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森林中的巫觋
——论析《年轻的布朗先生》的“原罪”主题

2010-08-15夏晨

关键词:黑森林霍桑祖辈

夏晨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241000)

黑森林中的巫觋
——论析《年轻的布朗先生》的“原罪”主题

夏晨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241000)

对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进行分析,展示主人公从信仰到怀疑,从纯洁善良到信仰崩塌的心路历程。指出,由于受加尔文教清教意识的影响,小说刻上了“人皆有罪”的烙印,作家通过描写小布朗先生赴黑森林聚会所见到人性的恶念,批判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最终堕落的同时展现出作品中“原罪”的主题。

《年轻的布朗先生》;清教;原罪;救赎;巫觋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探索、挖掘。他的创作深受清教影响,主要作品都体现了“原罪”、“内在的堕落”[1]等加尔文教思想。作家擅于描摹人物幽渺难测、难以名状、无法理清的内心世界,作家在作品中多次以作品人物形式呐喊罪恶是人类的本性,并且用娴熟的叙述手法和富含寓意的象征描写去揭示“人类心灵那块难以改变的阴影”[2]。他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就是一篇现实与梦幻相结合,以细腻环境描写和内心独白描写为框架,展现深刻主题的佳作。

一、清教背景

这篇小说以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村为故事背景。1630年在总督约翰·温思罗普的率领下,史上有“大迁移”之称的清教徒们抵达马萨诸塞州海湾地区,建立殖民地。温思罗普在航行中发表了他们此行的意图和目的“宣言”,去新世界的目的不是积累财富,而是为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崇拜上帝,为建立一个真正的宗教社会,“山巅之城”[3],保证他们自己和后代能避免受到今世里堕落的侵蚀,争取得到拯救。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把他们从旧世界的罪过和堕落中拯救出来,送往北美这块福地的。[4]

清教徒梦想着生活在一种完美的秩序下面,怀着勇气和希望在北美建设一处新伊甸园,使人们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小说中的塞勒姆村无疑就是这样一块“福地”。以小伙子布朗为代表的塞勒姆村民纯真善良,虔诚敬神,恪守信仰,即使他临出门也不忘叮嘱妻子“做祷告吧,保你平安无事”[5]。他们虔诚地信奉上帝,忠于道德,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塞勒姆村——北美福地上的“伊甸园”。

清教的核心是一种不可知论。承认上帝的存在,但是没有人能对圣经做出完全符合“本意”的解释。对清教徒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上帝一定是隐匿的,不可知,无法预见的。他的存在是令人敬畏的奥秘。上帝没有拯救人的义务,基督只是为得救者殉难,上帝的恩赐是随意赐予的,因此清教徒通过俭朴辛劳的生活,通过对上帝的绝对信仰来避免彻底的无耻堕落。

《旧约·创世纪》中讲述,上帝在东方建立了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生活在其中,无忧无虑。但是受到撒旦的引诱,违背上帝的意旨,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在尘世受辛勤劳作和生儿育女之苦,直至生命的结束。人类从此开始受难,人生来皆有罪。

加尔文教认为所有人都因为亚当的堕落而处于无望的境地,没有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救赎,而上帝对世人的拯救却是他预先确定的随意行为,不参照人们的信仰程度和善功的多少;人们只能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接受他随意安排的中选或遭弃的命运,即“一些人命中注定将获得永生,另一些人则会永远受罚”[6]。于是,有些人坚信自己是中选者,悄然自得,往往做不到加尔文教义主张的“正直”和“圣人的坚忍不拔”。这种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了人性的堕落和信仰的丧失。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自信自己是幸运的中选者,是虔诚的教徒,即使偶尔一次没抵挡住诱惑去参加魔鬼的约会也不造成太大的伤害。然而,黑暗森林中的巫觋蛊惑了他,德高望重的牧师与声名狼藉的男女高唱宣扬罪恶的颂歌,他敬爱的祖辈、新婚的爱妻对魔鬼的趋同使他认识到人都是罪恶的。既然人皆罪恶,获救与受罚又有何分别呢?这使信仰坚定的布朗陷入绝望的境地,不相信自己是上帝挑选的幸运儿,不相信自己能获得最终的救赎,不再相信古今执事与教长那样的基督徒,他认识到罪恶,失去信仰,任使自己在罪恶的深渊里彻底堕落。

二、森林与巫觋

《年轻的布朗先生》讲述了年轻的布朗先生告别新婚三个月的妻子费思,独自到野外森林与魔鬼赴约的故事。事前他没有同任何人透露过内心这一秘密。即使面对爱妻费思(Faith)的苦苦哀求,他仍然屈从于内心的诱惑,毅然去赴魔鬼之约。尽管心怀愧疚,尽管犹豫不决,尽管有违教义,有悖德行,但他却无力抗拒内心深处某种难以摹状的诱惑,完成了与魔鬼约会的整个历程。然而,当他来到黑暗无边的森林时,竟然惊讶地发现平日里他敬重、敬仰的人也秘密地前来赴约。这些人包括德高望重的教长、虔诚的教徒、闺阁少女、名流贵妇。这里罪人与圣徒并肩,好人与坏人畅言,人人皆有罪,秘密罪行不必再被遮掩。在惊讶、震撼、孤独、无助中,他看见了爱妻费思,这把他推向绝望的深渊。心中的信仰轰然倒塌,他变得“严峻”、“悲戚”,“沉思默念”、“忧伤多疑”[7]。从此,他拒听圣歌,牧师宣扬“宗教的神圣真理、圣人般的生活和光荣的殉难、未来的幸福或难以形容的苦难”[8],他感觉到的却是亵渎神灵的恐惧。他活在自闭的世界,直到华发谢世墓碑上也没有留下一个满怀希望的字。

黑森林魔鬼之约究竟是小伙子内心的梦境还是真实存在,似乎没有确言。但是自此以后,无可否认,年轻的布朗先生看待事物眼光改变了,于是这个世界也就变了。他不再以信徒的目光崇拜着世界,因为黑夜所见震惊了他的双眼,“怀疑他的头顶上是否真的有一个天国”[9]。人都是罪恶的,上帝的挑选是随意的,诵经布道难道就能消除人的罪孽吗?布朗先生变得忧伤多疑,郁郁沉思,“充满了内心的战栗和对外界的恐惧,时而在自己的灵魂黑暗中摸索,时而透过那层薄雾,凝望着惨淡的世界”,直至生命终结。

小说第一个场景,是小布朗夫妻告别的场面。“小伙子古德曼·布朗在日落时分走出家门,来到萨勒姆村的马路上,刚要跨过门槛时,便回过头来,跟年轻的妻子吻别。”[10]小说以平铺直叙开场,给人一种现实主义的感觉。读者看到的是一对新婚夫妻平常的告别,没有巫觋,没有魔鬼,萨勒姆村仍然是它本来的样子。尽管费思(Faith)温婉地哀求:“请你把旅行推迟到日出,一年之中所有的夜晚中,只求今晚你和我在一起。”[11]但是年轻的布朗先生婉拒了这一请求“我的爱人,我的费思,一年所有的夜晚中只有今晚我必须离开你。”

爱妻费思——Faith,既表示忠实,又表示信仰。布朗拥有爱妻费思也同时拥有信仰。这一晚,费思哀求布朗不要离开,意寓着布朗内心的信仰和罪孽正在发生交锋。信仰隐隐感到罪恶的蠢蠢欲动,于是她请求,不要离开,“和我在一起”。然而,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压制了信仰——Faith,“一年所有的夜晚中只有今晚我必须离开你。”小布朗沉浸于自我意识,他内心向往那场不可知的盛会,告别妻子,走上赴约之路。这个场景中,作者用第三人称描写,似乎天空中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布朗先生。它知道会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一切皆是注定。它就是这么悄悄俯视,没有指引,似乎暗示驱除邪恶只能依靠坚定的信仰。

等布朗走进黑森林,在林中小路拐弯处遇见那个拿蛇形手杖的陌生人,陌生人从身边的枫树上折下一根满是枝桠的树枝当手杖用,“他的手指一碰,那些枝桠就奇怪地枯萎干缩了”。原本现实的世界突然显现了神秘的因素,让人看到一个有违常识的世界的存在。被清教统治的塞勒姆村退居到边缘地带,这个充满奇幻、神秘、诡异、巫觋的森林成为小说的中心。

踏上与魔鬼赴约之途后,他路遇的第一个同行者似乎就是他的父亲。作者描写“五十岁上下”,作为布朗父亲的年龄颇为匹配。更多的相似点让读者看到他们一脉相承的地方。容貌相当,“表情也许比容貌更像”,衣着和年轻人一样朴实,而且年长、老于世故的神态让人深信不疑地以为他们是一对父子。但是小布朗没有认出来,他只是觉他和自己长得有几分相像,“会被人错当父子”。在他心目中,他出身于一个善良的世家,祖辈和父母都是虔诚的信徒。然而陌生人却以当事人的口吻轻松地告诉布朗他心中善良祖辈的斑斑恶迹:布朗的祖父鞭打过贵格教友派女信徒;他父亲则放火去烧印第安人村庄,而火把就是在他的壁炉里点燃的;他们沿着这条小径无数次散步,然后在午夜尽兴而归。陌生人指出“为了他们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陌生人的讲述并没有使布朗相信祖辈的罪孽,他坚信自己和祖辈是信奉上帝和行善的人民,我们不能容忍这种缺德事。”然而巫觋的出现打破了布朗的幻想。古迪·克洛伊斯一眼就认出了老布朗:“哟,真的,的确就是阁下吗?对,真是,非常像我的老相识古德曼·布朗。就是现在那个傻瓜的祖父!”[12]假使巫觋看到的只是和小布朗本人或者和他祖父长相神似的人,为何小说中一再使用Young Goodman Brown这个冗长的称呼?加上陌生人对布朗家族祖辈劣迹如数家珍的叙述,也许作者亦在暗示森林小路上那个上了年纪的陌生人确是他的父亲老布朗。

如此,小布朗对自己祖辈善良美好的印象幻灭了,原来他尊敬的祖辈和父辈一直与魔鬼秘密约会,是有罪之人。但此时,他心中还有一线希望,拒绝随魔鬼前行,“我一步也不想走了,当我以为一个可怜的老妇正要走向天堂时,却选择了到恶魔那里去的路,这难道能成为我应该离开我亲爱的费思而跟着她走的任何理由吗?”

他的同行者沉着地对他说:“这一点你不久就会想通的。休息一会儿吧,当你感到再想走的时候,这根手杖可以帮助你。”[13]年轻的布朗先生内心善与恶始终在交锋。他一直以虔诚清教徒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即使祖辈参与了恶行,但是自己一定是上帝的中选者,坚信信仰,坚信信念,这样可以问心无愧地去面对教长,不用逃避入教启蒙老师古今执事的目光,而且可以在爱妻费思的怀中甜蜜且宁静地入睡了。然而一切却是小布朗的愉悦遐想。他听到了教长和古今执事悚人惊闻的对话。古今执事宁愿放弃教长圣职授任餐会也不愿错过今夜与魔鬼的聚会,教长也欣然同意并且要抓紧赶路尽早赶到集会地才最重要。这一幕使小布朗极度震惊、沮丧。此时举目苍穹,一团乌云掠过山顶,从一群一群看不见的圣徒的嘈杂声中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他们敦促他的爱妻费思赶路的声音。恢复宁静的天空飘落一条粉红的丝带,正是妻子费思与他告别时带的丝带,他现在确信他那纯洁至爱的妻子也去参加了这次邪恶的聚会。他极度绝望对着天空万般痛楚地喊道:“我的费思去了!世上没有善,来,魔鬼,世界是你的!”

加尔文教义概括:人的罪孽源于亚当的堕落,人毫无能力拯救自己;上帝是一切,人却无足轻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上帝欲使万物和谐,而人出于罪恶本性却制造不和。也许布朗先生并非幸运的上帝选民,没法争取到上帝的恩赐,所以他无法抵制诱惑,来到黑森林巫觋聚会。在这一聚会中,小说里“原罪”主题得到集中展现。几乎全村的人都来到魔鬼的祭坛前。这一场景似乎是加尔文教人人有罪的寓言。

森林里神秘黑影对那象征着地狱般的集会场所发表的一番演说更是把“原罪”主题推向高潮。魔鬼揭露平日教堂里道貌岸然的长者的卑劣行径,美丽少女在花园中不可告人的秘密,贵妇人企图拥有财富所采取的不当手段,“这全是你们从小就尊敬的人。你们认为他们比你们更神圣,你们把自己的罪孽同他们的政党生活和虔诚的升天渴望加以对照,就会摆脱自己的罪孽。可是他们都在这儿出席我的礼拜会。今晚将让你们了解他们的秘密行为。”[14]

黑色魔影的激情宣扬不是为了唤醒村民心中善良,而是提醒他们该醒悟了,“恶是人的本性,恶必须是你们唯一的幸福。孩子们,再一次欢迎你们参加你们同类的集会。”[15]魔鬼在此宣扬,人性本是邪恶,企图诱惑虔诚清教信徒拒绝上帝的恩赐。清教信徒在内心充满对上帝永远的感恩。他们认为上帝的选民得救以后拥有执行上帝旨意的一切能力,自始至终正直地生活。

遗憾的是,年轻的布朗先生没有从始至终正直地生活下去。自那一夜后,他彻底蜕变。即便不是心如死灰,也变得多疑、悲观、冥思苦想。他不再以虔诚的,甚至不是清教徒的眼光来看待萨勒姆村。在这种眼光之下,白天中的萨勒姆村也像森林一样充满了巫觋,每一个人似乎都魔鬼附体。他怀疑别人也像自己一样不虔诚,但是,他没法知道别人是否像他自己一样不虔诚。究竟那场聚会是否是一个荒诞的梦呢?“如果你这么想,那就这么想吧。”[16]作家简单的一句插入评述,给现实和巫觋之间又添加了一份模糊色彩。

也许黑森林的集会真的只是年轻的布朗先生的一个梦境。他内心的“原罪”隐隐作祟,构建一个梦境,幻想塞勒姆村民种种罪行,掩盖他内心对不虔诚信仰的罪恶感,借此给自己彻底的堕落寻求一个心理安慰?年轻的布朗先生在森林里的经历或许象征着内心善与恶的冲突。他一度拒绝魔鬼,拒绝邪恶,呼唤纯真和善良,然而最终没能抵挡心底里邪恶的诱惑,滑向堕落的深渊。亦或者,布朗先生在萨勒姆村的生活仅仅是一场梦?现实生活的虚幻,信仰的空虚,让他不平静的心灵企图在失落中找到灵魂的归属。

[1][4][6] 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7.

[2] 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第1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24.

[3] 柴惠庭.英国清教[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212-220)

[5][7][9]-[16] 霍桑.霍桑名作精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249-264.

[8] 纳撒尼尔·霍桑.霍桑短篇小说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68.

[17] 程巍.清教徒的想象力与1692年塞勒姆巫术恐慌——霍桑的《小布朗先生》[J].外国文学,2007 (1):47-52.

[18] 戚涛.霍桑对艾默生超验主义的解构[J].外国文学,2004(3):73-79.

[19] 尚晓进.清教主义与假面具——谈霍桑创作前期的宗教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89-92.

Shamans in dark forest——Analysis of the theme of“original sin”in Young Goodman Brown

XIA Che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Young Goodman Brown,written by 19thAmerican romantic novelist,Nathaniel Hawthorne.The paper aims to show the complicate inner change of protagonist,from determined faith to profound suspect.On the influence of Calvinism,the novel was engraved with the thought of“total depravity”.Auther describes the evil in dark forest seen by Goodman Brown,criticizes the non-stability of one's faith,and illustrates the theme of“original sin.”

Young Goodman Brown;puritan;original sin;salvation;shaman

book=90,ebook=47

I106.4

A

1009-8976(2010)02-0090-04

2010-03-29

夏晨(1985—),女(汉),安徽铜陵,硕士主要研究语言学。

猜你喜欢

黑森林霍桑祖辈
黑森林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黑森林》
勇闯黑森林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