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一体化与承接产业转移
——以安徽省为例
2010-08-15李朝林
李朝林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市场一体化与承接产业转移
——以安徽省为例
李朝林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产业转移即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市场状态任何对产业转移至关重要。市场一体化是产业转移能够实现的基础,市场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产业转移目标地的拉力和吸纳能力,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防止市场无序竞争,避免产业同构。所以,要通过加快建立各地政府间的推动市场一体化的协作领导机构,构建统一的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和市场组织建设等措施,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机制保障。
市场;一体化;产业转移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央于2010年1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示范区”要能够较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目标,体制和机制的设置至关重要。产业转移即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城乡市场一体化是产业转移顺利进行的基础机制。加快安徽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对提升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拉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升级,对安徽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一体化与承接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该“示范区”2008年人口为305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5%,地区生产总值5818亿元人民币,占全省的66%。规划到2015年,安徽GDP达15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14.5%,农村居民纯收入9900元,年均增长11.1%。“示范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结构特色明显,在全省范围内属于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示范区”要能够顺利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化,实现计划目标,需要一个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只有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才能够满足产业转移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生产要素流动的要求,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效率。
1.市场一体化是产业转移能够实现的基础
产业转移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国家)间的流动,在市场经济中它是企业以利益为导向所进行一种市场行为。除了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的差异之外,产业区域转移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第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产业转移(即要素流动)过程中市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体化的市场可以使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一体化的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硬约束,为产业的跨区域转移提供了一个高效、有序的实现通道。没有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的跨区转移就无法进行。
2.市场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产业转移目标地的拉力和吸纳能力
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寻求资源配置的合理、高效率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目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率,都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市场越开放、越统一,就越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选择和培育各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产业结构方面明确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因此,一体化的市场有利于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选择适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企业,加快产业成长,形成产业聚集,增加本地区产业竞争力;一体化的市场能够增加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的供给,有利于已转移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体化的市场可以使交易成本降低,有利于资本扩张,提高资本形成与集聚能力,从而有利于提升产业转移目标地的拉力和吸纳能力。而分割的市场则会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出现资源浪费或资源短缺,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合理、高效。
3.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一体化,防止市场无序竞争
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和农村有着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承接转移过程中如何把承接转移与全省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资源整合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全省产业优化升级,最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主导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城乡市场一体化则能够促进产业布局的调整和资源的整合。市场一体化可以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等向农村转移,使城市与农村依据各自优势进行分工与合作,从而使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城乡的协调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增强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使转移企业根据各地已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集聚情况选择转移地,形成专业化分工,避免因地方利益争夺转移企业而出现的产业同构、产业雷同现象的发生,并能有效防止市场无序竞争。
4.市场一体化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增加对东部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吸引力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2009年农业生产总值1495.6亿元,占全省GDP的14.88%,虽然比2008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水平4.3个百分点。安徽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增加对东部农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吸引力。
农民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城乡市场的分割有密切的联系。商品市场分割使农业生产的利润较多地留在流通领域,农民从农产品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较少,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要素市场的分割,一方面使一些资源不断从农村流出,如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因缺乏资金不能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又使一些资源不能从城市流向农村,如技术、信息、人才等,导致现代农业发展较慢,劳动生产率不能迅速提高,使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而市场一体化可以使农民和农业企业获得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二、安徽省市场主要表现
1.城乡市场分割
从总体上看,虽然安徽省城乡市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快发展,但受制于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使我省城乡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在市场建设和发展中各自独立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形成市场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业态先进、设施良好、体系完整、交易繁荣、管理严格的城市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是业态落后、设施缺乏、体系残缺、交易萧条、缺乏管理的农村市场体系。
2.地区间市场分割
尽管在地区间市场分割状态上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如杨格、郑毓盛等的研究认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自改革以来总体趋势是上升;而白重恩等通过对中国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整体趋势的考察,认为市场一体化水平近几年来有显著的提高[4]),但存在分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的动机,人们普遍的观点认为是财政分权和出于政绩考虑的原因。
三、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1.加快建立推进市场一体化的协作机制
由于市场是准公共产品,要形成一体化的市场,鉴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体制,有必要尽快建立各地政府间的推动市场一体化的协作领导机构,以前瞻、全局、互利的原则,在区域市场的布局与建设、市场规制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协调,并以规划为依据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
2.构建统一的市场管理体制
统一、开放的市场是竞争有序的市场,而有序的竞争会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5]。要培育和建立统一的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公平、自由流动,一是加快法规、政策建设,制定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特别是各地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方面,从制度上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依法打击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特别是在农村市场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以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二是要尽快消除行政性市场壁垒。各地政府应加快清理各地有关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对阻碍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规定尽快取消,要破除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6],消除限制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壁垒和各种体制性障碍。
3.统筹城乡市场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统筹城乡市场建设必须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由于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商品市场的发展,因此,要特别加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
其次,加强市场组织建设。市场中介组织是市场能够顺畅、健康运作的必要基础,其发育水平,也是衡量市场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大力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
再次,加强农村市场主体建设。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和权益均衡是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如果市场主体地位脆弱,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其利益极易受损,从而出现主体利益的非均衡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就是要赋予城市和乡村两大空间的各个经济主体以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实现城乡社会群体利益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增进。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协会及各种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的工商企业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4.加大为市场一体化提供公共产品的力度
良好的交通运输设施是区域间资源流动的物质基础,可以使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发挥,是区域经济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的先决条件。政府要加大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一是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安排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区域城乡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和联动发展。
二是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经济活动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依赖于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因此,要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信息网络,实现城乡信息资源的共享。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信息传播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影响了信息传播面和传播速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以尽快形成一个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信息网络。
[1] 唐雪凡.安徽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梯度转移理论为视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2] 柳思维,罗进华.城乡市场发展失调的制度原因及主要危害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6(2).
[3] A.Young1 The Razorps Edge:Distortions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ps Republic of China[J]1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4):1091-11351;郑毓盛,等.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4] 白重恩,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5] 王学力,王小飞.加快市场一体化促进“泛珠”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2005(5).
[6] 路小昆.市场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基础[J].经济研究,2006(1).
book=1994,ebook=152
F713
A
1673-1794(2010)03-0047-03
李朝林(1964-),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 HSK07-08D12)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