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2010-08-15葛敬豪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关键词:居民消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

葛敬豪(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葛敬豪(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作用

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驱动力和最终目的,它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的消费对全社会消费举足轻重。但近十年农村居民消费占全部居民消费的比重下降了14.2个百分点。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对于贯彻与落实党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方针,拉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必然拓展农村市场的能量和容量,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完善,促进农民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强,强化市场经济规则在农村市场的作用力,从而加速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步伐。而农村流通网络的健全,农村流通秩序的规范,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也必然进一步激活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范围。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流通组织规模小、数量少,商业网点分散,农民购物多以流动的集贸市场为主。各类商品供需信息不通畅、不及时。部分农村商品市场环境混乱,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则在农村市场作用力较弱。由于农村市场购买力低,商品运输成本高,大多数工商企业把产品市场定位在城镇,把经营方向定位在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上,没有考虑城乡居民收入、消费需求、消费水平的差异,农村市场许多商品在品种、价格、功能、档次以及外观上不能适应农民的需求,难以激发农民的购买欲望。由于交通与运输工具不方便,经营管理服务理念不到位,售后服务差,使农民购买大宗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时存在着种种顾虑。农民消费者权益没有规范的制度保障,假冒伪劣案件时有发生,如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质次价高的农机产品家用电器等等。农民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投诉无门,或单笔交易量小、索赔成本高,极大打击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农村消费环境差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瓶颈,因此加快农村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发展与健全面向农村市场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流通体系,规制农村市场秩序,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是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当务之急。

必须畅通信息渠道,以及时反馈农民的消费需求,引导生产企业根据经济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农民的消费特点,设计和生产适应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建设以城镇为龙头、乡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流通网络体系,鼓励城市大型零售商贸集团向农村扩展,在农村市场展开公平竞争,推动农村商业流通体制向城市化方向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填平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的沟壑。

要大力整顿农村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管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严厉打击用假冒伪劣产品欺农骗农的行为。切实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利农惠农政策,如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等等,并同时健全与配套售后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的宣传力度,向农民讲解宣传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建立农民消费者的投诉平台,鼓励农民消费者勇敢依法捍卫自身权益,而少采取不再消费的消极抵抗方式。

完善的农村商业流通体系与良好的消费环境,必然激发农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实现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与与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为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开辟了道路。转变农民消费观念,鼓励农民超前消费是消费信贷向农村扩展的前提条件;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机构、范围等的扩大必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全又必然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远期消费,实现超前消费,扩大即期消费。

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体制改革。国家政策偏重于支持生产性信贷,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用于生活消费的信贷很少。长期的“重生产,轻消费”的信贷政策造成生产挤消费的状况,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始终处于紧缩状态,抑制了农村生活消费领域的购买力。

农民的住房与子女教育消费占支出的绝大部分。由于建材价格与房价持续上涨,使农民倾其毕生积蓄,举债建房,产生了住房贷款需求。目前在校高中生一年的学费生活费约0.6万元,大学生四年学费和生活费4万元左右,产生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需求。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的信贷需求来自于对农业科学技术、汽车、农机、家用电器更新与新兴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城市居民增长缓慢,因此这些消费需求的满足需要信贷的有力支持。

另外,自然灾害给农业与农民造成的损失需要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来补偿。由于农村居民缺乏个人信用担保,商业银行与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对农民“惜贷”。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使农民的信贷消费与超前消费难以实现,同时也制约了即期消费。

要继续加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支农投入。财政支持的有限的农业建设项目,需要由金融资金来弥补其缺口,金融机构应增加农业信贷资金比例;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在农村普遍建立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网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稳妥地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完善农村的消费信贷制度;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和激活农民信贷消费,影响农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提高农民的超前消费能力。转变目前农村自我积累型的消费模式,适时适度引导农民消费模式向信用支持型方向发展,加快农村信贷资金流通速度,增强农村金融资本经济活力,以促进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三、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相互作用

在农村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中,传统价值观念改变引起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农民家庭发生的各种变故等等的风险增大,农民为抵御各种风险的预期支出也只能相应增加。尽管政府出台了不少扩大内需的利农政策,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全体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仍有不少后顾之忧,成为扩大农民消费的制约瓶颈。只有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为农民群众筑起一道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削弱防范未来不确定风险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才能鼓励农民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呈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远远落后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家庭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等的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为支撑,以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使以单个家庭为基础的、依赖土地为生的生活方式与保障方式承受极大冲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养老保险已在各地推行,但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与老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仍十分突出,许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教育收费的增加也抑制了有子女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动机。

我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正在建立建设之中,政府的社会保障资金有限,使享受到社会保障金的农村居民人数不多。政府政策性社会保障资金偏重于贫困地区与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民自然仍以传统的家庭储蓄作为自我保障方式,采取紧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的行为,在农民的储蓄意向中用于养老、医疗、预防意外支出占绝大部分,使许多潜在需求不能转化成即期消费,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各级政府应把向农村居民提供社会保障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广覆盖原则,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加快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等制度。积极发展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多渠道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使广大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对贫困村民与则采取特殊的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保障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

应向农村地区发展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尽力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差距,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监督维权体系。通过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消费安全感,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提高农民消费信心,增加农民即时消费,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与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要求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的消费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必然推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完备的农村基础设施和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提升农民消费层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

目前有的农村地区输变电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供电能力不足,电压不稳,电价高于城市;电话线路不畅;电视信号弱;一些地区供水不好;缺乏有线电视网络,使家电产品不能在农村广泛应用,或难以升级换代。许多地区道路建设的跟不上,使得轿车、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市场难以在农村打开,农机市场也难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贫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教育消费需求。许多农民能消费得起的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等,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短缺或不配套,不能进入农村市场,使潜在的需求无法成为现实购买力。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非均衡性,财政投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并且大都用于江河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直接用于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基础设施很少,硬件落后直接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与消费层次的提升。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均衡化,靠农民个人与集体难以承担,要求政府承担起这个职责,调整公共支出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转变为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金融信贷资金作支持、集体与农户共同承担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利用多元投资修建农村公路,为农产品的运出和机动车进入农家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做好农村电网改造的配套工程;通过扩大电讯网络覆盖面来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增加农民电子产品消费;加快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网、水路的运营质量,降低电价,为更多的耐用消费品进入更多的农户家庭提供必要条件;建设农村文教娱乐公共卫生活动的硬件设施,扩大农民文化教育卫生消费。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就业效应与消费效应,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的硬件环境;有利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劳动岗位,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消费结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实现促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加快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五、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人口全面发展的相互作用

消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结合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消费质量、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文明与进步,能从多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①消费层次还较低。温饱型消费占绝大多数;小康型消费比重偏低;富裕型消费为数很少。②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民积累的钱主要用于盖新房,娶媳妇,供子女上学和购买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对农业技术、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文化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极小部分。③消费观念落后于城市居民。传统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和省吃俭用的消费习惯抑制了农民消费的扩大,经济、实用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④非理性消费与愚昧消费。农民在生活上十分节约,但在人情往来的礼仪消费、婚丧嫁娶等方面奢侈浪费,有的甚至在搞封建迷信、赌博活动时不惜花费大量钱财。

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所在。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政策引导,提倡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科学消费。引导农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学习适度合理的现代消费方式。帮助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习惯,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质量与消费水平。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增加科学文化消费,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激活农民文化、教育、旅游方面的消费需求,丰富和活跃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有利于农村人口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随着消费结构中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与科技含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会不断提高,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与农村的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相互作用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以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基础。农民收入的增长必然扩大农民消费范围,提升农民消费层次,并可以通过示范效应,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农民为了实现增产增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程度,从而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迈上新的台阶。

在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偏低,这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性原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①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专业化程度低,使农副产品成本价格偏高。②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③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与信息渠道不畅,供不应求的农副产品不能及时进入城乡市场,供过于求农副产品价格压低至成本。④部分乡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来自乡镇企业的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减缓。⑤农民负担重,各种名目的摊派、收费、集资等,导致有的地区农民增产不增收。

因此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要提高农业机械化与专业化程度;发挥地区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生产链,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协调农副业的产业结构比例,扩大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原料种植;发展水果、蔬菜、花卉产业以及畜牧业、水产养殖等等;发展农村商业、运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催生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要帮助乡镇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以更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搞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与商品经济规则,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生产能力。建立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能及时了解农业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与各种市场信息。加快农村公共品供给、监管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以农民收入的增长为前提,而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保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又必然进一步提高农民购买能力,实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从计划体制下的供给导向型转为需求导向型。而需求导向首先是消费需求导向,占人口60 %以上的农村居民对国内商品的消费需求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拓宽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瓶颈,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激活农村居民对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需求,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力与农业劳动生产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民消费需求扩大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之间的良性循环,进而才能实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整个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快速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1] 金晓彤,盛亚军.有关农民消费问题的讨论综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4):67-71.

[2] 岳志勇,潘振华.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及建议[J].河北金融,2006(3)30-32.

[3] 许春,陈茂学.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关系[J].江苏农村经济,2007(1).

[4] 储德银,经庭如.促进消费需求的公共财政政策探讨[J].消费经济,2007(1):11-14.

[5] 樊元,王立治.转型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0-22.

[6] 韩俊.中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roadening Rural Consumer Demands and Deepening Rural Reform Economic System

Ge Jinghao

There ar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ral consumer demands and rural distribution system reform,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rural public products supply system reform,all-round development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farmers'income increasing.It is necessary to broaden the rural consumer demands and improve its interaction with deepening the rural reform economic system.

rural consumer demands;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interaction

F320.2

A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2009B136)

葛敬豪(1953-),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