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理性反思
2010-08-15胡发稳李丽菊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胡发稳 丁 颢 李丽菊(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科学技术的理性反思
胡发稳 丁 颢 李丽菊(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伴随着它的进步和革新,人类的生活、价值观、伦理道德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促使人类不断地反观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效果。科学技术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人类无限追求科学和革新技术是为了“物欲”和“心欲”的最大满足。评论科学技术时,应有系统论的思想和辩证的观点。
科学;技术;反思;态度
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过程的背后却隐含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变更,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成了生产力的要素,在当前又把它推崇到“第一生产力”的高度,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发明的类知识体系和物质手段,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意识施加影响和作用的中介和工具。科学技术的状况决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成社会秩序新的平衡,迫使人类自我意识的反思和道德的进化与提升。就此而言,在探讨科学与技术或科学技术给予人类的效能和功用问题时,应包涉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对象——自然、社会、意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能一概而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科学技术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和广阔美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又为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造成自我毁灭提供了条件,给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既是福星,又不是福星;既是祸患,又不是祸患。它把“友性”和“敌性”、“非友性”和“非敌性”集于一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1]。这一论断标榜了科学技术的价值两重性,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价值对立的两极是可等量齐观的,还是存在权重大小之别?可能的答案有多种,但科学技术于自然、社会和意识而言,它的形象是什么,扮演了什么角色?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科学技术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
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科学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这是对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肯定,且这种作用在人类生活的各种领域里会更加凸显。
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效果的客观判断,还需对科学和技术作出明辨。词源学讲,“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scientia”,意思是知识,求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科学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有技能、技艺、能力之意,是社会活动的工具和技能系统;是各类工具的发展、制造及其有意义的运用;是根据对自然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它设计和使用各种复杂工具和器械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技术的解释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或技术装备。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它侧重于脑的范畴;技术则是人类征服自然、世界的一种工具、手段,是由操作行为建筑的体系,它侧重于手的范畴[2]。总起而言,科学是一类知识体系,技术是一套含有经验知识的操作程序,是工具理性。科学是理论形态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科学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世界,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可能,而技术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即把可能变成现实,使之适应人类之需。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与需要的研究。[3]也就是说,技术与科学是辩证的统一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包含着科学。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是科学与社会的中介或“跨界线”的部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保障。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所以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就此而言,科学和技术可以“合二为一”为科学技术。这些分辨表明科学技术只是人们为了解释世界或解决问题的方便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或符号系统,它对一切“客观存在”而言都是中性的,它本身并没有价值负载。因此,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创造和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伦理道德等社会和精神危机问题,本质上是因为人类自身的进化能力的限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的不协调造成的,而不应简单地归因为科学技术的结果。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探索与改造的逐步深入的历史看,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得人工自然的范围逐步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性能越来越完善;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和进步,促使人类由一个文明迈向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社会。但科学技术的实质还是人类借以利用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源泉和工具手段,它本身不具备价值判断,是人类从满足自身需要程度的角度赋予它社会价值评判的。所以离开了与人类需要相联系的价值标准,科学技术给人类的既不是福也不是祸,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
二、人类无限追求科学和革新技术是为了“物欲”和“心欲”的最大满足
当今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但也使人类恐慌地看到了与之俱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核战争危险以及高精尖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冲击。也就是说,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或运用,会导致地球上能源枯竭,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一些国家有可能制造核武器来威胁人类,或者发达国家可能利用先进的科技实力控制、主导发展中国家;造成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机。这本质上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的工具性行为而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或考虑不全面造成的,这些对于人类而言的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是从人的存在状态角度作出的评判,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人的生存困境。而利用科学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只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利益和心理需求的获取方式。
从人类的发展史看,劳动和语言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劳动的方式获取物质资料,使得人类与动物相区别。在劳动过程中发明的各种改造自然界的工具,延伸了人的机能,提高了人类物质资料生产效率。正因为劳动实践中的工具发明和技术的应用,人获得了必需的生存物质资料。又由于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语言的催化下,人与自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人类凭借语言的经验传递和交流功能,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为知识系统的形成和科学研究准备了物质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技术或工具把自然界的原始能量形态转换为可资人用的生存物资,改善了人的生存环境,人种得以发展和延续。但由于自然界本身自成系统,其中的非再生资源有限,这与人的生存质量的日趋提高构成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为了满足人的更大生存物质需求,就得革新科学技术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个拉锯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了能源转换器,人类获得了“物欲”的满足。而其中的科学作为一项探索未知的事业,是人类求知天性的表现和内在心理需求。但对特定个体来说,其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条件下进行认识,他或他们所获得的科学理论只是对某一领域的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相对的认识,且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对世界的解释能力是有限度的,无法穷尽所有问题,科学理论就得不断完善。在对问题的不断探索中,人类认识得以深入,心理需求得以满足。
总之,科学技术不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是人类目的性行为的中介,具有知识和工具的属性,实质上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它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意味着人类智慧的提高,认知自然的能力的增强。人类追求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并以它为工具,这主要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物质需要的一种方式,进而促成了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三、科学技术效应及其发展的辨证观态度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自然的属性,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价值观、道德等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变化,为它们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并促使人对相应的问题作出新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作用及其效果的好坏是以人的自身利益损害与否来衡量的,而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负载大小(对人而言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贡献度,非科技本身)。当前,人们往往把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它的效果等同于科学技术本身进行“是非”、“善恶”评论,忽略了人在行为活动中的目的性、动机等人的自在因素和局限性,以及科学技术产生的环境条件——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通达和协调程度。因此,评论科学技术时,应有系统论的思想和辩证的观点。
首先,分清科学技术的效应来源。科学技术的效果是科学技术作用后的、与人的价值观相联系的、并通过社会价值的要求与标准而评判的产物。换言之,科学技术的效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划分科学技术正效应和负效应的主要依据。科学技术效果和主体之间的转化则导致科学技术效应的转化,也就是说,不存在绝对的科学技术正效应或负效应,二者相互依存,统一于科学技术的效果之中。总起来说,科学技术效应的根源有四个,一是人的自在因素和固有局限性。除了人行为中的恶意动机和反社会反人类的目的等外,人类的不同群体的价值标准的相对性影响着对某一科学技术效应的评判。如核技术及其产品,既是人类新能源的产生途径,也可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残忍武器,这取决于价值主体的视角。另外,它也是人类认识局限性和人类活动目标的多元性的产物。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成果的经验总结和物化,但这种认识在“共时性”层面上表现为局部性、相对性,它的适用范围是有边界的。超过这个限定“边界”而放大它的功能,就会产生“边界扩大”效应,表现为谬误或牵强,事与愿违。除此,人类的活动目标是多元的,它的各种指向构成一个有机的目标系统,这就决定人在选择自己的目标时,常常处于“非此即彼”的动机冲突境地,价值难于周全。二是科学技术的固有缺陷/固有负效应。科学技术中的科学规律是揭示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形式,但它作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只是对客观规律的有效近似或事物本质的概率性把握。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类为获取生存物质资料和解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其本质上是一种自然界所蕴藏的能量转化器。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一个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任何过程都一定伴随着系统的熵增加,是不可逆的[3]。也就是说,这个转化过程是以消耗更多自然资源(能量)为代价才得以运转的,这也就加速了有限自然资源的耗竭,给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压力。三是对科学技术经济价值的无止境追求。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是“最小投入以获最大收益”,这也是人类目的性行为的经济原则。在这一原则下,只要科学技术的固有负效应处于可以接受的底线,人们就会倾向于接受它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作为提高人类活动效率的基本途径,其本身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四是社会制度不健全或落后的产物。由于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的差异所导致的社会分工、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科学技术受益者的个体化与受害者的大众化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进而促使社会一方面处于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另一方面又形成对科技的依赖性,二者的对立冲突造成了一定的资源耗损或环境污染。
其次,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的产物,其本身与价值无涉。科学技术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尖锐问题,如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个人隐私、网络色情、信息垃圾、网络成瘾等网络伦理问题,人工选择、优生技术造成的生命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问题。这些技术本身并没有所谓的“伦理问题”,只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出于自身的动机、目的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违反了人类公德。但这本身却可促使人们以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审视现有的规则章约,进而促使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科学技术自身没有什么“善恶”之分,是价值中立的,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从一定价值取向出发所形成和构建的人类文化精神和技术知识系统。它被用于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生产的同时,还为人们的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去除人的行为活动价值取向和标准外,它本身只是一种客观存在。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系统论和辩证的意识。从科学技术负效应的来源看,人类要彻底消除这种效应的奢望是没有科学与哲学依据的,但从人类社会制度,使用技术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等人为因素考察,部分消除或减轻技术负效应是可行的,且这种设想已被科学技术进步的实践所证实。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社会的科学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的精神和物质保障,社会还应加强对人类非善意使用技术行为的控制和严惩,以基础教育为阵地,对人们贯穿终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发展科学技术中,要有辩证的观点。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必要的,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是万能的。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只要依靠科学技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就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同样没有理由相信,限制或遏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自由”。应该把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转向对科学技术的审慎应用,而不是把我们目前的危机归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4]。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既要综合考虑各种社会和人自身的因素,也要辩证地对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效果,以减小因其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应有发展的眼光——积极发展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科技,发明新的方法取代对社会产生负效应的本身有缺陷的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待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悲观也不乐观盲动,不盲目地反对进步,但要反对盲目的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中的能动调节作用应该是人类的最终必然选择。
[1] 农猛吉,卓阳标.试论科学技术进步的两重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1(6).
[2] 薛民.哈贝马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评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3] 李思孟,宋子良、钟书华.自然辨证法新编(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5.
[4] 马会端,王志平,彭兴华.技术形象的后现代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04,16(1).
Rational Reflection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 Fawen,Ding Hao,Li Liju
As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otive power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With the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m,humans'life,values and ethics have been changed a lot,meanwhile,which also prompts us to continuously think about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technology;reflection;attitude
G30
A
胡发稳(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发展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