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新疆农业大学一年级新生为例
2010-08-15辛金钦
○辛金钦
(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为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实效性,笔者于2009年11—12月间,对我校2009级新生进行了一次“理想信念状况”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450份,收回有效答卷425份,调查对象涉及9个学院22个新生班级。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随机抽样问卷式调查,问卷依据1999年原国家教委“七省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式调查”和广西大学等九所高校经有关专家、教授多次修改并经测试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理想信仰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一、理想目标的选择
在理想目标上,选择“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占9.65%,选择“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占41.41%,选择“忠诚的爱国者”的占17.65%,选择“遵纪守法的公民”的占18.12%,选择”其他“的占13.18%。在对已入党者和申请入党者的入党动机的调查中,选择“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的占46.12%,选择“为了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的占17.41%,选择“为使自己活动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的占7.76%,选择“周围要求入党的人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的占0.94%,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占2.82%,选择“将来找工作方便”的占17.18%,选择“捞取政治资本”的占3.06%,选择“其他”的占4.71%。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理想的人不到一成,说明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数较少,共产主义理想的吸引力不够。第二,选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占的比例最大,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方向,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伟大成就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认同。第三,在理想目标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表明大学生在理想选择上表现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一致的社会性。第四,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倾向比较明显。
二、掌握科学理论的水平
在回答“您对对小平理论的了解程度”时,选择“很了解”的占6.82%,“比较了解”的占31.06%,“了解很少”的占46.82%,“不了解”的占7.53%,“说不清楚”的占7.76%。对邓小平理论作用的认识的调查中,选择“邓小平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比例作用很大”的占74.12%,“有一定作用”的占21.18%,“作用很少”的占1.18%,“没有作用”的占0.24%,“说不清楚”的占3.29%。
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时,选择“同意”、“不同意”、“难判断”和“没想过”的分别占63.06%、9.88%、15.29%、11.76%。在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能够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时,选择“同意”、“不同意”、“难判断”和“没想过”的分别占 51.06%、21.41%、16.94%、10.59%。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作用有很高的认同率。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当代大学生亲身体会到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我国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使当代大学生从现实的反思中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由于我区各高校加强小平理论教育力度、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课堂、教材、头脑)工作产生的良好效果;第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了解很少”和“不了解”的占54.35%。这说明我们一方面要加大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学习力度,另一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真正让当代大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这个思想武器。
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
对“社会主义最终可以占胜资本主义”的观点,表示同意、不同意、难判断、没想过的分别占51.76%、10.12%、32.00%、6.12%;对“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的观点,表示同意、不同意、难判断、没想过的分别占42.59%、46.35%、7.76%、3.29%;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表示同意、不同意、难判断、没想过的分别占31.06%、42.82%、19.29%、6.82%;对“私有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趋势”的观点,表示同意、不同意、难判断、没想过的分别占26.59%、46.82%、18.82%、7.76%。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占主导,这既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二,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够坚定,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存在着说不清、迷茫困惑的模糊认识。这部分学生占四成以上的情况说明,当代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想信念危机。
分析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向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低谷,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分化”、“西化”的图谋;二是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对党和政府声誉的损害。从主观方面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如实效性不强,创新不够等;二是舆论宣传方面有片面性;三是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当前复杂的社会矛盾对高校的影响估计不足,缺乏应有的研究和准备,以致引导不得力。对此,迫切需要高校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四、不想入党的原因
从不想入党的原因调查看,选择“个人条件不成熟”的占49.65%,选择“入党和个人成才没有直接关系”的占9.88%,选择“党的威信下降”的占6.59%,选择“入党后各方面受到约束,不自由”的占3.53%,选择“周围要求入党的同学很少,自己要求入党不好意思”的占1.88%,选择“党的宗旨不符合自己的信仰”的占1.18%,选择“只愿加入民主党派”的占0.94%,选择“少数党员形象不佳”的占 9.18(9.27)%,选择“其他”的占 17.18%。
不想入党的原因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态度和认识。从以上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人条件不成熟”占第一位,说明相当数量大学生蕴涵着在理想信念上的政治热情。第二,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第三,对党内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学生反应比较敏感。由于部分大学生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等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导致这部分人理想信念淡化。
五、就业选择
在“就业选择”方面,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单位”的占29.65%,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单位”的占27.29%,选择“人际关系融洽的单位”的占7.06%,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单位”的占10.59%,选择“无所谓,只要有单位接受就行”的占3.29%,选择“待遇好的单位”的占8.71%,选择“国家最需要我去的单位”的占4.71%,选择“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单位”的占4.47%,选择“与恋爱对象较近的单位”的占2.59%,选择“其他”的占1.65%。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决定自己的就业动机,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直接反映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状况。从上述所列的10种常见就业方向的选择可以看出:第一,选择“国家最需要我去的单位”比例较低,这说明社会理想在就业中的选择所占人数较少,这与选择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理想不到一成的情况是相对应的。第二,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单位”、“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单位”合计达到五成以上,这就说明大部分人在就业上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现实利益,表明当前大学生中的就业选择具有实用性的特点。第三,选择“待遇好的单位”、“离家近方便照父母的单位”、“与恋爱对象较近的单位”的占一成半,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在择业上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以上三种情况说明,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着重实惠、轻理想的实用化特点和功利性色彩,这与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轻社会理想、重个人理想的情况是相一致的。
六、基本结论及教育对策
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五个基本结论: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主要方向;选择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少数;邓小平理论已开始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理想淡化、信念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理想、信念危机。
针对以上基本结论,提出以下教育对策与思路。
1、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践进行改革。大学生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因此,必须结合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国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2、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体制、待遇等原因,使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思想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要真正发挥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必须从思想、体制机制、政策落实、人员流向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改革力度。
3、发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导向方面的优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龙头,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业余党校、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班等有效阵地,扩大教育覆盖面,加大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大学生接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学习,引导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4、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理想的眼光需要超越现实,但决不是脱离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的理想并不是好高骛远,而是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地迈向理想目标。
[1]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戴胜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郑予捷: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2007(3).
[4]姜美红:树理想,定信念——浅谈大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问·科教探索,2008(11).
[5]吴峰: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