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2010-08-15魏建斌赵建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世界性民族性资本主义

魏建斌,赵建辉

(河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魏建斌,赵建辉

(河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落后国家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方面。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凡是民族的必然是世界的;世界性是通过民族性来体现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民族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运动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继资本主义之后的又一条道路和继传统社会主义之后又一个发展模式。作为一条道路其区别于资本主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态势下,为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作为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其又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殊性上所体现的民族性一定意义上必然包含着体现一般性的世界性,探讨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良好的国际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

自俄国在列宁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以来,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一度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一国胜利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胜利理论”。这是世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与必然。在列宁时代,相伴垄断资本主义而产生的政治经济不平衡这一规律,加剧并激化了资本与资本之间、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在国际上表现为战争,在国内表现为革命。这种革命形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上的广为传播使无产阶级逐步武装起来而形成的主观条件,促成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进而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根源于国际国内根本矛盾的发展与演变。而政治经济不平衡这一规律在国际范围内不仅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革命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在国内直接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现与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更在实践中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把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发展模式上来。在当前金融危机态势下,资本主义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颇受影响,但依然一枝独秀,彰显出勃勃生机。这种社会形态以及发展模式自身所固有的生机与活力,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具有了世界性的一面。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国有化措施和努力加大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一方面使得资本主义显现出自身解决矛盾的乏力,另一方面使其未来发展前途扑朔迷离,且有日益向社会主义靠拢的趋势。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所彰显的活力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使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逐步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虽然现在总结、抽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即一般性,可能为时过早,但亦不乏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后国家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本国化;坚持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谐世界思想。

经济落后国家能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列宁时代曾一度引起理论论战,自苏东剧变以来,落后国家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似乎成为铁律。诚然,马克思一贯坚持“共同胜利论”,并指出,即使落后国家要想避免资本主义这个“卡夫丁峡谷”也必须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为前提条件。然而,历史地看,无论俄国还是中国,一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都不是历史的偶然,恰是国际国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根本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具有必然性。虽然苏东剧变使这种必然性又显现出更多的偶然性,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完善却从另一面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日益巩固着这种必然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形态,按照马克思的本意,是要在资本主义的躯体上长出来,并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这一历史使命为条件。其所预测的社会架构正是要真正实现人的本质,树立劳动权威,维护劳动权益。但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起点和方法。在国际国内根本矛盾不断演变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不平衡使得落后国家有可能从薄弱环节突破而一跃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制度。这是劳动人民真正实现自身本质的革命,是劳动对资本的主动抗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能动反映论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垄断资本不断压榨和剥削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是这种剥夺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拥有更多的研发资本进行一系列的产品、工艺等科技创新,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资本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力吮吸利润,一方面通过更多的福利制度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另一方面使资本主义显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其后果却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据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反,更加剧了自身的相对与绝对贫困。索马里海盗事件正是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所产生的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典型体现。在这种状况下,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简单来说,可以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通过经济斗争不断提高劳动报酬维护劳动权益;一种是经济斗争基础上通过政治斗争建立最终维护劳动权益实现劳动本质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在落后国家得以建立,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表明这种可能性所具有的必然性。虽然这种必然性似乎更多表现在技术或措施层面,即从资本与劳动对抗的角度,更多地表现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面。但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来看,仍然是一个伟大进步。当今,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根本矛盾是其自身无法解决的。而危机的风险却日益由广大劳动者来承担。那么,劳动者为什么不可以通过一种社会形态来长久的维护自己的劳动利益呢?虽然,马克思曾提出过“共同胜利论”,但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以及各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的具体矛盾却是马克思所没有料到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教条,“一国胜利”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马克思本人对巴黎革命的大力肯定,不仅说明其肯定无产阶级所显现的巨大的革命力量,同时也肯定了巴黎革命所构建的社会制度,这说明其理论富有原则性与灵活性。另外,马克思所提出的“共同胜利论”并没有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达到何种发达程度,无产阶级以何种契机联合推翻资产阶级。正如列宁在论战中所指出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1](P777)这种革命手段并不是主观上一厢情愿的结果,恰是列宁依据资本主义自身所产生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革命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俄国突破资本主义薄弱环节,而一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也是劳动对全球资本对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迅猛发展,对维护劳动权益、实现劳动本质为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无论是落后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本国化。马克思主义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使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具有了现实可能性。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相继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富有现实实践性。然而这种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劳动者的意识形态,其坚持劳动立场,坚决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其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其所构建的基本制度旨在从制度上巩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劳动者的能动性,从根本上最大化劳动者的利益。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区别于拉美国家所实行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北欧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这种经济制度正是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根本体现和保障。代表劳动者利益的政党是执政党,这是体现并保障劳动者利益的经济基础在政治上的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劳动阶级文化上的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构建社会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世界性的重要方面。相反,就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伪社会主义而本质上最终沦为资本主义。但是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本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取得的基本经验,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科学性的基本要求。

在落后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要与资本主义并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本体现在能较快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多层次、不平衡等特点是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历史前提。社会主义本身所内在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囿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及特点,必须予以改革,然而这种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本身,而是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构建公有制,使其形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是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根本保障;非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构建非公有制,依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随着生产和交往的不断拓展,开辟了世界历史,而经济全球化则表明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历史之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国家借鉴和吸收其他社会文明提供了平台。无论市场还是计划,作为经济手段都不是区分姓“社”姓“资”的标准,邓小平理论为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这是世界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必然。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市场经济中可以利用资本尽可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生产的动机,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值。”[2](P547)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其宏观调控相较资本主义更强更有力,更富计划性,进而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市场造成的经济泡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更快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现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世界历史的开辟和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可以通过全球不断吮吸发展中国家的剩余价值,进而缓和内部阶级矛盾。通过追加研发资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为资本进一步创造着生存空间。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长久并存。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在现实性上要求与资本主义等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思想,旨在尊重世界多样性,强调多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和平并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对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一般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揭示了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不仅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样适用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的世界性,必然包含在其自身的民族性方面。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其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前提,必然决定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道路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具有特殊性,即民族性。正如列宁所说:“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表现出这种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改造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3](P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其民族性既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方面,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

新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的农业大国所缔造的庞大的农民阶级状况,不仅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也决定了中国的国体在阶级结构与地位上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相适应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八大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革命力量,使中国的政党制度组织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多民族聚居杂居状态决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一方面彰显社会主义性质,是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民族性、区域性和历史性。是中国特有的历史前提与现实状况在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表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仅表现在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一般性上,更表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等特殊性上。这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性、具体性的方面,即民族性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体现并巩固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在文化上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予以吸收、整合、改造或再改造。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上的意识形态,其历史功能主要是维护封建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我们对传统文化只能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站在坚持先进文化的立场上,继承那些有利于繁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的东西。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4](P707)表现出来。进而使其表现为中国方式和中国特色,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

三、正确认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在哲学层面上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即一般性从本质上说明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否定或抹杀这种一般性,实际上就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永恒性和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进而就否定了劳动阶级运用根本的社会制度实现劳动本质和树立主人翁地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凡是民族的必然是世界的;世界性总是通过民族性来体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最早通过最先进的英国来体现,列宁主义通过俄国来体现,依附论则要通过非洲、拉美来体现。当前,在金融危机态势下,中国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尤为凸显。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国有化措施和日益加强的政府宏观调控等都应该看作社会主义一般性向资本主义提供的历史遗产。现实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同时,这种一般性也为落后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切实的社会目标,一切实行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或者试图切实实现劳动本质的国家,都只能通过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社会制度而实现。

另外,离开民族性来谈社会主义,使中国社会主义成为普世价值,不利于它国借鉴。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就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道路,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如美国实现社会主义就没有必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即特殊性,说明了落后国家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一般性,更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尽可能快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般性体现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原则性,而民族性体现的则是理论和实践的灵活性。不断挖掘并发展这种特殊性,才能真正巩固社会主义的一般性。相反,否定现实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民族性、特殊性,就会重返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就不能客观认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存在的现实性,进而重蹈“左”倾错误的覆辙。同时,离开世界性谈民族性,容易导致民粹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一切国家的意义,否定世界的社会主义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现实,必然要求社会主义不可能闭关自守和封闭运行;这种时代性也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要不断进行改革、开放进而具有现实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一方面发展创新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又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避免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所以,只有辩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倡导和构建和谐世界才具有现实意义,也才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巩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3]《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新闻传播研究

——一种新的营销模式

International and Ethnic Feature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i Jianbin,Zhao Jianhui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helped China to initiate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omplete theoreticalsystem.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of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offered experiences for both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The international and ethnic features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promote this theory into other nation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ternational features;ethnic features

D468

A

1673-1573(2010)01-0010-05

2010-01-07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08BMK001)

魏建斌(1971-),男,河北内邱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赵建辉(1980-),女,河北内邱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焦世玲

责任校对:杰 卿

猜你喜欢

世界性民族性资本主义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