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英汉文化异同
——以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为例
2010-08-15刘婷婷
刘婷婷,刘 丰
(中国矿业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英汉文化异同
——以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为例
刘婷婷,刘 丰
(中国矿业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概念隐喻;跨文化;2008金融危机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识与思维的反映,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具体语言形式中。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的概念隐喻既反映出人类认识的共性,又折射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以分析中英媒体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为手段,探讨概念隐喻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异同。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合著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一经发表便引起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关注。之后,不同学者采取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隐喻加以探讨和研究,如认知实验方法下的隐喻研究,人类学角度的隐喻研究等。隐喻不仅成为一个理论问题,也成为应用性的研究课题(Cameron&Graham,1999)。Lakoff和Johnson(1980)认为,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这就是“隐喻概念体系”(metaphorical concep t system)。人们以一个概念理解建构另一个概念,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和表述另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隐喻”。
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各种具体的语言形式中,因此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对英汉语中概念隐喻及其常见表达的异同进行分析有助于隐喻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谓颇丰,既有从宏观上纵览概念隐喻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卢植,孟智君,2004),也有从小处入手具体分析诸如“愤怒”“高兴”“爱情”等英汉表述中的概念隐喻(林书武,1998;陈家旭,2007;王群,2004)。而以媒体语言为语料分析其中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异同则是另一个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遭遇金融风暴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对此的报道铺天盖地,不同的文化根源和政治经济利益必然在语言措辞上有所体现,以概念隐喻为突破口分析英汉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揭示看似客观的新闻报道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一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不同于一般的隐喻,它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它的一大特点是生成性,即用源域(source do2 main)中具体的、已知的或比较熟悉的概念去类比目标域(target domain)中抽象的、未知的或比较生疏的概念。如英文中THE WORLD IS A STAGE这个概念隐喻能产生All the men and women were merely p layers。汉语的概念隐喻“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能够派生出“学生是祖国的花,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等隐喻表达式。
概念隐喻不同于普通隐喻,它严格地受制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隐喻思维模式(李国南,2001)。英汉民族都不约而同地用“金钱”的概念来隐喻“时间”,而从空间概念隐喻来看,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借用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达非方位概念意义。Gannon(2001)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和语言系统三者互相关联,彼此制约。因此,源于不同的文化及不同经济体制的英汉概念隐喻虽然依赖于人类认知模式的共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相似性,但有时也和普通隐喻一样,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即民族性(Nationality)(李国南, 2001)。
二 隐喻与新闻媒体
从国内外的隐喻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隐喻在新闻媒体语言中的使用一直倍加关注。原因之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隐喻与政治生活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Thomp son (1996)认为,“政治的世界是复杂和充满价值观的,无论在认知上还是在感觉上都远离人们即刻的日常经验”。隐喻,一种将未知联系到已知,并借助熟悉事物表达陌生事物的语言技巧,无疑成为了政治说服者的最佳选择。例如,黄敏(2006)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79—2004)的隐喻模式的特点、隐喻建构的方式以及隐喻的说明性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探讨了其后的政治意涵。发现元旦社论隐喻模式的运用情况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极为契合,也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来政治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发展。廖美珍(2007)新闻报道为素材分析了隐喻在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隐喻的语篇组织规律。
三 概念隐喻折射出的中英文化异同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演变成全球金融风暴,一夜之间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都被笼罩在这阴霾之下。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大家纷纷议论下一个倒下的将会是谁?全球各大媒体报刊对其的报道也铺天盖地的袭来。他们在语言上下足了功夫,为的是更加深刻生动的向读者展现最新的金融风暴动态。因此这些“新鲜”的语言配以背后隐藏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政治背景就成了语言学习者们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1 “气候”和“疾病”的概念隐喻
我们从国内外著名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有关这次经济危机的报道,研究后发现了一些有趣而又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气候问题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已经习惯用一年四季或者不同的自然现象隐喻现实生活,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不例外。例如:
(1)金融危机“逼”奢侈品进“严冬”(香港《文汇报》2008,10,19)
(2)比利时钻石大会延期避“寒冬”(《扬子晚报》2008, 11,24)
(3)现在的情况就有如“早来的严冬”,以往12月才推出的割价清货行动,今年要在本月推出,平均减幅由过往少于1成,大幅增至约15%。
——世运汽车集团主席罗少雄((《新闻周刊》2008,12, 7)
同样,在诸多英文媒体中,气候隐喻也比比皆是。例如:
(4)Davo s feels the chill as confidence p lunges(From The Times,January 28,2009)
(5)All signs are pointing to a long hard winter for the U1S1economy as data pours in that shows business activity wa2 ning in light of weak consumer confidence1(http:// www1forbes1com/2009/01/30)
以上这些例子无不包含这样一个概念隐喻,即金融危机是冬天(ECONOMIC CRISIS ISWINTER)。
此外,不少英汉媒体语言中纷纷使用和“疾病”相关的表述来隐喻这场金融危机。例如:
(6)张维迎:经济危机的病因和药方,谁预测到了经济危机?(《新闻周刊》)
(7)金融危机“流感”来袭中国吃“中药”还是“西药”(http://www1 jrj1com/2009/02/19)
(8)New York:Plague Is Com ing(http://www1ft1com/ 2008/12/21)
2 文化相异点
经过对比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以下中英文对经济危机隐喻描述不尽相同的地方。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与普及,中国功夫受到了不少国外友人的认可甚至追捧,这一现象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例如:
(9)专心练内功
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是不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产销的影响在所难免,去年的产销数字已经说明一切。而在危机形势下,厘清自己,利用危机苦练内功,在产品的自主创新、安全可靠性、服务质量及团队管理等方面多下工夫,强身健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质量新闻网2009,2,24)
(10)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就在西班牙经济形势一片灰暗,大量公司和商户倒闭的时候,中国老板数量却在2008年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增长…在西班牙人看来,中国老板数目增长是一柄双刃剑…这足以说明旅西华人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中练就一身抗击打的好内功…一家店关门并不意味着死亡,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华人老板而已。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在西班牙是一个华人老板一个坑,旅西华人稳扎稳打、一拳一脚创立的铺位,什么危机也莫能奈何。(中国新闻网2009,2, 23)
同时,在国内热播的电视剧也成了记者编辑们报道经济危机的得力工具。例如:
(11)红梁公司八项措施向经济危机“亮剑”(人民网2009,2,1)
(12)成都政企抱团突围金融危机鞋业“十招”亮剑(《新闻周刊》2009,1,15)
《亮剑》是部军事题材的连续剧,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热播。剧中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军人遇到困难临危不惧,拔剑披荆斩棘的形象深受大家的爱戴。“亮剑”也就成为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的代名词。
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编者们巧妙的将宗教用语运用到对此次经济危机的描述中,凸显其危害波及范围的广泛。例如:
(13)Australia:No Sanctuary From World’s Slowdown
GDP of the“lucky country”unexpectedly shrank in the last quarter of 2008,reviving p ressure for mo re monetary and fiscal stimulus1
(From Market Scan Vivian Wai2yin Kwok,03104109,04:15 AM EST)
Sanctuary的汉语意思是圣所,耶路撒冷的神殿。被誉为“幸运之国”的澳大利亚此次金融危机也未能幸免于难。
四 结束语
人类的认知和信息处理机制有共性,这是隐喻思维共性的基础,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概念隐喻的相似点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对于这些重合的概念隐喻,我们应该顺应其相同或相似。而对于英汉语中数量更多的不同的概念隐喻(相异点),我们则须深入探究导致其差异的根源,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两种文化中概念隐喻的区别。
[1] Cameron,L1&Low,G1(eds1),Researching and App lying Meta2 phor[C]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
[2] David,C1&Graham,M1B1Conflicting values:Team management portrayed in ep ic metaphors[M]1 JournalofBusiness&Technical Communication,1997(1)1
[3] Gannon,M1J1Culturalmetaphors:readings,research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y[M]1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11
[4] Lakoff,G&Johnson,M1Metaphors We Live by[M]1Chicago&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
[5] Thomp son,S1Politicswithoutmetaphor is like fish withoutwater,In Mio&Katz(eds)1Metaphor:Imp lications and App lications,Mah2 wah,N1J1:Erlbaum,19961
[6] 黄敏1隐喻与政治:《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7922004)隐喻框架之考察[J]1修辞学习,2006(1)1
[7] 李国南1辞格与词汇[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
[8] 廖美珍1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标题与正文之间的组织关系[J]1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1
[9] 林书武1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1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1
[10] 林书武1“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1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1
[11] 王群1概念隐喻在中英爱情表达中的异同[J]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1
The Cross2Culture Study of Conceptua lMetaphor in News Report
L IU Ting2ting,L IU Feng
(The Schoo lof Foreign Studies,CUMT,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concep tualmetap hor;cross2culture;2008 financial crisis
Concep tualmetaphor,reflection of our thinking and behavior,pervasively exists in various cultures and language system s1As two major languages,English and Chinese both have abundantconcep tualmetaphoricalexp res2 sions,which are based on som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ofeach culture1The brief study of concep tualmetaphor in the news reports about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from the cross2culture perspectives does have some significance1
H 31519
A
167322804(2010)0220141203
2009204220
本论文系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概念隐喻跨文化变体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8SJD7400035;本论文受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