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的因素分析
2010-08-15任志勇彭克发
任志勇,彭克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行动导向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的因素分析
任志勇,彭克发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行动导向教学中学习情境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学习任务、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教学实训平台、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教学实践条件、学生职业道德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几个主体。这些因素的分析能对行动导向的职业教学活动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行动导向;学习情境;职业能力
1 引言
在当今世界,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劳动者在综合能力和个性特征方面的整体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职业教育中通过动手完成学习任务,也开发了学生对自身职业行为进行规划和评估的个人潜能[1]。我国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而职业教育要完成构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系的培养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我国当今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3]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等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在逐步探索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并取得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成果已经被许多职业院校采纳并在教学中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当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行动导向”的学习理念[4],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该理念主张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这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能力;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与能力。这种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具有功能性、过程性能力,而且还具有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5]。
2 学习情境设计的因素分析
行动导向教育中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5]。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求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能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习情境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要素进行设计,客观、全面反映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就是课程开发人员在实践专家的帮助下,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部位或难度级别、工艺流程、服务对象,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学习情境设计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够反映这一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和通过工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表现[5]。在学习情境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本行业实践专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对其成长有巨大作用的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教师按此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参与行业锻炼,并按照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设计学习情境。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但高于实践。学习情境设计所反映的学习任务能够展现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一般不将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个学习情境,因为它不能完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符合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
本耐和德莱福斯(S.E.Dreyfus)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五个阶段。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把学习者从较低发展阶段顺序带入到更高级的阶段,其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恰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正是有序、高效地实现这一发展过程的有效载体。学习情境根据其学习任务的难度,可以划分为4个级别,他们对应4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即职业定向性任务、程序性任务、蕴涵问题的特殊任务和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6]。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灵活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比如一个处于“初学者”阶段的学习领域课程,其学习情境对应的学习任务可能都是职业定向性任务,难度系数较小;而培养“专家”的学习领域往往综合性很强,可能是只有一个学习情境,即一个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难度系数较大。情境教学中不应设计与学生成长阶段不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难度系数高于学生成长阶段,学生会因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出现畏难心理情绪;反之学习任务难度系数低于学生成长阶段,学生会因学习任务不具挑战性而降低学习兴趣,失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热情。要避免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上一味追求开放性较强、难度系数较高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有的职业技能是需要有一定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并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才会获得的。同样,也要避免选择的学习任务大都是难度系数较低的职业定向性任务,因为这两者都会导致知识在非最佳的阶段向学生进行传授,违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
2.3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能促进学校搭建与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平台
学习情境设计所反映的学习任务与企业实际生产或商业活动有直接的联系,完成任务须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为满足这种教学情境的实施,学校必须搭建与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平台,采购能满足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训设备,让学生参与任务的实施、检查与评估。学校建立的实训平台应围绕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所要求的核心技能,创设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实现核心技术与教学环境一体化。学校通过创建与教学情境相对应的实训平台,使课程教学摆脱传统的被动性的验证性实验,师生们能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框架,搭建实验平台,操作实习内容,发现和解决实习过程中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的教学不断促进学校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学校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的教学平台。学校在添置和采购新设备时,注重设备的功能应能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的实施要求,设施的建立要能促进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能促进教师综合教学素质的提高
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包括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因此,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有很高的综合教学素质的要求。为完成学习情境设计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当对学习情境的教学特点和方式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应当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为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情境提供依据,为学习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提供充分的素材;教师不仅要求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需有社会、经济、环境、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教师必须要参与行业锻炼,保持专业知识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教师需要具有实践技能,有非常好的实践经验,对本行业的工作环境有足够的知识,能帮助学生进行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规划;教师能恰当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熟练使用教学设施,包括计算机的仿真工具来调动课堂学习气氛,通过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安全意识。同样,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校增加对老师的培训,根据学生所需获取专业知识的需要来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鼓励他们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技能。学校在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培养上,注重信息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成果的共享与交流,将国外教育资源引进和借鉴,而国内教育资源共享和创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2.5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能扩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促使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参与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活动应能扩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主,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要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范围。因此,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与学校实训平台和行业的工作环境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形成一个整体[7],充分使用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英特网、交互式多媒体材料、声音视频材料,选择高质丰富的教学项目,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扩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教学实训室的机器和设备应该参照企业工厂需要的标准配置,教学环境尽量与职业环境仿真地保持一致,使学生能利用这些设备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学生应该能够对自己实训过程进行评估,一边接受教育,一边总结工作经验和相互交流,开发自身的兴趣、知识量、工作中的能力。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不仅仅是做完一个工作,而是要获得这些技能来处理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形和学习在一个团队中怎么协调工作。教学情境的实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在综合配置现有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思考并能够激发自身热情参与,达到某种可预见的学习目标,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只有这样的学习情境,才会扩大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
2.6 学习情境的设计应能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8]。因此,在基于学习情境的学习中,学习情境只是外部因素,只有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身建立知识体系,获取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良好行为,从而通过这种自身良好行为的内因来改变学生的行动,自觉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效的学习情境设计是质量意识、职业道德贯穿于行动导向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后行为发生了变化,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建立和职业标准的重构有所贡献。教师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模拟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结合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活动不仅要掌握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建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为自身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应身践力行,自觉遵守职业规范,为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模范作用。
3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的情境设计应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促使教学情境的实施得以顺利开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提供现实支撑。同时,行动导向的情境教学也应在国家和行业的帮助下,促进改善学校教学资源,加快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对社会、学校、学生、用人单位能产生巨大的反馈效益并形成良性互动,为国家培养更好的高技能型人才。
[1]Klaus Breuer and Balthasar Eugster.Effects of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in Vocational E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Reflections on the Methodology of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its of Self-regulation[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06,32(3):243~26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
[3]姜大源.着眼于未来的理性思辨:坚持与改革—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近期发展动态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58~63.
[4]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70~75.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0~76.
[6]赵志群.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J].职教论坛,2008(16).
[7]赵志群.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J].职教论坛,2009(5)(下).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99~337.
Factor Analysis of Learning Situation Design in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REN Zhiyong,PENG Kefa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331,China)
Factors of learning situation design in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are discussed.This discussions includes the learning task,respectively,the growth law of professional ability,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comprehensiv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teaching practices,student professional ethics,related to schools,enterprises,teachers,students etc.These factors are analyzed,hoping for action-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work-study coher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ith a certain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action-oriented;learning situation;professional competence
G621
A
1674-5787(2010)02-0090-03
2010-02-01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职业教育规划课题《重庆高职教育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08-ZJ-057。
任志勇(1971—),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系,讲师,从事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研究;彭克发(1956—),男,重庆垫江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教授,从事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 王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