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

2010-08-15刘向辉符海平

关键词:异化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刘向辉 符海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浅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

刘向辉 符海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二十世纪中六七十年代,以本·阿格尔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由“异化消费”而引起的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本文主要阐释异化消费的内涵、提出的背景,异化消费的表现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以及异化消费理论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学的关注始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阿道尔格和马尔库塞,之后经过威廉·莱易斯和本·阿格尔的发展,最终创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The Ecological Marxism)一词来源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本·阿格尔,他在1979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期望破灭理论和稳态经济理论,形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为现代资本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理论思考。从马尔库塞、莱易斯到阿格尔一直在关注并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消费问题,并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异化理论。

一、异化消费理论的内涵及成因

(一)异化消费理论的提出

“异化”一词原本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常见的一个术语,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它的客体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已力量。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出发来研究异化,把异化归结为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但是,他认为的人的本质是人的“类”,即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因此,异化理论第一次在费尔巴哈那里获得人本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的。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异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已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力,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P5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充满着种种异化的社会。阿格尔指出:“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2](P494)在生态危机理论中,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因此,参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构造出当今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

异化消费理论的提出有两个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是进入后工业文明之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通过控制消费行为对无产阶级进行的经济、政治和心理控制的加剧而异化消费理论就可以很好的描述分析这种现象;二是在资产阶级设法延长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的背景中,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将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批判延伸到消费领域,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消费异化的本质及作用。同时,异化消费也有不足之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过高地看待了消费行为的社会政治功能,给人一种印象:“全是消费异化惹的祸”。他们认为,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已经过时,要用生态危机取而代之。

(二)异化消费的成因

二十世纪为什么在西方工业社会出现异化消费现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诱使人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异化消费,它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越来越膨胀,有可能超过自然界所能承担的限度,不仅加剧了异化消费,分裂了人的存在,而且污染了环境,造成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现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人的固有本性是造成异化浪费的主要原因。

1.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追求最大利润的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起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一方面,依靠高科技,工人生产的产品也就越来越多,资产阶级为了能得到更高的利润,利用广告、报刊、杂志等传播工具刺激和引导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通过向社会提供奢侈品而不是满足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福利制度的完善和消费贷款等货币政策的改善使人们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在消费领域获得创造性和自由。异化消费是一种以满足“虚假需求”为特征的“强迫性消费”。大量的消费品满足的并不是人的真实需要,而只是一种被人为刺激起来的“虚假的需要”,消费与人的真实需要己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人们对大量消费品的需求并不是基于自己的真实的需要,而是基于经济的需要,又被广告刺激和操纵的人的虚假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强迫性的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已成为消费社会中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动力与目标,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求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3](P5)

2.人的内在本性。当代社会,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便大肆过度消费。而其他人在不愿落后的心理支配下,竞相攀比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消费的已经不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只是在消费一种符号,消费着物品的“牌子”。在弗洛姆看来,正是人的动物性的基本欲求之外的其他的内在的精神需求才是产生异化消费的真正原因。他讲到“与动物形成鲜明的对照,……饥、渴和性的冲动得到满足以后,他的最迫切问题并未解决,而是刚开始露头。即使人的饥、渴和性的追求完全得到满足,也并不因此感到幸福和快乐,还要不断追求别的东西。”[4](P322)也就是要追求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满足。弗洛姆认为植根于人的生存两歧的内在的精神需求,其中主要是人的关联和超越的需求是产生异化消费的根源。马尔库塞说:“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复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5](P10)同时,当代西方社会盛行消费主义大众文化,通过大众媒体倡导消费主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通过广告、社会舆论等控制和改变人的消费选择,这就必然导致“异化消费”,消费成了人们躲避现实痛苦与不幸的避难所;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则取决于消费物品的“多少”,等等。在这种消费心理支配下,消费成了一种病态行为,一种对物品的无度的索取和占有,而这种占有又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这些都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异化消费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后果

马克思在书中提出异化劳动使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已的对象的关系。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他自己所得的劳动产品越少。“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异已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1](P52)同样,西方马克思主义指出,异化消费给人造成了异化的心理,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也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一,人的自我异化。“自我异化”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里指:“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这是自我异化”。[1](P55-56)在现代社会,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和追求奢侈消费的快感,人们花大量时间工作以获得更多的金钱用于消费,消费像无形的枷锁,囚笼着每一个追求它的人。人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一切都变得高速。于是产生了一个悖论:高速本身是为人类节省时间的,但实际上人们为了跟上“更新”“、换代”而变得更加忙碌。被金钱物化的幸福让人们无节制地挥霍物质,快感过后人们发现情感空间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增加,闲暇和真情成为真正的奢侈品。人们的享受比从前多,但明显不如从前快乐,正是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追求影响着人们获得真正的快乐,不堪重负的人们在异化消费的怪圈中将会逐渐迷失人的本质

第二,物质消费的过度。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大自然进行索取的能力增强,人类的消费欲望迅速膨胀。布热津斯基在《大失控与大混乱》一书中,不无忧虑地指出,一股追求纵欲无度的精神空虚之风开始主宰人类的行为。界定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的下降和对物质商品的强调,两者相互结合就产生了行为方面的自由放纵和动机方面的物质贪婪,这种物质贪婪以过度消费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我们看到现代社会一方面是越来越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大规模的商品消费,这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现代社会发展方式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这个社会中,浪费式消费成变成一种日常义务。”[6](P30)在消费社会中,人的一切行为、人本身都发生了异化,人不仅作为劳动力,而且表现为形形色色的商品。马尔库赛说:“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复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5](P10)

第三,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根源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讨论生态危机的根源时,敏锐地注意到当今社会现实中扭曲的消费观和消费主义的风气,他们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通过这个概念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并把它归结为人和自然的日益恶化的因素之一。在利润推动下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不断扩张,使物质生产出现了“过剩“,为了维持资本的继续增值,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消费变成了新的生产力,“不消费就衰退”渐成共识;经济增长不断刺激消费,而鼓励消费就是不断地扩大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不断地将奢侈品转化为“必需品”。同时,人们在人类高歌猛进于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大旗下,潜在的问题终将凸现,甚至将导致一场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消费主义助长了人类的恶意消费或异化消费的意识,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匮乏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造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三、走出异化消费的途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范例进而扩展成为全球理想的经济无限增长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了人的异化(包括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和异化需要)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生态危机。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提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商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2](P486)

第一,改造人的价值观念,走出异化消费意识。异化消费的形成,从个人方面来说,是出于炫耀的心理。弗洛姆指出,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将异化消费转变为人的消费,我们就必须改变产生异化消费经济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将生产引向那些现存的实际需要还未完全满足的领域,而不是那些人为制造需要的领域”。[4](P314)精神性消费是现代人类消费生活发展一种趋势,“精神性产品……对这些产品的消费,和对一般的物质产品的消费不同,它往往需要对这些产品价值的领悟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素养,需要一种道德的领悟能力。”[7](P230)因此,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准、精神素养是克服异化消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人们生态观念、生态意识的转变,树立生态消费意识。纠正以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建立生态社会意识,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下的健康发展。

第二,关注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由于人们的异化消费,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改造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复原能力,因而生态危机开始产生。生态的恶化要求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就必须深刻反思和有效遏制来自于我们的异化消费,这是地球发出的对人类的最后一丝希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术界、生态界、环保组织(政府的或是民间的)提出了“绿色消费”这一消费新模式。绿色消费,即消费物的生产、开发必须符合生态标准,跟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复原能力相协调,人们对消费物的消费没有给人的健康带来威胁且通过对它消费所排放的废气物没有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首先有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其次有利于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最后是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以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为例,深刻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8](P383-384)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消费异化与生态异化联系起来研究,对我们认识消费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论,也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瑕疵。他们没有认识到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而是错误地将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的普遍矛盾当作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认为只要克服了消费异化,就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迎刃而解,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认识到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只是一种从属的、派生的危机,它与经济危机性质迥然不同,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用生态危机来取代经济危机。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消费异化的研究有其合理性,它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德〕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加〕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王瑾,梁树发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美〕弗洛姆.弗洛姆文集[M].冯川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强以华.经济伦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刘向辉(1980-),女,硕士,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符海平(1982-),男,硕士,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价值论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