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导入
2010-08-15温焜
温焜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导入
温焜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近年来颇受关注,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能显著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为此,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文化意识导入,通过中西文化比较进行文化意识异入,通过现代传媒进行文化意识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教学有效性
一、文化意识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2003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语言背后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实际英语交流时往往出现歧异、误解和语用失误的现象。美国语言教育家W.Rivers(1964)指出:“操母语者所写的话语的意义绝不可能孤立地领会和掌握,只有在语言和文化的情景中才能学会,所以教一种语言意味着教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1](P78)萨丕尔也说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2](P37)邓炎昌与刘润清(1989)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仔细研究了汉语与英语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对等现象。亲属词、颜色词、谚语等等,无不从中投射出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3](P46)。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语言习惯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语言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出现困难。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母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理解外语的语言习惯,这种想当然的推论,容易发生语言文化冲突和理解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是由于对外来语的词汇背后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涵。语言交际中最严重的错误,往往出自错误的文化假想。
文化意识大都指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的了解和认识,但对学习外语的大多数人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了解和认识的是相同动作行为在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不同涵义,特别是容易引起误解或冲突的那些动作的文化涵义。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通过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从某种程度就已经渗入到另一种文化了。文化意识差异在词汇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涉及面也甚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动物的看法大相径庭。我们认为把人比喻成狗是对人的鄙视如“狗腿子”、“狗奴才”、“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而在英语中西方人对狗的褒奖却屡见于英语习语之中,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lucky dog”(幸运的人),“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He works like a dog”(表达对一个人努力工作的极大肯定)。又如“龙”在汉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然而在西方语言文化里“dragon”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因此“望子成龙”这个说法在西方人眼里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有深刻理解了语言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好外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导入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内的学习活动,还通常分配学生课后学习任务。所以,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文森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特征为“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阵地,更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学生自我的成长、自我的展示没有得到满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如何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评判指标。由于实际的英语教学有学习时间要求长、实际操练量较大等特点,所以为了较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只为了帮学生多记忆几个单词,多讲解一些语法或者多操练一些句式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学习中要完成的大量语言知识点不能一蹴而就。要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要实现的应该是:从具体知识上,要帮助学生解疑答惑;从学习目标上,要帮助学生指明方向;从情感动力上,要帮助找到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如何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找到好的突破口,从多维度监控和管理好英语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能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前所述,文化意识的培养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语言学习的终极意义来讲都是必要的,而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又存在着目标的偏离、方法的失当和文化沟通的障碍,而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有显著的作用。
1.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人离不开交际,人际关系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际当中逐渐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无疑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入乡随俗”,如何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际。文化意识的培养将让英语学习者重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原来并非只是用于应付考试,英语作为语言它是人们用于现实交流的鲜活的表达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语言点的时候,若把语言使用的情境及相关文化知识导入到语言教学中,那么英语作为一种使用中的语言的意义就得到突现,学习者也将充分意识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达到在现实情境中能使用该语言与使用该语言的其他人进行交际。这必将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用于解决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矛盾,深化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英语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具有中国文化身份的英语教师在传授包含英语文化内容的语言知识点。而文化中通常包含行为准则,那作为一个中国教师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上作为?英语学习者又如何作为?只有融入文化意识的教育,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对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意味着的文化取向。同时,这种文化意识教育也会引发学生的反思,反思中国文化中的语言表达与行为准则,从比较与反思中,深化对异文化的理解,加深对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记忆。
3.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英语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从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中,英语学习者所面对的英语再也不是枯燥而毫无生机的语言点了。它是了解异族文化的一扇窗,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奇异之桥。当英语学习者面对英语国家的历史,英语已经变成了宏伟的历史画卷,一个个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面对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民族信仰,语言已经成了展现人们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世界观的缤纷长廊。在融入文化的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将从枯燥的单词记忆中解放出来,让原来显得没有生命的符号赋予了文化的气息。带着文化意识,英语学习者将会积极投入到英语材料的阅读当中去,主动找寻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文化内容。从而大大增加实际英语语言接触的机会,而且这种阅读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浓厚的兴趣,其带来的教学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兴趣这个语言学习最好的助推器将把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4.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当中的交际教学将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的培养从一开始就是以交际为目的的。文化教学当中采用情景设置法,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口语交际。这种实际情景教学法对促进将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有极大的意义。教学有效性核心特征为“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如果文化意识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际当中,文化意识这个切入点将很好的引导学生把英语语言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交际当中,很好的解决了教学有效性中学生“怎么学”这个核心问题。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导入的几点建议
如何恰当地把英语语言背景下的的社会文化因素导入到外语教学之中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的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加强自我的文化意识培养。
教师应该平时注意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具体地说,在与学生用外语进行交谈时,说话要得体,尽量避免出现文化错误。在备课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把涉及到目的语的社会一文化内容作为备课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和别的方式途径准备好课堂上要讲授的相关文化知识。老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为讲课所用。这样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文化因素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
2.课堂上把语言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文化导入。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于通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来带动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及其各种技能的要求来实施教学。在实际英语阅读和语言交流中,因社会文化而引起的障碍越来越多。因此,对外语教师来说,怎样适中进行社会文化教学?文化导入到什么程度?诸如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一般来说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文化导入。所谓分阶段,我们可以在大学头两个学期结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介绍一些常用的英语模式,引起学生对文化意识的重视。然后再逐步结合课文题材、体裁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及西方作者谋篇构思的特点。分层次就是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引导基础好的学生多读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知识的书,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对差的学生要求他们从一般的文化知识开始积累相关的文化意识。
3.在教学中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来进行文化意识的导入。
教材中包含着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社会状况、自然环境、教育制度、就业问题及人口等等。其中有许多篇章就包含了广泛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比如《新英语教程》阅读第二册中的《Educational Attitude》中介绍了美国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充分表现了美国文化中突出个人、表现个人的价值观念,反映作者所在民族的文化因素。这是我国读者最难意识到的,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我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来介绍文化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4.教学中可以多方式多途径来导入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非常广泛,我们在学校可以请相关的文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和讨论会;放映反映文化内容的录像、电影;还可以请留学回国人员、访问学者介绍对访问国的所见所闻。这些活动有真实的资料,互动的交流,对于文化意识的领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所涉及的文化的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决定的。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是对语言教学任务的加重,更不会形成一种额外负担。相反,在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将会极大地促进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当中如果把语言形式的讲授与文化内涵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必将激发学生的目的语文化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既掌握语言知识又有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Rivers,W.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4.
[2]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查昆岩
H31
A
1008-6463(2010)04-0086-03
2010-09-02
温焜(1980-),男,江西石城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