,包括发达国家在学生工作方面的有益经验,并以坚定、鲜明的立场和态度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诸环节,提高大学生认识、辨别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所谓主体理念,是指要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观念。从高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而从接受教育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是教育的主导。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网络化和终身化的实施,大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个性张扬、职业理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因此,创新高校学生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利用其个性作为其成才的基础和条件。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而应该有一定规范和制约的底线,否则就是放任自流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听之任之的态度和行为与树立主体理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首先,树立大学生的主体理念,要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中流砥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等“四信”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支撑、前进动力、增长才干、学会做人、凝聚力量、引领风尚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使其成为指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力量源泉。

其次,树立大学生的主体理念,应该坚持主体性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这里的主体性是指,要发挥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旋律教育方面的自觉性;而多样性是指,不抹煞大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而协调性是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坚持协调性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创新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社会意识形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与自身需要、个性张扬之间的关系。要使大学生懂得:一方面,高校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对其实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是由其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体制、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创新发展、拼搏竞争等方面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创新,目的在于迫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发展道路必须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的要求,其中就包括鹤立鸡群的立业观,敢于拼搏的立势观,诚实守信的立人观,报效祖国的立志观等。由于每个大学生的基础、条件、阅历、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成才路径的差异性。因此,必须在理解和尊重大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探索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实现主体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所谓沟通理念,是指师生之间的双向传播。既要将代表社会要求的社会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又要将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反馈到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去。双向传播的同义词是沟通,沟通是实现了解人、理解人、教育人、转化人的先决条件。为此,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首先,要搭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关心学生的疾苦,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善于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对问题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求之以实,导之以行。

其次,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高精神境界。

最后,要构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沟通模式,确保沟通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生工作不但要靠学校各个部门,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传授思想道德知识和社会规范,而且要通过环境营造,潜移默化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实现人格的升华,构建和形成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新型大学生。

二 构建“结构优化、管理科学、保障有力”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工作机制

(一)教育机制的创新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在关注和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础上,尤其要积极探索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影响模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为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毋庸置疑,网络信息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由于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给传统的以灌输方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应打造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从而抢占网络德育制高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和网络工作平台,创建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精神家园。

(二)队伍机制的创新

首先,应着力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学生工作干部的准入、培训、评价、政策四项机制,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从研究生中选留政治辅导员时,要把政治素质放在各项标准的首位,把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必备的条件,严格考察,优中选优,从源头上保证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的组织建设。现在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大部分是由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担任。他们和大学生的年龄、经历相仿,有较多的共同爱好、兴趣,易于交流和沟通,这是他们开展学生工作的优势。但由于其人生阅历的局限、经验的不足、工作方法的简单化而往往导致思想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并热爱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教师,让他们担任兼职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这些学有专长、业有专攻的老教师的感召作用,为培养年轻教师做出自己的贡献,又能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优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格局[2]。再次,要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锻炼。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工作骨干培养和发展平台,特别要利用校中青年、党校、团校、干部培训班等阵地和派出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强专职队伍培养、培训的力度,增强这支队伍的超前意识、育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索质高、业务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为学校的教书育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动力机制的创新

学生工作的管理、育人和服务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看能否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将管理育人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动力和保障机制,在职务聘任、经费、设施、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充分调动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且有所作为。动力机制包括教师激励机制和学生激励机制。在教师的激励机制中,创新要着眼于学生工作者日常的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对其开展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不搞一刀切。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动力机制应充分考虑激励效应的长期性,于细微处见功夫。对工作中表现突出人员不仅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与奖励,在物质上也要有较好的体现。如对学生工作人员在生活待遇、职级普升、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等。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方面,要注重情感投资,强化学生的情感满足,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或学生社团、协会,要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典型,从物资和精神上给予政策倾斜。

(四)反馈机制创新

反馈调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及时有效地掌握思想动态、驾驭教育过程、修正实施方案、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效能[3]。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机体系,如何创新学生工作的反馈机制,以适应外界变化需要,对新情况、新问题施加动态的调节和控制,是实现学生工作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的反馈机制,首先要从宏观层面构思纵向职能反馈、横向大众反馈和对象直接反馈三个维度。纵向智能反馈是指学生工作系统内决策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根据各级组织职能分工所进行的纵向信息反馈,包括汇报式反馈、抽查式反馈、定点式反馈等;横向反馈是依托社区的大众信息渠道而进行的信息反馈方式。由于该反馈是横向的,无组织职能任务和政治压力,因而相对于前者,其反馈的信息更真实,更准确。具体形式主要有大众传媒反馈和民意测验反馈。对象直接反馈是指教育对象直接面向教育决策系统反映学生工作的实施情况,主要包括恳谈式反馈和访问式反馈[4]。

三 开创“政治性和社会性相统一、专业性和个性化相统一、管理性和服务性相统一”的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

传统的以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行为管理为主的管理型学生工作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在旧教育模式下,注重大学生培养的政治性、专业性和管理性的作用,即又红又专加纪律约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新形势的要求,还要对应的补充上社会性、个性化和服务性。所谓社会性是指,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而且是合格的建设者;所谓个性化是指,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技之长;所谓服务性是指,学生工作者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更有为学生服务的义务。其中社会性和个性化问题,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文仅就服务性的问题作一阐述。服务性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牢固树立学生工作的“服务意识”,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点和着力点,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

该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工作方向上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育人体系、规范的管理体系、专业的服务体系、高效的运作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5]。

按照服务型学生工作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其构成要素为尊重、研究、服务和发展教育对象。其具体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囊括为“十大服务”。

构建和实现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学生工作应实现队伍培训的专业化、职业定位的准确化、学生工作的分类化,以提高工作的专业化和服务质量。首先,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加快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转型。使辅导员能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特长,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其次,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学生工作不局限在院系,积极探索学生工作做时空的延伸,不仅延伸到公寓、食堂,还要延伸到社会、家庭。要完善以住楼辅导员的现场办公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最后,在对辅导员职责的定位和工作的分类方面,应尝试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社会化的辅导剥离出来交给一个服务性机构来统筹,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行为规范、稳定工作等职能归入宿舍管理,由住楼辅导员进行操作。通过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和运行制度的不断完善,真正做到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相统一、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管理性和服务性的相统一。

[1]马奇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述评[J].求实,2006,(5):83-86.

[2]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6):60-62.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郑文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反思与制度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6):60-62.

[5]杨金廷,贾东水,齐俊桥.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构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80-84.

(责任编校:燕廉奚)

book=80,ebook=205

G648.1

A

1673-2219(2010)03-0080-03

2010-01-20

张武装(1974-),男,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教师,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李福东(1982-),男,湖南平江人,中南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理念政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