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制度经济之风帆,建草原发展新秩序——评《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2010-08-15李春林
李春林
(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草原生态系统不仅提供了大量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的畜牧产品、植物资源,还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尤其是干旱、高寒和其他生境严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特殊生态意义。实践证明,中国天然草原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带,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而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草原生产力的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到农牧民增收,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草原生态系统在长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对自然因素的干扰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和自然恢复能力,而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却极为脆弱,尤其是人为破坏一旦与自然灾难交织在一起,草原将以可怕的加速度退化。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2007年 2月 9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统计,全国90%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和石漠化,草原生态环境仍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
有鉴于此,既要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的有效而快速的发展,又要切实妥善的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利于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理念正为广大业者所接受。内蒙古农业大学盖志毅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忠实的倡导者和力行者。盖志毅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草原经济问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具有独到见解和诠释,《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一书(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5月出版),就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慎思之作,也是草原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一、独辟蹊径,见解直陈
目前,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成因和解决对策的研究,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入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的还较少。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只需要自然科学就能解决,而不是一个制度问题。因此,沙漠学、草地学、地理学、林学等学科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尽管我国实现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是成功的,而且其中有些是我国人民或科技工作者的首创,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可是无论多么新和多么好的耐旱牧草品种都未能改变草原越来越退化的现实。因此,作者直陈其说,认为草原退化问题,是不当的社会经济行为,即不合理的制度施加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后导致了其严重退化的后果,指出人类设计有效的制度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现实选择。作者的观点,在今天无疑是有符合实际和有说服力的。
二、弥纶群言,研精一理
作者通过对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绝大多数研究者在分析造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原因时,大都列举出诸如滥垦、滥伐、滥采等原因,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研究缺少整体制度视野和综合系统思维的研究与分析。可是“对退化土地的改造和再生,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且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有关的问题”,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作者以草原生态的环境保护与制度经济学的全面耦合为突破,努力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融合。力求精研于此,从实践角度提出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制度成因,设计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以供决策参考。作者首先从产权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切入研究。明晰了草原产权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作用,剖析了我国草原产权产生的缘由,探究了我国草原所有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厘清我国草原所有权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探讨了产权制度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局限性和解决对策。其次,从牧区微观组织层面创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主要通过组建牧民合作社、推广家庭牧场和打造企业等途径建立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机制。再次,从正式约束层面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主要是深入挖掘了正式约束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负面作用,并设计了防范措施。最后,从非正式约束层面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主要是讨论了非正式约束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选择、继承与吸收合理的非正式约束问题。
三、躬行亲历,臻于至善
为了能说明制度与草原环境保护的关系,作者收集了大量与制度相关的草原生态保护案例,并躬行亲历,采用了一般统计数据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期研究成果的完善。作者曾经到过内蒙古许多地区进行广泛调研,在内蒙古的通辽市调查了扎鲁特旗等 5旗,在乌兰察布市调查了四子王旗,在赤峰市调查了巴林右旗、在锡林郭勒盟调查了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等等。大量事实、数据的利用和分析、综合,对结论的凝练、抽象和提升都不无增益。
四、承接古今,贯通中外
恩格斯说过,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科学。因此,作者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分析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退化和草原产权的变迁,从而,明确了制度失衡下的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的事实以及明晰了草原产权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由于蒙古国的草原与内蒙古的草原自然环境极其相近,所以秉承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之理念,使两者在研究中加以比较,以求寻找不同制度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制度安排的差异。并以全球的视野,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专门阐述,以利于我国很好的借鉴国外恰当的草原产权制度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形式。
总之,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野、条分缕析的缜密探求,对制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本书能够使读者从书中汲取充分的科学营养,值得向读者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