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的多角度探讨
2010-08-15王胤生
○王胤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一、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业务程序性因素
在会计信息生成与加工处理过程中,由于会计业务在处理过程设计上的不恰当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认为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一种先天性因素。一般认为,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它的业务处理过程是一个结构严密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或目标的有机整体。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每个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既定的目标;二是每个系统均具有其整体性;三是系统应当是开放的。信息处理系统则是指以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供为目标而组建起来的系统。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要涉及到信息的处理与交换。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要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和输出的工作,其内部结构就应当由“原始信息输入—原始信息的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输出”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各个子系统内部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且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从而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完整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由于会计系统一般是依存于某一个具体的经济主体——企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由众多具有相对独立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网络”。因此,会计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除了对会计信息本身的要求之外,外部环境对会计系统的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制约。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业务处理环节的设计与运用上的自控程度,对所加工输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会计信息的自控程度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设计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功能区的划分以及自身功能的完善程度,只有设计完善、功能齐全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基本条件。如果由于会计系统设计本身结构上所存在的控制点设计不全或者功能不完整等先天性的控制缺陷,则按其业务流程规定,所处理的会计信息发生失真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二、全员性会计意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加上其在形成、加工处理与使用的各个阶段,需要涉及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各个部门,因而,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就必须优化不同阶段的会计环境,确立全员性的会计意识。会计意识是指处于企业会计实体内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每个成员都应当确立的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服务的基本观念。这一观念确立的前提是,每一个会计实体内的每个成员均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的社会价值,自觉维护并遵守与会计信息生成有关的会计规范,尊重专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从而为会计部门及时、准确地输出会计信息而努力。这一观念应当贯穿于会计信息的形成、加工处理、输出及其使用的全过程。
1、会计信息源形成阶段的会计意识。我们知道,会计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来综合反映各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情况。而能证明经济活动实际进行情况的基本依据就是原始凭证,它以书面的形式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的取得与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各个具体执行对象密切相关。例如在企业的原材料购买阶段,从采购材料到入库待用,要发生结算货款、支付采购费、发生挑选整理费以及对实际入库数量和质量的检查与验收等各项经济活动。在上述活动中,有无营私舞弊行为,必须从有关单位和个人取得各种能够证明经济活动实际情况的原始凭证作为证明,这些凭证即构成有关材料采购及其储备情况的会计信息源。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会计信息的处理尚建立在手工核算的基础之上,从填写工时记录的班组长和材料、半成品仓库的保管员到专职财会人员与企业领导人,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从事与原始会计信息源的收集、转录和计算相关的工作。因此,只有上述人员具有较强的会计意识,使所取得的各种原始信息源达到数字真实、内容完整、准确真实,无弄虚作假和营私舞弊行为,这样才能形成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源。
2、会计信息加工处理阶段的会计意识。这一阶段会计意识的具体要求是,每一会计实体内专职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在收到从有关渠道所传递来的原始信息源后,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严格凭证的传递凭证与手续,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准则和规范,采用会计核算及分析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将原始会计信息按照输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对其经过粗加工→细加工→精加工的过程,进行分类、计算和整理,使分散、零碎的原始信息转化成可满足不同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在这一阶段,由于会计信息的形成是多方位的,加工机构是专设的,加工手段是基本统一的,加工程序是循环往复的,因而,会计信息的处理人员就应当特别注意不能无据记账,不允许随意更改有关工资计算、材料计价、低值易耗品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及成本计算方法,更不能蓄意更改账面记录,这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3、会计信息输出阶段的会计意识。会计信息具有对外和对内服务两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基本形式是会计报表。因而,这一阶段的会计意识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切实做到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编制会计报表,在提供定量性信息的同时,也应当有意识地提供定性的会计信息(如财务情况说明书)。切忌凭空编表,切忌凭长官意志编表,切忌随心所欲地编表,即给意向联营单位送“如意表”,给开户银行送“高兴表”,给税务部门送“叫苦表”,给企业留“真实表”。更不能通过设立“两套账”等不正常的方式来隐匿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真相,人为地输出经过修饰的虚假会计信息,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声誉的保证。
4、会计信息使用阶段的会计意识。这一阶段会计意识的基本要求是,各种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尊重会计部门所输出的会计信息,在确认其具有准确、及时、有效等特征的前提下,按照各自的不同需要,结合从其他部门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对会计信息进行必要的再加工和整理,形成可用的综合信息,从而作为制定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制度、法令、计划以及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依据,籍以达到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的目的。不能授意会计部门只提供对使用者有利的会计信息,更不能强迫会计人员提供对考核领导工作绩效有利的臆造会计信息,以确保整个会计信息的效度。
三、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工作主要是由人工操作系统完成的,因此,会计专业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会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
1、政治素质。它是指会计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财经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做到严守法纪,廉洁奉公,一尘不染,坚持原则,能够自觉抵制一切违法乱纪和贪污盗窃行为,不怕打击报复,敢于斗争,敢于负责。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上的差异,对于其处理经济业务的指导思想与出发点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2、业务素质。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会计人员要能够出色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就必须比较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比较全面地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比较娴熟的会计操作基本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和会计决策等专门方法,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服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对于其处理经济业务的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3、心理素质。由于会计专业人员所处理的会计业务内容比较复杂,而且有很多经济业务都与相关人员的自身经济利益直接联系着,因此,会计人员就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态势进行处理,不能盲目地曲从他人和领导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秉公办事,才不会出现人为曲解会计信息的行为,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深入贯彻执行,我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较快,与此同时,经济领域里的犯罪现象也变得相当严重,有的人通过种种不正当的手段,大量吞噬国家财富。对于其中已经揭露或尚未揭露的犯罪事实,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是可以而且能够掌握其蛛丝马迹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能按《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实施监督呢?综合分析,除了各种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会计人员自身思想及业务素质上的差异外,还有一个未被人们注意的心理素质差异问题。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社会地位的不同理解,由于所处会计工作内外环境上的差异,由于其自身思想、业务素质上的差异甚至于个人人生经历上的差异,面对不同的情况,出于不同的原因,就会形成抵制型心理、建议型心理、服从型心理、依附型心理、为民型心理、工具型心理和沾光型心理等不同的心理态势,从而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会计人员心理状态上的差异,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从而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因而,分析会计人员的心理状态,找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与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使会计人员能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态势,以便心态稳定地完成会计工作任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李吉林: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质量治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
[2]胡国柳、韩葱慧:机构投资者与会计信息质量之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研究,2009(12).
[3]崔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