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裁教学法在英文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语步体裁语篇

何 芸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体裁教学法在英文摘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何 芸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文章旨在探讨体裁教学法在写作课堂上的应用。文中论述了体裁及体裁教学法理论、以及在该教学法中的教与学循环模式的实施步骤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学术论文的摘要作了体裁分析。以摘要写作的课堂教学为例,说明了如何基于教与学循环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认为此教学法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摘要语篇不只是一种语言建构,更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撰写特定体裁的语篇。

体裁教学法;教学循环模式;写作教学;英文摘要

一 体裁及体裁教学法

(一)体裁及体裁分析

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斯威尔斯学派以韩礼德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他们强调语篇体裁的功能性,因为语篇体裁与语境联系在一起并且为不同的社区需求服务。Swales[1]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体裁定义为:“体裁包括一组交际事件,在交际事件中,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只能被原话语社团的专家成员所辨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据。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体的选择。”

Swales认为每一个专业领域文献的写作都有其一定的程序和特点,这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discourse community)决定的。语篇社区是指具有广泛一致的共同目标、相互交际、提供信息和反馈利用和拥有一种以上体裁,有一定专门词汇的集体。体裁即为某个语篇社区所承认的、描述某一类交际活动、具有共同的一系列交际目的的语篇图式结构。掌握了这些体裁,也就掌握了阅读这一专业领域文章的钥匙。

Swales提出了“以体裁为基础”(genre-based approach)的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英语研究论文的分析中。在具体分析体裁时,Swales把“语步”(move)和“步骤”(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对研究论文中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Bhatia[2]也应用此方法对英语研究论文作了相似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语篇的表层形式受制并服务于语篇的交际功能。韩金龙[3]指出语篇体裁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解析性,它超越了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回答了语篇是如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体裁教学法中的教与学循环模式

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pedagogy)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由Swales,Hymes,Bhatia,

Martin和Halliday等语言学家将之推广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层次。其教育心理学基础是Vygotsky[4]的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观点和最近发展区理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以及Bruner[5]的语言建架(scaffolding)理论。根据前者的观点,在最近发展区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是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无法完成,需要通过学习提高相关知识水平。在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大量的由教师指导的活动,从互动中获得理解,并通过将这些理解与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出自己的思想,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解决预设任务的水平。在ZPD理论基础上,后者提出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像搭建手脚架,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提供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层次的支持、导引和协助,以帮助学生由需要协助的低阶能力水准逐渐发展到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的高阶能力水准。

体裁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理念在教与学循环模式(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与学循环模式主要针对一个完整的课程单元或围绕某个特定体裁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教学循环模式,旨在指导教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认识特定语篇体裁。不少国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如Derew ianka、Hammond、Rothery、Feez等都用不同的形式提出这个模式,Hyland[6]认为最简明易懂的模式首推Feez[7]创造的结构图,其教学循环模式包括了五个步骤,以便让学生逐渐掌握某种体裁或语篇类型。每一教学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学活动:

(1)构建语境(Building the context):向学生介绍目标体裁实例语篇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2)发现语篇模式和解构语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帮助学生分析实例语篇的结构模式和语言特征;(3)共同建构语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学生开始参与建构所学体裁的语篇,随着学生逐渐掌握该体裁,教师的参与逐渐减少;(4)独立建构语篇(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独立建构语篇;(5)联系相关语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学生探究如何把在此教学循环模式中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同或相近语境的其他语篇相联系。

完整的教学循环模式包括以上这五个步骤,给设计写作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其中第二和第三个步骤涉及了各类语言意识活动(language awareness activities)的设计,因而被Macken-Horarik[8]认为是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劳动密集的策略(labor-intensive strategies)。由于语篇体裁具有习惯性、重复性、规约性等特点,因而在写作课堂上进行这些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分析写作的文化语境和写作目的,和熟悉某类语篇体裁的语步结构都是很有益处的。

二 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重视体裁分析是体裁教学法实施成功的一个前提。体裁分析既包括宏观的语篇结构分析,又包括微观的语言策略分析。在此部分中将在语篇层面和词汇语法层面对摘要进行体裁分析,以期探讨其社会功能和交际目的,了解其特定的体裁结构和认知模式。

(一)摘要的语篇结构

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缩影,有两个主要的目的,一是让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二是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Bhatia经过研究大量标准的国际学术论文,归纳出摘要写作的四个语步,分别是介绍目的(Introducing purpose)、描述方法(Describing methodology)、总结结果(Summarizing results)、展示结论(Presenting conclusion)。Hyland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在归纳摘要语步的时候把目的从导言中分离出来,认为标准的摘要写作通常具备以下五个语步:

(1)导言(Introduction):主要描述研究背景,为当前的研究课题做准备,指出研究的必要性;(2)介绍目的(Purpose):提出问题,引入论文讨论的主题,介绍论文研究的核心方面;(3)方法(Methodology):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数据、对象、程序、方法或研究范围;(4)结果(Results):告知读者由某一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5)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二)摘要的语言特点

在词汇语法方面,从整体上来说,摘要应该用简洁文字进行叙述,避免使用正文中的缩写字、图、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与角注、插图、表格、参考文献等有关符号。允许使用公知的缩略语,但非标准的,特别是作者自构的缩略语在第一次出现时需加注全称。这样的目的是使读者即便看不到全文也能一目了解全文,获得明确的概念。此外,较少用第一、第二人称,而用第三人称,因为摘要是从客观的角度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具体看来,以上五个语步分别有以下特征:

(1)在导言语步中,往往以一般现在时为主;(2)在目的语步中,主要有两类表达方法。第一类是表述“本文内容”的句式,意图引入论文讨论的主题,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常见句式如This paper proposes/introduces/discusses/ concerns/describes/explains…等形式。第二类是表述“本研究目的”的句式,它所述的研究目的是指开始研究前已经确定的,因而常用一般过去时,如The purpose/aim/object of the experiment/study/research was to…(3)在方法语步中,作者会明确指出所用的理论和原理,常用如A field-matching methodology was used…, An interview was conducted…等结构,时态方面以一般过去时和被动语态为主;(4)在结果语步中,所表述的科学成果是一种客观事实和具有普遍真理的性质,作者的语气往往坚定,常用的套语为The results are…, Results indicate/suggest that…等等;(5)在结论语步中,因为涉及到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今后课题的启发等,作者往往会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自己的论断做低调处理。为了避免把话说得太绝对,作者还会采用具有不确定性、临时性和可能性的模糊限制语。被动语态和用it为形式主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在此很常见,时态多为一般现在时[9],这种表达方式可以避免作者受到不同意见的反对。如It is thought/ suspected/proposed/recommended tha t……

三 教与学循环模式的实施过程

运用体裁教学法中的教与学循环模式开展摘要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摘要写作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特定的交际事件。本文的摘要写作教学是属于为本校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论文写作课程,上课时间是大四第一学期,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同步进行,有几个主要部分:Abstract(摘要),Table of contents(目录),Introduction(引言),Method(方法),Results(结果),Discussion(讨论),Conclusion(结论),Acknow ledgement(致谢)等。每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和复杂程度决定学时数。摘要教学是在论文的主体部分讲授完毕后进行的,共分两次上完,每次两学时。以下是根据教与学循环模式而设计的摘要写作教学。第一个步骤——构建语境可以在课堂中简单地带过,因为学生在此之前通过学习论文主体的写作,已经了解一篇完整论文的宏观结构及摘要的情景语境和交际目的,因此在教学上可以把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步骤中。

(一)发现语篇模式和解构语篇

此阶段的重点是分别通过组织语篇层次和词汇语法层次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分析摘要的语篇结构模式和语言特征。由于篇幅所限,在说明这两类活动的设计时仅各举一例。关于摘要的语篇层次,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水平,认为学生在初学阶段只需熟悉Bhatia提出的摘要四个语步和Hyland的五个语步就够了,因为很多论文的摘要都是沿用这两个模式。在课堂上首先结合例文简要地给学生讲解这两个语步模式,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语篇层次的练习。该练习的设计是采用了香港理工大学英语学习中心提供的一则摘要范例,采用的理由是该范例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太多的行业术语,其次是文中的五句话依次体现了Hyland总结出来的每一个语步,有一定的典型性。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范文中五句话的顺序被打乱,并附上五个语步。学生需要读懂每一句话,揣摩每句话体现出来的语步,思考摘要写作的建构过程,把五句话排成一个完整的摘要。

在设计词汇语法层次的活动时,首先给学生提供另外三篇含四或五个语步的摘要范例,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找出这四篇摘要的每一个语步相近或共同的语法特点,包括时态、主动态和被动态,同时也要总结出功能性的表达词组。讨论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探讨出摘要语言写作语言的相关特点。接着给学生提供若干取自不同的文章摘要的句子,每个句子均代表了某个语步,且有典型的功能表达词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摘要写作语言的特点讨论如何改进句子。这部分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评价实例语步的机会,目的是让学生把总结出来的语步特点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写摘要需要的资料。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句型和语法等方面,且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了解句子的含义,练习中的句子都附上了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以下仅列举两个例子并附上错误分析:

1.The test of the system has taken at a factory in Hong Kong w 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该系统的测试是在香港的一家工厂进行的,结果令人满意。

本句有两处错误:第一,“测试”自己不会进行的,只能采用被动语态句型。而且“测试”已经完成,故应该使用一般过去时。第二,“进行测试”不是take a test而是conduct a test。改正后的句子为:

The test of the system was conducted at a factory in Hong Kong w 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2.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derived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of all these factors’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t, the paper presented an improved system.

同时,本文导出了所有这些因素对系统技能影响的定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系统。

本句有四处错误:第一,在摘要中表示“本文”作主语时,不论采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其谓语动词均用一般现在时。第二,这里表示“同时”一般使用“also”一词,因为它并不表示时间含义。第三,名词“effect”的搭配句型是“the effect of A on B”。第四,为了使句子紧凑,第二句应合并到第一句中去,采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改正后的句子为:

Also,a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for the effect of all thes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an improved system is presented.

(二)共同建构语篇

相关课堂教学活动如下:(1)向全体学生提问摘要体裁的语步,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复习摘要语步及其语言特征;(2)告诉学生教师将和他们一起,为一篇论文写摘要,字数为100至150字;(3)设计解决问题式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浏览论文,参考摘要体裁的语步并按其顺序讨论;(4)摘要写作的思路,每一个小组着重解决其中一个语步;(5)谈论完毕后,师生共同听取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讨论共同建构的摘要语篇是否与原文内容符合,是否达到摘要的写作目的,教师就学生语法和词汇问题提出建议;(6)发给每组学生一张幻灯片和笔,写出小组代表作;(7)教师向全体同学展示各小组的摘要写作,师生共同讨论各习作的优缺点。

在此步骤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诊断式评估弄清楚学生是否达到能够独立建构语篇的能力,是否需要回到摹仿解析语篇的步骤或在现阶段花更多时间指导学生。

(三)独立建构语篇和联系相关语篇

给学生提供一篇论文,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摘要写作后相互检查,之后再交给教师。教师改好后在下一堂课带到课堂上评讲。在评讲学生习作时,选取若干篇具有典型错误的习作,通过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阅读,把学生分组,要求他们用所学的摘要体裁知识对同伴的习作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再决定是否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让学生加强相关写作知识的学习。

在应用教与学循环模式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有关事项:(1)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教师不必拘泥于五个步骤的数量及其排列顺序,可视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用其中的几个步骤,从以上任何一个步骤展开写作教学。但是不管是从哪一个步骤开始,教师都应该在最开始的步骤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在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体裁尚不熟悉,教师都不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相应的体裁练习。(2)教学循环模式并不只是靠一节课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持续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教师根据授课计划有系统、有步骤地、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

[1]Swales,J.M.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3]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 (1).

[4]Vygotsky, L.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5]Bruner,J.S.Actual minds,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M].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6]Hyland,K.Genre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The University of M ichigan Press,2004.

[7]Feez,S.,& Joyce,H..Text-based syllabus design[M].Sydney:National center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8.

[8]Macken-Horarik,M.Something to shoot for:a systemic func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genre in secondary school science in A.M[A].Johns(ed.).Genre in the classroom:Multiple Perspective[C].London: Law 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9]郭萍.体裁教学法与英专学士论文摘要写作教学[J].社科纵横,2007,(7).

(责任编校:张京华)

Genre-based Pedag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bstract W riting

HE Yun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524048,China)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how the genre-based pdedagogy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abstract w riting. It briefly describes the theory of genre and genre-based pdedagogy, introduces the step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 and analyzes the genre of abstract. And then it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pedagogy could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at texts of abstract are not only linguistic constructs, but also social meaningful constructs.

genre-based pedagogy;a 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w riting; abstract in English

book=177,ebook=381

G623.31

A

1673-2219(2010)06-0177-04

2010-02-22

何芸(1982-),女,广东湛江人,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与外事系商务英语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与语篇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步体裁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