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2010-08-15薛亚红郭文海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喻义喻体英汉

薛亚红 郭文海

(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薛亚红1郭文海2

(1.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动物隐喻,它们衍生于“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是思维的隐喻性及认知的体验观在语言学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及认知共性与差异的外在表现。

动物隐喻;概念隐喻;体验观;同质性;异质性

一、引言

动物隐喻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见于日常交际,文学作品及商务活动中。例如:“虎背熊腰”(人的身体魁梧强壮),horse p lay(喧闹的嬉戏),the great d ragon(《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魔鬼撒旦),fleam arket(跳蚤市场:经营廉价商品、旧货物和古物的露天市场)及“鹿王”(羊毛衫品牌)等。这些隐喻式词语表达以动物的特征和行为喻指人及其相关事物的属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鲜明的民族特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比分析英汉动物隐喻,解读其折射的英汉文化与认知的共性和差异,以增强对英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促进英汉翻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人是动物”概念隐喻

隐喻通常被视为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不断深入,对隐喻的认识已上升到认知层面。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是跨越范畴的认知过程,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法[1]。它通常由“本体”和“喻体”构成,包含分属不同范畴的两个认知域: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的域”和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源域”,前者是认识的对象,通常是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概念;后者是借助的对象,往往是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概念,这样,隐喻把不同范畴中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跨越范畴的映射实现语义特征迁移,实现对目的域特征,即隐喻本体的重新认识、分类及概念化[2]。

概念隐喻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 (structural m etaphor)、方位隐喻 (orientationalm etaphor)、实体隐喻 (onto logicalm etaphor)[3]。

“人是动物”是典型的实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做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4]”其隐喻结构并不复杂,其中,被描写的对象“人”为“目的域”,而用来描写的对象“动物”为“源域”,将动物习性和特征通过隐喻思维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的特性上,从而产生了认知隐喻意义。这种跨范畴的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人的身体经验,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易经》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思想及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在与动物的频繁密切地接触中,人类深刻认识了动物的鲜明形象、突出特征、独特习性,并对它们产生了爱憎、恐惧、敬畏或厌恶的情感态度,将其赋予人的一系列属性特征上,创造出生动形象的隐喻。

“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5],“人是动物”这种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人们通过对动物和人之间的相似法的比较而认识动物与人的特征,反映在英汉语言中便是丰富的隐喻式表达。其寓意深刻,生动形象,表达委婉幽默,语句凝练,言简意赅,浓缩了语言的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独特的文化心理,蕴涵迥异的哲学思想、认知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习俗等文化信息。除少数表达方式,如:有些人可以被称为 lion(狮子:勇敢的人)、初生之犊(小牛:勇敢大胆的青年人)外,大部分动物隐喻是否定的,贬义的。如:有些人被称为 o ld fox(老狐狸:狡猾的人);有些人被称为 cham e leon(变色龙:见风使舵或变化无常的人);有些人被称为scorp ion(蝎子:心肠狠毒的人);还有些人被称为lam e duck(跛脚鸭:原指一些失魂落魄的股票破产人,喻指他们精神溃散、步履蹒跚,状似“跛脚鸭”)。例如,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在其经典小说《名利场》中就有这样的描述:And that’s flatunless Isee Am erica’s ten thousand dow ry,you don’tm arry her.I’ll have no lam e duck’s daughter inm y fam ily. (除非我看到一万英镑嫁妆,否则我就不准你娶她,这件事是不能含糊的,我可不要一个破产经纪人的女儿进门作媳妇)。后来该词成为美国英语中的一个政治术语,用以指代任期将满而未能重新当选的官员或议员等,尤其是指第二任期已到最后两年的美国总统。其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大减,步履维艰,有如夕阳西下之人。这样,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行为、习性等映射到人的一系列属性上,实现了对人及其周围事物的认识。

除了上述由名词构成的动物隐喻外,英语中还有大量名词转化为动词性隐喻及名词转化为副词性隐喻等。例如:

Themo therw arned her son no t to m onkey w ith the television set.(妈妈警告儿子不要再鼓捣那台电视机了。)

He bu lled hisw ay into the cinem a.(他挤过人群走进电影院。)

On Sundays the fruitand vegetables at that superm arketare dog cheap.(周日超市的水果和蔬菜非常便宜。)

此外,人们还将动物的一些行为属性映射到人的行为属性上,形成了动词性隐喻。例如:

W hen he is angry,he always barks at his assistant.(他生气时常常呵斥他的助手。)

She paw ed frantically throught he drawers for m atches.(她拼命地乱翻抽屉寻找火柴。)

They are buzzing about the scandal.(他们在嘁嘁喳喳地谈论着丑闻。)

在以上各句中,分属不同范畴、概念域的词语he与 bark,she与 paw,they与 buzz构成搭配, bark,paw,buzz这些表示源域“动物”行为属性的动词用以描述目的域“人”的行为属性,从而形成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语义迁移,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从而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与人相关的事件或行为。

汉语中的这类动词性隐喻为数不多。例如:星期一个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左耳嗡嗡响。

三、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语义对比

(一)英汉动物隐喻的同质性

由于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相同的身体构造、感知器官、认知能力,相似的实践经验及类似的社会发展过程,使两个民族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多共性,也有一些相似的概念结构,对于动物有相似的感知和认知,因此,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具有很多同质性,即许多动物隐喻有同样的喻体和喻义。

英汉两种文化对于wolf(狼)具有相同的认知体验,喻指“残忍凶狠的人”,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动物隐喻 awolf in sheep’s c lothing与汉语的“披着羊皮的狼”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生动地刻画了表面温顺、友善,实际凶残的伪君子的形象。相似的例子还有:

as fastas a hare与“动如脱兔”;

as busy as a bee与“蜜蜂般忙碌”;

asp roud as a peacock与“孔雀般骄傲”等。

这种思维和语言文化上的同质性使等值传译动物隐喻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成为可能,也有利于英汉民族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二)英汉动物隐喻的异质性

尽管英汉民族对于动物隐喻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使用的语言系统迥异,其文化背景千差万别,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英汉文化呈现出诸多的差异性,体现在英汉语言中,便是英汉动物隐喻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喻体相同而喻义不同

不同民族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造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同一事物相同的概念隐喻反映在语言中却是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经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影响,英汉文化中许多动物具有不同的隐喻意义。

龙历来是汉民族的图腾形象,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也是吉祥和成功的象征,中国人还素以“龙的传人”自称,汉语中有“龙凤呈祥”、“龙马精神”、“卧虎藏龙”和“望子成龙”等褒义的隐喻表达。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长有双翅,会吐火”的怪兽,在《圣经》故事中,撒旦被称为 the o ld D ragon,是邪恶凶残的象征。若说:Hermother isa real d ragon.则意味着“她的妈妈非常凶狠,对她看管很严”。可见,英汉两种语言中关于龙的隐喻表达都有相同的喻体形象,但喻义完全不同。

同样,山羊在英汉语中喻义也完全不同。英语“goat”是好色、淫荡的典型,而在汉语中却代表博学之人。这就是为什么国内畅销的“山羊”牌闹钟到英国后却无人问津的原因[6]。

2.喻体不同而喻义相同

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在认知、思维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表达认知的结果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在英汉动物隐喻中,有些隐喻虽然借助的喻体不同,却表达出了相同的认知结果,在表述内容、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动物隐喻的喻体选择常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在汉语文化中,牛是人们图腾崇拜的对象,也是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强壮的象征,又是拉车耕地的力畜,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英语文化中,在古代作为主要使役工具的马自然成为吃苦耐劳,强壮的象征。因此,as strong as a horse与“力大如牛”,talk horse与“吹牛”具有相同的喻义;同样,shedding 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假慈悲)与“猫哭耗子”;as tim id as a rabbit与“胆小如鼠”也都是借用不同的动物形象表达了相同的喻义。

此外,由于地域环境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英汉民族在对行为、事物、观念上的取向也存在差异,同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缺乏相应的隐喻意义,即动物隐喻在另一种文化中还存在不对应、空缺现象。在汉语中“鸳鸯”(m andarin duck)喻指“夫妻,爱情”;“鹤”喻指“长寿”;“杜鹃”喻指“悲思”等,英语中却没有相应的动物隐喻。同样,在英语中turkey(火鸡)喻指“无用的东西”、“不中用的家伙”;ostrich(鸵鸟)喻指“做事藏头尾,回避现实的人”,在汉语中也没有相应的隐喻表达。

四、结语

动物隐喻根植于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其隐喻表达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两个民族在地域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审美情趣、认知体验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英汉文化的平台,使其视野在语言学习中变得开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其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把握动物隐喻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习得英语语言与文化,为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把握动物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选择恰当翻译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1]杨忠.英汉语义认知基础对比研究的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3.

[2]张广林,薛亚红.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86.

[3]Lakoff,G.&M.Johnson.M etaphorsW e L 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9.

[5]Kovecses,Z.M 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24).

[6]项向东,王茂.英汉动物隐喻的跨文化研究[J].现代外语,2009,(8):244.

2010-11-25

昌吉学院课题(2009YJ005)

薛亚红(1966-),女,黑龙江友谊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H 03

A

1671-6469(2010)06-0070-03

(责任编辑:代琴)

猜你喜欢

喻义喻体英汉
比喻让描写更形象
中英动物隐喻差异之解析
英语果蔬名称喻义举隅
从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狗”喻义探究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喜马拉雅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