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2010-08-15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王李波廖建国
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王李波,廖建国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王李波,廖建国
讨论材料类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途径与措施,建议修订培养计划、强化毕业生市场竞争能力、优化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建设,正确处理基础工科课程群与特色课程群的关系,结合专业主干课程群和专业综合课程群进行特色课程群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对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所有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材料、信息和能源是21世纪的三个热点研究问题。近几年来全国材料类专业每年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为了让毕业生在大材料宽泛的研究领域中突出特色培养方向,凸显不同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方案修订,深入展开课程群建设,无疑是一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捷径。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扩招的趋势开始放缓,各校的招生规模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专业建设不利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于其他高校,这就面临缩减招生规模的问题。因此,高校教改工作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例如2009年河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已经开始要求发表的论文必须有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体现。在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能力,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特色,组建特色课程群,发挥本校学科优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一)特色课程群建设是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求
2l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目的也逐渐趋向于实用性和创造性,各高校专业的设置渐渐向宽的方向发展[1]。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如何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同时加强对学生自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完成本校材料专业的人才特色培养,必须由特色课程群的建设来带动。在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实习教学等环节的衔接,完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微观上,通过特色课程群建设,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宏观上,通过特色课程群建设,使培养体系更具科学性,更易组构专业的整体知识体系,避免课程设置过偏或过窄,这是培养计划修订面对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特色课程群建设是强化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材料学科的范畴很大,从其化学组成上可简单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有机高分子材料,并且还可在此基础上细分,其产业分类更加细化,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如何充分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同时完成基本专业培养,这是一个看似不对立,但具体操作却又很难兼顾的一个问题。在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过于细化,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性明显,虽然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使专业培养总学分数过多,无法全部安排,学生培养专业基础差,不利于学生就业后科技水平的继续提升;若过于基础,培养学术性人才的特性明显,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但应用技术水平较差,就业后无法在短期内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岗位需要,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综合来看,只有在加强基础课程培养的同时,大力推行特色课程群建设,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时,兼顾学生本人及市场热点研究方向,进行特色培养,强化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特色课程群建设是学科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的体现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工作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紧密不可分的。学科建设需要集中整合强势研究方向,构筑优势学科群,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协调学科创新体系,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带动相关科研发展,努力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突破,实现成果转化。整个体系中,学科建设促进了科研进步,科研进步导出成果转化,而科研成果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特色课程内涵,引导建设专业特色课程群,从而实现发挥科研强项优势,以科研促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特色课程群建设是学科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体现。
(四)特色课程群建设是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
特色课程群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教学团队,即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某方面能力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2]。不同于科研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的优化须以课程建设为主导方向,强化优势课程特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从而实现集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科研基地和科研项目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体现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最终完成特色专业建设。
二、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对策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群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材料学科的特点、高校区域研究优势、学科特色及教学团队等因素,广泛开展调研,深入进行论证,方可制定培养计划,并予以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2004年以前的培养计划制定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四大框架进行设计,在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中进行特色课程群建设,体现学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优势,以专业特色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课程群的设置上,努力协调好基础工科课程群、专业特色课程群、专业综合课程群等之间的关系,大力建设新型建筑材料、超硬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三个主要的特色课程群,并以此为契机建设具有合理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专业特色课程群须充分考虑与基础工科课程群的关系
材料学科因其自身的研究特点,与数学、力学、化学、电学、生物等学科密不可分,因此专业特色课程群须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这些基础工科前修课程群的关系,合理安排课程开设的时序,协调课程内容之间的前街。如《硅酸盐热工基础》课程为新型建筑材料特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开设该课之前,必须前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等相关基础工科课程,若开设在同一学期,则需考虑授课进度。再如《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前修的物理、化学类基础工科课程的授课内容,着力使重复讲解的内容课时缩短,增加研究进展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的研究动态及产业市场发展,这样才能使培养计划课时安排紧凑、有效,同时兼顾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关系。
(二)专业特色课程群须结合主干课程群和综合课程群建设
专业特色课程群主要体现的是学科研究优势及产业热点方向,材料学科的涵盖内容很广,内容细分之后,特色课程群的组成需要综合主干课程群和专业综合课程群来进行建设。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科方向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难度及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在课程群间选择教师和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特色培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综合占主导趋势,未来世界的人才培养是以综合取胜的时代,综合课程的开设取决于材料综合学科的发展,而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又直接从综合课程中得到体现,现代材料技术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因此,特色课程群的设置应该是综合化的:一是将内容相近,联系较紧密的几门课程合并,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或系列课程;二是课程结构综合化。
[1]杨利庭,等.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理科高分子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1997(2).
[2]彭瑶,等.高校教学团队在培养特色人才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11).
G642.3
A
1673-1999(2010)05-0177-02
曹新鑫(1979-),男,山西临汾人,在读博士,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1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何小芳,女,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管学茂,男,博士,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9-10-18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8JG03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