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

2010-08-15陈文峰

地方治理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代码外语

陈文峰

(江西省税务干部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

陈文峰

(江西省税务干部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非语言交际跟语言交际一样是人类交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交际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代码;交际能力

人类交际包括两个方面: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与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言语行为之外的交际行为,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非语言交际一般分为四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2)副语言(paralanguage);(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行为会互有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言语交际行为方面,而且还大量存在于非语言交际行为中。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能力培养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的与非语言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重点放在学员的语言技能上,忽略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同样也应该重视非语言交际的培养,使学员能区别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性以及非语言交际的必要性。

一、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通的交际方式,也是最能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意愿的交际方式。许多非语言交际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为许多有声语言往往要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例如在遇到极度痛苦或愤怒或欣喜若狂的事情时,许多人不是用语言述说,而是通过他的动作或举止等表达出来。研究发现,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而55%的信号是无声的。在人类面对面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代码所起的作用相对来说就更微不足道了。据有关资料表明,通过语言代码传递的信息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则是用非语言代码来传递。而在课堂教学中,82%的教学效果都是依靠非语言代码来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凭借语言代码来传递的。由此可见,以往人们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体式语最不重要的观点是不准确的,非语言代码在交际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非语言代码的识别是外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交际能力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在策略能力这部分中,非语言代码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们注重的是学员语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策略能力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他们教给学生的往往是纯语言的知识而不是如何清楚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方式方法。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非语言代码关注得就更少。事实上,这些非语言代码是学生要清楚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依靠的有用方式,他们跟语言本身一样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外语教师不应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学会非语言代码的知识,而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有关的知识。

三、提高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性,非语言代码因文化与环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教师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代码含义的认识,从而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将非语言交际的教学纳入到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方法与策略。

1.介绍与解释外语中非语言代码及交际行为的功能与含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母语与所接触的外语非语言代码之间的差异。比如,中国人用手势表示“来”这个意思,通常是手掌的所有手指朝下或朝左,不断摇动四个手指,那意思就是“过来”。而美国人则是四指朝上不断摇动来表达这一意思。再比如,美国人用食指对人不断摇晃表示“我瞧不起你”,如果我们不懂这一语言代码而造次,那说不定就要挨拳头了。

2.介绍与解释用于描述非语言交际行为或方式的字、词或语句。比如“dragon”——“龙”这个词在汉语文化中,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意义,而在英语文化中,它则是表示一种邪恶、可怕的怪兽。为此,有人还专门提议将汉语文化中的“龙”译成“long”,尽管这一提议未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广,但“dragon”和“龙”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理解不同文化时要注意它们的不同而做到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有必要将这类文化差异教给学员。再比如,如果将“他力壮如牛”这句话译成“He is as strong as a bull”而不是“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就势必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费解了,从而也给外语学习者增加了对外交流上的障碍。

3.帮助学员推敲并理解出现在语篇结构中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征。我们以下面这段英文为例:

Mama pursed her lips,“We do not”,she reminded us gently,“want to have to go to the bank”.We all shook our heads.

在这里的上下语境中,’shook our head’必须被译成“点点头”而不是“摇摇头”,因为孩子们是同意母亲的意见不去银行的。

此外,教师们还应引导学员利用电影、vcd、mp3等视听材料进行观察,对比目的语与母语文化中的非语言代码的差别,培养他们目的语与母语中非语言代码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增加有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好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还得身体力行,通过大量的角色扮演向学生形象地展示语篇结构中的各个非语言层面的含义。

责任编辑 郑百灵

G421

A

1008-6463(2010)03-0076-02

2010-05-2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代码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创世代码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