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与借鉴

2010-08-15朱永李佳孝

关键词:英国改革发展

朱永,李佳孝

试论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与借鉴

朱永,李佳孝

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强国必先强教,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持续推进的教育改革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其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涉及面广且独具特色。

高等教育;教育改革;英国;借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了教育改革,其中英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代表性。分析、借鉴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改革是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一直在高等教育改革上不断地进行探索。19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撒切尔主义”、“第三条道路”的三次重大改革,使其很快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一[1]。

(一)强化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借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英国1945年通过了《国家健康福利法》等一系列法规,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教育的干预力度;政府代表国家举办教育,并直接管理和控制教育,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强化对教育的控制,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各种教育资源,英国高等教育正是借助国家的权威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市场调节的“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出现了教育资源渠道单一、教育服务针对性不强、教育质量有所下滑、教育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年开始在教育领域推行市场化的尝试,主张教育全面市场化。以市场调节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被称为“撒切尔主义”,它也促使高等教育由自我中心模式向消费者中心模式转变。市场机制的运行一方面使高等学校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强化了社会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加快了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三)提倡兼容并包的“第三条道路”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必然影响到教育的发展。1997年,布莱尔政府经过深刻反思,主张建立既强调市场功能又强调政府作用的混合经济模式。新的经济模式促使人们对教育市场化改革进行重新审视,主张教育优先,提倡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化、现代化以及高等教育领域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等等,即为“第三条道路”。

2009年,英国公布了高等教育改革新计划《更高的雄心—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未来》,改革的亮点是扩大大学的入学机会、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提升大学的科研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这份改革计划勾画出了英国高等教育21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二、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一)推行全面的竞争与合作

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英国鼓励大学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并建立了推行全面竞争与合作的相关机制。英国以市场作为评价高等教育的主体,全面采用招标竞争的方式决定给予那些能够满足高水平技能发展的项目和对社会有发展价值的优质项目以更大的支持,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充足的保障,以取得高水平的成果。同时,为应对国际化趋势,英国鼓励大学在世界一流的科研领域,特别是高投入领域展开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以促进大学向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发展。

(二)建构更加多元的投入机制

社会捐赠是英国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为此,英国一方面积极拓宽社会捐赠的渠道,另一方面努力创新社会捐赠的形式,特别注重发挥社会捐赠的效益。一方面可以直接为高校争取大量的经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社会商业组织通过对高校建设项目的选择、经费的使用和项目进度的监督,加深对高等学校的了解,既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增强了投资高等教育的信心,从而为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英国实施了更加灵活的招生手段。一是规定大学招生时将学生的社会背景考虑在内,特别是来自落后地区和困难家庭的学生,以确保高等教育为所有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提供学习机会。二是考虑对于年纪较大的学生,学校应该将其优先录取,而不应该有任何偏见。三是提出大学在选拔学生时不应只关注成绩,否则将会把有能力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外。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英国公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既使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又从深层次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四)注重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

英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学投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育,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并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有关课程的详细信息反馈渠道等措施,努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同时,英国还十分注重提升大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在高端领域的研究水平,努力占领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前沿,以研究水平的提升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使英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所以必须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

(一)广泛开展国内国际性的竞争与合作

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必须借助国内国际性的合作与竞争。一是清醒认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借助竞争与合作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树立国际化、全球化观念,在全方位的合作与竞争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高等教育必须放开眼界,确立国际化标准,通过师资队伍国际化、多样化建设,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加招收留学生和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数量,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三是把竞争与合作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实力。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支持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的大学在多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高投入领域展开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

(二)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

英国等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充足的经费投入,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对经济发展和就业产生较强的带动作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首先,政府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在我国,政府投入应该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我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例,2006年为2.9%,2007年为3.32%,2008年为3.4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国家应当从长远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实现4%的投入目标,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极其重要。其次,充分发挥地方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国家要因势利导,鼓励地方政府分担高等教育经费,分散资金压力。再次,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投入体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那些向教育机构捐献资金的个人和企业,加大减免税收的力度,给予一定的荣誉性的奖励,积极调动社会上的资金进入教育系统,为高校的发展筹措更充分的社会资金。最后,高校应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加大与社会的合作力度,利用自身的科技研发实力和优势,通过服务社会获取捐赠资金和合作项目,弥补高校经费的不足。同时欢迎社会参与高等学校的项目监督,提高社会经费的使用效益,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把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

(三)以改革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公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呼声愈高。为此,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结构更合理,特色更鲜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的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建设高水平大学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可以借鉴英国经验,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和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一是要进一步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力求做到高等教育起点公平。二是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过程公平。三是通过和谐教育追求高等教育结果公平。

(四)千方百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高等教育强国的实现关键还在于质的提升。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启示我们:在追求扩大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量”的发展的同时,要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的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4]。第一,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广大学生都要自觉以教学为中心,为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不懈努力。第二,必须全面推进落实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实施质量工程。第三,必须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考核和监控。要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实施以人为本的质量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同时,要树立高等教育风险意识,建构起政府、学校、学生、社会等多主体的质量监控机制,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罗泽意,董维春.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程及其启示[J].合作与交流,2007(11).

[2]胡乐乐.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箭在弦上[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

[3]周远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4]陈至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J].中国高等教育,2008(1).

book=166,ebook=366

G561/649.3

A

1673-1999(2010)22-0166-02

朱永(1986-),男,山东济宁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佳孝(1949-),男,四川宣汉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研究。

2010-08-27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CJF08041)。

猜你喜欢

英国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英国的环保
改革之路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