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2010-08-15江泰然
江泰然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论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江泰然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南昌330003)
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政协即已诞生,它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民政协事业的繁荣。阐述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了解人民政协的由来及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并弄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人民政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内涵;作用
人民政协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民主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政协就已经诞生并开始工作了,它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到了积极的重大的作用。要全面阐述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了解人民政协的由来及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弄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一、人民政协的由来及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国内形势发展非常迅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全国政权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6月15日至1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通过了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名单,常务委员会推举毛泽东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9月17日,筹委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提交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各项重要法律议案的草案和增加代表名额等决议。
1949年9月21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到会代表有662人,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共产党员约占44%,非共产党员约占56%。除特别邀请人士外,这些代表分属46个单位,包括了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等各界的代表,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空前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大团结。中共中央主席、新政协筹委会主任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
这次会议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共同纲领》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还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任务及各方面的总方针、政策和原则。比如:在政治上,《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政权机关,在其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这6个副主席中,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各占一半。在选举产生的180名全国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超过半数,在5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4个,他们是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在28个常务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16个。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如期完成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后胜利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胜利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P19)无论是从会议的发起情况看,还是从会议的过程、内容以及会议的选举结果看,第一届政协会议无不体现民主的内涵,诠释了人民政协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关系,即:人民政协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政协事业的繁荣。
二、人民政协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的是无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从其内涵本身来看,它还包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人民政协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革命是为了人民,建设也是为了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及其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曾经指出:“党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整个国家是这样,各级党的组织也是这样。”[4](P685)民主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它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国家政权、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揭示了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人民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归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且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还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充分地享有管理国家大事、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各项事务的民主权利,满足了少数民族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保证人民群众在基层政权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组织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途径。共产党执政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依法治国是手段。全社会成员都应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也是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将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政协成立的初衷及其发展壮大的原动力。
三、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
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政协事业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国政协已经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以及2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组织3161个,各级政协委员60余万”。[5]其规模之大可见一斑。那么,人民政协如何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呢?围绕其性质、特点和主要职能,我们认为:
一要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建言献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如广泛性、党派性、协商性,也衍生出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了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委员,必须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来开展工作,把党的重大决策贯彻到政协具体工作中去,建言献策、尽心尽力;必须积极发挥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遵守政协章程,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力争成为合作共事、恪尽职守和发扬民主的楷模,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服务。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集中地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集中人民的智慧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而奋斗。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要坚定不移支持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按照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6]团结和民主这两大主题,关系密切。团结是发展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加强团结的保障。以紧密的团结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以广泛的民主加强社会主义团结,这样,人民政协事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三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委员,都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物,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委员,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必须提高理论洞察力,培养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深化理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要一以贯之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历史与现实表明: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最重要最持久的力量是人民,贡献最多牺牲最大的也是人民。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则是党在执政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固有属性和职能体现。人民政协各级委员是各界群众的代表人士,应当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时,还应当真心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愿望,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只要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体现人民政协的特点,履行人民政协的职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就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毛泽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N].人民日报,1949-09-22.
[2]政协章程和政协章程修正案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4]邓小平年谱(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5]贾庆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J].求是,2009,(2).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9-21.
责任编辑 查昆岩
D62
A
1008-6463(2010)04-0024-03
2010-07-18
江泰然(1963-),男,江西鄱阳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