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学生“义气”体育课堂和技能“习得性无助”现象解析

2010-08-15赵宏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义气习得性蒙古族

赵宏亮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蒙古族学生“义气”体育课堂和技能“习得性无助”现象解析

赵宏亮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义气”行为和“习得性无助”现象在针对蒙古族学生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高校教学中.本文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几方面对以上两种助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提出相应对策,为蒙古族学生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蒙古族学生;义气;体育课;习得性无助

1 引言

蒙古族学生有着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社会背景,在专门为蒙古族学生开设的蒙古小学或者蒙古族中学进行学习.很大程度上,在单纯的蒙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形成蒙古族所特有的心理特征.“义气”和“习得性无助”是在蒙古族学生几种特殊的心理品质中的显性特征,尤其是在生活中或体育课中体现极为突出.“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然而在现代社会,“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更多的被狭义理解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就一种无知和盲从;如果说“义气”是“勇敢”品质的一种体现,那么“习得性无助”则完全倒向另一个边缘,对技能学习自信心的完全丧失.

蒙古族学生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在专门的蒙古族学校学习.而在进入大学阶段,大多被分流在类属蒙古族学生系科或者与汉族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在体育课中,常表现为“义气”行为,尤其是对于进行激烈对抗的项目时.诸如篮球课堂对抗赛中和足球课时对抗赛中,蒙古族学生经常会发生小团体团结状态,导致在体育课堂上发生争执.同时,在对蒙汉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过程中发现,蒙古族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部分蒙古族学生学习现代体育动作技能与汉族学生对比,相对缓慢甚至不能掌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动作技能习得性无助”.主要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蒙古族学生“义气”行为和技能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现象,都可能导致体育课无法完成.通过上课观察和课下沟通,主要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2 蒙古族学生“义气”行为和“技能学习无助感”归因

2.1 心理性诱导教学缺乏

蒙古族学生在蒙古族自有的体育环境中成长,如打布鲁、摔跤、骑马等等.在进入学校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接受所谓的“西方体育”这些泊来品,是需要时间的来进行心理上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心理上鼓励学生去接触项目也是归因之一.

2.2 对项目的畏惧心理

部分蒙古族学生来自农牧区,对一些体育项目接触较少,甚至从来就没有见过,从而对项目和器械产生畏惧心理.害怕接触项目,不敢于做动作.在上课过程中发现,敢于接触的学生很快就适应技能的学习,而不敢接触项目的学生总站在队后,甚至躲在其他学生的身后,逃避学习.学习动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修正、强化以及异化后的调整,才能有效的掌握动作技能.如果不敢于去接触,失去练习和强化的机会,从而导致技能学习能力越来越差.

2.3 语言的障碍

部分蒙古族学生在双语环境中成长的,对汉语的理解的较好.而有的学生是在纯蒙语环境中成长的,所以对较快语速的汉语授课,只能理解部分内容.从而导致在感性认识不足情况下,理性认识也很模糊.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不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折扣,放弃技能的学习.

2.4 教法过于粗糙

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忽略部分蒙古族学生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在授课过程中,动作技能的介绍不能很好的解析具体动作,示范整体动作流程,从而导致部分蒙古族学生对技能的了解一知半解,课下自我完成的难度自己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学生产生无助感也是常见,不可避免的.

2.5 体育教师“逃避”的过失

体育课教学中,是通过体育运动手段对学生的身心加以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部分蒙古族学生是接受能力较差的.但由于课程进度、懒于管理等各种原因,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作为“弃生儿”而被放置一边,自由发展;与其说自由发展,不如说放任不管;这种做法,毫不客气的说,是一种教师失职,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3 消除“义气”行为和“习得性无助”现象之对策研究

3.1 弱化“义气”行为,强化“自信”

学生“义气”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团结的一种表现,只是很狭隘.如果通过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课前纪律要求和课中协调以及课后辅导,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中的部分行为是无意识冲撞,而不是故意针对个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大量的进行运动,而不至于因为身体的接触而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同时,以较易完成的动作入手,使学生能够成功学会简单的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心理上给学生暗示,使“动作技能”习得性无助现象在动作学习过程中逐渐消除.

3.2 “罗森塔尔效应”教学中的应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这种效应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也是心理暗示一种说法.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在针对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对部分落后蒙古族学生给予关注,课下辅导,语言鼓励等方法,给学生技能学习的渴望,而不是学生没有放弃,而教师先放弃了学生.

3.2 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具体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时以及推进教学进度时,应该注意蒙古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采取分解法和完整法教学过程中,做到技术细节部分要着重讲解.同时,采用教学比赛或者课次考核等方式激励学生对动作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是需要耐心的细心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蒙古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态度.

3.3 双语教师的配备

蒙古族地区,双语教师是极其有必要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亲和力,也是传达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是动作示范和语言讲解的完美结合.所以,在针对蒙古族学生上课时,尽力采用双语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另外对动作技能的理解,通过本民族语言的感性理解更加清晰.在不能配备双语教师的地区,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力放慢汉语的授课速度,保证学生能够理解,以利于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免造成技能学习无助感的情绪,妨碍对学生身心的积极影响,起不到体育课所起到的教育作用.

4 小结

针对蒙古族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关注蒙古族学生体育教学动态对蒙古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课是以动作技能为手段对学生身心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学习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就更谈不上教育.所以,在体育课上从身心双方面对蒙古族学生进行积极影响,引导“义气”心理向“勇敢”品质转化,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和推动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小到体育课,大到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关注部分蒙古族学生技能学习的“习得性无助”,不是一个单一的身体问题,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够引起针对蒙古族学生进行教学的体育工作者以及蒙古族区域性基层体育管理者的重视.

〔1〕张力伟.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李洋.武术短兵运动发展滞后原因窥析及发展构想[J].搏击·武术科学,2008(5).

〔3〕肖进,李洋.思辩新课改下的体育“开放式”教学[J].体育师友,2010(10).

〔4〕王恒,赵艳玲.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分析与干预[J].2008(4).

G807

A

1673-260X(2010)09-0107-02

猜你喜欢

义气习得性蒙古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刘备的悲剧缘于讲义气
刘备的悲剧缘于讲义气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