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0-08-15江智利杨颖
江智利,杨颖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江智利,杨颖
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讨论“机制”、“形式和内容”与提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联系。以机制为关键,注重形式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机制、形式与内容
随着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教师为英语教学活动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受到挑战,绝大多数教育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开始提倡以学习者(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因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成为广大英语教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与自主学习联系十分紧密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是大学英语研究者和教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必须思考的的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走向国际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学研究者从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向行为主义范式转向建构主义范式,就为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机制:维系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的法宝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语言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重组后的各种语言,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依赖于它所处的语言背景。而这种意义的建构过程并非是语言学习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这样就使得人们相信外部学习环境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向真实情境转移。而真实情景的创设,仅仅依靠课堂的有限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是课堂外,也就是“功夫在外”,即在于开发好和建设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而在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似乎并不很受关注。正如吴一安先生所说,“在现实中,改革者对如何制定科学的改革计划知之甚少,课堂改革也缺乏科学的评估。”[1]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是体现在教学计划上要科学、合理地保障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建设。即“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要他们在学习中用,在学习中学。”[2]因此,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才是维系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和建设的法宝。
(一)制度机制:形成传统,建立起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制度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受教育的社会,更是一个让人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才能以适应社会生存的社会,这种社会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而今后的在校大学生,早已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有较大发展的社会青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知识的传授,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掌握一种可以伴随终身的能力、技能。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必须以此为依据进行改革,充分开发和建设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和运用英语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真正落实到实处,必须从学校、系院和班级建立起“三级”管理制度,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教师必须成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导力量,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保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发和建设。
(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都十分明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尤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领导和教师必须制定一套激励学生和老师参加的激励政策,激励政策要建立起一种促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空间。因为“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如果禁止学习者使用其偏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高效率的外语学习”[3]。
(三)组织机制:确保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
前面谈到了从机制层面上,要从学校和系院建立。但组织实施,则要建立由系院—班级—学生社团的实施体系。对每一层级的组织者,要明确责任和分工,接点要清楚,管理要严格,要特别强调各班级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不强,则整个体系是一张空纸。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结果。可以这样说,组织机制是关键的执行机构,成败关键也在此于。
二、形式与内容:彰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发与建设效果
在世界发展的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题地位,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潜能的发挥,主张学习者的积极性、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此种观点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则是以大学生的自主性为首要条件的,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主性为教育目标的。那么,要使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力量,必须在形式与内容上要能予以创新,敢于创设一种能吸引大学生们的情景。根据情景认知理论,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之上的,大学生是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之中获得理解和经验的互动机会。通过各种机会,既能检验他的本身的潜在能力,更能训练他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在这些机会中找到学习策略[4]。因此,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将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那么,在设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多样性、开放性、兴趣性、综合性。其中,多样性主要是指活动形式和内容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开放性则是可以打破班级界限、系院界限,甚至是不同学校的界限,可以联合不同学校共同组织活动;兴趣性则是指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能够较大的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参与活动,在竞争中去感受学习英语的刺激;而综合性则是指策划的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培养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为语言交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运用的过程。
竞赛类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分为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英语词汇大赛、写作大赛、听力大赛等等。它们的特点是学生可以人人参加,不受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的限制,但缺点是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才艺类活动。才艺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中,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它们可以在生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此类活动包括英语戏剧、英语小品的自编自导自演、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英语模特赛、英语选秀赛、英语化装舞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开放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交流,既展示了他的表演才能,同时检验了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外语学习与艺术学习结合起来。
欣赏类活动。此类活动主要是指定时在全校范围播放英语电影或英语电视剧。并要求学生在观看中感受西方文化,了解背景或主题思想,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写出交流感想在学生中进行交流。同时,阅读英文报刊,开展个人点评,也是此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可以利用调频台进行英语广播,播放英语新闻和校园新闻、地区新闻等。
讲座类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一定的英语知识及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习不能与文化相脱节,否则就会成为“只懂语言,不懂文化”的人。因此,定期开设一些英美文化知识讲座或举办一些英语沙龙是十分必要。而且,通过这些讲座,既传播了英美社会文化知识,又达到了使学生从思想、形式与内容上更加接近西方、理解西方的目的;既体验西方文化氛围,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从而克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困扰,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讲座还可以涉及英语视听说、英语语言运用与交际、英语阅读与赏析等内容。此类活动可以大面积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可以自己选定,形式可以多样。举办英语沙龙活动,学生在沙龙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讨论也有辩论,这种活动特别能够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得能力。
三、结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和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必须是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连结和延伸,必须围绕第一课堂开展。而英语教学改革也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它仍然是一个十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推动改革的舵手,他们将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探索出一条条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新路子,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与英语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运用语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Wu,Yi’an.TESOL in China:Current Challenges——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Trends and Challenges.TESOL Quanterly,July 2001,p191.
[2]J.C.Richards,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Press,2000,p66.
[3]Dickinson L.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PergamonPress.p127.
[4]Brown.HD.1987.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J:Prentice Hall Regents.
book=202,ebook=353
G642.421
A
1673-1999(2010)22-0202-03
江智利(1965-),女,重庆江津人,硕士,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永川402168)服务外包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杨颖(1980-),女,山东兖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比较文学。
2010-11-16
2007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建设”(项目编号:063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