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改革之管窥
2010-08-15金祎周聿
○金祎 周聿
(1、总参63所 江苏 南京 210007;2、军事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5)
内部审计是企业为健全内部控制,监督财务收支,提供鉴证和评价,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种管理控制制度。它虽不具有政府审计那样的行政强制性,也不如社会审计那样独立超脱,却具备熟悉内部控制的重点与薄弱环节、了解企业内部经济动态及经营管理实况等天然优势,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随着企业面对的经营风险日益升高,内部审计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凸显。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制约作用。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相关制度,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威慑和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保护企业资金使用途径合法合理。
2、防护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揭示内控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防止违规行为,保证财经制度的有效实施,保护企业资产安全运营、有效使用。
3、促进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内控制度、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的审计,可以发现企业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以帮助解决制度履行和责任归属问题。内部审计找出企业影响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
4、指导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特定事项的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十分了解,可为领导层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引。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随时进行监督,以判断决策的执行情况,并不断进行修正,以确保决策和管理的及时和有效。
二、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
目前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涉足的范围越来越广,核算的内容越来越多,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其一,企业领导层认识片面,导致内部审计地位偏低。对于一些把握企业命脉的高层领导,他们时常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关注业务部门的运转,而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往往会被认为是无足轻重,被冷落在旁。甚至有高层领导片面的认为限制了自己的权力如资金任意调配权等,并且检查监督工作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团结和企业人心稳定。单位领导重视不够,自然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就不高。其二,企业员工排斥导致内部审计开展受阻。对于内部审计牵涉到的企业员工,仍有不少人对内部审计能否发挥监督作用持有怀疑态度,认为高层领导仍可游离在内部审计之外,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因而,他们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限制了自己,对内部审计工作抱有排斥和抵触的态度,甚至采用拖延推诿等不配合的消极态度。
2、内部审计独立性受干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检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又隶属于企业,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行政领导,人员任免、工资、福利等均由企业管理层决定。因此,内部审计的机构体制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的局限性,易使内部审计人员顾虑重重,工作受阻,直接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导致审计失败,甚至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3、内部审计制度设计不健全。我国企业的现代内部审计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法规制度尚未健全,此类欠缺或不完善的制度设计,加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业界内部审计工作出现较多不够规范情况,以致形成内部审计工作各自为战、口径不一的现象。审计行为难以规范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实施审计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4、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而内部审计需要完成对该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和鉴证评价,因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精通财会知识,还应当具备统计、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虽有较丰富的财会知识,但其他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胜任,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5、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不先进。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更迫切地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之间的权衡也是其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审计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先进,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采用单纯的抽样审计的方法,易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一味降低成本,可能会舍弃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而导致影响审计结论正确性程序被放弃,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牺牲了审计质量,弱化了内部审计职能。
三、内部审计的改革设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涉足范围的扩大,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控、自我约束的审计机制已成为迫切需求。内部审计对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完善内部审计是对于企业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重要手段。
1、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其一,明确隶属关系。改变目前实行的由企业领导人直接领导或充当企业内部审计领导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领导之下,使内部审计机构从行政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主动设置,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委派制或实行上级主管单位审计派驻制,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增强内部审计权威。其二,打破内部审计传统定式。尝试开展交叉审计,回避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的利益冲突,解除内部审计人员的各种束缚,消除内部审计人员顾虑,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建立审计人员、项目主审人和项目组长分级负责制度,审计工作底稿、事实确认书、审计报告复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个审计人员、每个审计岗位的职责及质量控制要求,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由此引发的审计风险要落实责任,采取相应惩处措施,从而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消除人为误差。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塑造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积极完善后续教育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掌握审计新技能、新方法,提高查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审计协调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使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要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评定估价,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营造适应市场需要而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尝试建立“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促使内部审计队伍业务精湛,技术过硬,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形势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相关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深入学习,尤其是近几年新发布的准则、制度,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审计人员“按章执审”意识。
4、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手段。其一,使用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兼容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相结合相补充的审计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审计方法的缺点,确定合理的样本量,作出正确合理的审计判断。推动和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其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审计方法手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内部审计作业平台,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以电算化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5、优化内部审计环境。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应把审计工作作为自己观察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窗口、加强宏观管理的手段、反腐倡廉的堤坝,积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依规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帮助审计部门排除干扰和阻力,保证审计机构的人力、物力需求,为其深入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牢固树立审计监督意识,保证审计部门的知情权、参与权,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内部审计负责人要在企业内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与领导加强沟通,围绕工作重点、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内部审计,从而加强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的认可。
6、扩展内部审计范围。企业生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组织管理职能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因此,内部审计的范围要从简单地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扩展到对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性、管理机制运行的灵活性进行审查监督。内部审计更要参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在投资生产前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最佳方案分析报告,使单项投资取得既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在多项投资和生产中通过确定的最佳组合方案分散风险等。
7、积极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内审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的管理高效与效益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促进和推进内审工作的转型。其一,推进内部审计从以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监督是内审工作的最主要职能,但在现阶段,不可忽略服务职能而仅发挥和突出其监督职能。审计部门既要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及宏观管理服务,同时需要通过审计活动来为被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出知道意见,也即做好服务,如此,内部审计就须凸显其服务功能。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内部审计的功用。企业内审工作应将监督与服务并重,立足为被审单位提供咨询与服务,才能从审计职能层面为内审转型做出努力。其二,推进内部审计从发现型向预防型审计转变。企业内审部门或组织应改变传统单一而又被动的财经查账式的监督角色,转变为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充当顾问和业务伙伴的角色进行审计,就深层次的管理环节或问题提供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就已经发生的问题和现象提出整改方案,查漏补缺,帮助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缺陷,把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从制度机制和手段等方面对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及低效管理行为进行提前预防,在有出现问题的苗头时能及时监管并制止,有效地控制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1]王珏: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浅探[J].经济观察,2000(4).
[2]张华:论内部审计的企业定位[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3]张东银: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对策[J].管理与财富,2006(6).
[4]吕欣航: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经界(下半月),2006(10).
[5]郑怡: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9).
[6]胡兵:企业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