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保镖》的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传统

2010-08-15张的妮李娟

关键词:十字架保镖圣经

张的妮,李娟

电影《保镖》的圣经原型与基督教传统

张的妮,李娟

电影《保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更源于其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等方面暗合了圣经原型,渗透着基督教传统。从这个角度来欣赏本片有助于拓展电影赏析的深度,更好地理解《圣经》和基督教传统对当代美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圣经原型;基督教传统;《保镖》

由美国著名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与实力派男演员凯文·科斯特纳联袂出演的电影《保镖》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这部集俊男与美女,阴谋与爱情,枪战与肉搏,罪与罚,善与恶的电影一上映便有良好的票房与口碑。毫无疑问,电影《保镖》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是美国电影行业商业运作的又一成功案例。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通俗”电影,无论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背景音乐都与西方文化源头——《圣经》和基督教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试从电影的故事原型、情节原型、人物原型、画面中的意境及音乐来探讨其与《圣经》和西方基督教传统的联系,以便为欣赏电影提供新的视点。

加拿大知名文学教授和批评家诺斯诺普·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的交际的单位,它可以是意象、主题、象征、人物或情节,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且具有约定性的联想[1]。《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一直是各种文学形式的原型来源。圣经中的故事原型,在电影《保镖》中最典型和突出的当属“该隐杀弟”。可以说,故事中的姐姐正是该隐原型,而妹妹也就是主人公瑞秋则是亚伯原型。电影巧妙地移植了《圣经》中该隐杀弟的故事,并赋予故事新的形式和内容。据《旧约?创世记》记载,该隐是亚当和夏娃“堕落”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他给上帝祭献时遭到了冷遇,上帝喜欢他弟弟亚伯的祭品,他因嫉妒而生恨,杀掉了亚伯。该隐因此遭受到了上帝的诅咒和惩罚,被上帝打上印记,驱逐出了人类社会[2]。该隐的罪行被认为是原罪的继续和第一次体现,他也因此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谋杀犯。电影中究竟谁是处心积虑想杀死歌星的幕后黑手一直是故事的悬念,而当真相揭开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姐姐才是雇凶杀人的始作俑者。她这样做的动机正是嫉妒妹妹的财富、地位、名气及拥有的爱情。而嫉妒又恰恰是基督教文化中“七宗罪”中位列骄傲之后第二宗不可饶恕的罪行。“七宗罪”——骄傲(Pride)、嫉妒(Envy)、易怒(Wrath)、怠惰(Sloth)、贪婪(Greed)、贪食(Gluttony)、贪色(Lust)——屡次出现在基督教经典文献《圣经》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可以说贯穿始终,但《圣经》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来阐述“七宗罪”。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教皇大格利高里于公元6世纪在著作MORALIA IN JOB中第一次创造了“七宗罪”的条目。而后,“七宗罪”屡次出现在中世纪教会人士布道的题目中和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例如,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描述他在人生的中途,迷失了正路,走进幽暗的森林,先后遇见豹、狮和母狼,最后为诗人维吉尔的魂灵所救。幽暗的森林象征人事的罪恶,豹代表“肉欲”,狮子代表“骄傲”,母狼代表“贪婪”。同样在《神曲》中,但丁描述的炼狱山共分七级,分别洗净骄傲、嫉妒、贪婪、暴食、贪色、暴怒、懒惰七种人类的大罪。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英国诗人斯宾塞在《仙后》中描绘骄傲之宫的游行时,也用动物作为七大罪恶的象征。有六只孔雀最为象征的骄傲高做在车上,为骄傲拉车的是六只动物,这些动物身上分别骑着骄傲的六个|“顾问”:愤怒骑狮子、贪婪骑骆驼、贪色骑山羊、贪食骑猪、嫉妒骑狼、懒惰骑驴[3]。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对此也有提及与论述。基督教传统中与“七宗罪”相对应的还有“七种美德”,分别是:谦卑(humbleness)、仁爱(giving)、平和(composure)、热心(integrity)、慷慨(vigilance)、节制(self-restraint)和贞洁(purity)。可以说,无论是“七宗罪”还是“七种美德”,都是从《圣经》发展而来的,已成为基督教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电影在故事方面巧妙地移植了圣经中该隐因嫉妒而杀害弟弟的故事,渗透着浓厚的基督教文化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故事原型外,影片中还贯穿了《圣经》中的一些情节原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善与恶的冲突,其次是罪与罚的反复。善恶冲突是贯穿《圣经》的主要情节,从开篇的《创世记》起就不断体现出来,其中亚当、夏娃因受蛇的诱惑而背叛上帝可以说是《圣经》中善恶的第一次冲突。而《启示录》中,上帝与魔鬼撒旦的冲突则是最核心的冲突。事实上,《圣经》中的每个故事几乎都是善恶冲突原型情节的再现。“《圣经》在善恶间无休止的斗争方面反映了真理,它说明善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善恶的斗争构成了人类的历史。”[4]电影中的情节冲突正是源于《圣经》中的这一情节原型,主要表现在,影片用善人和恶人的冲突替代上帝与魔鬼的冲突。《保镖》中的“善人”是保镖弗兰克·法默,他正直刚毅,忠于职守,具有基督教传统所推崇的美德 “谦卑”、“仁爱”和“节制”,关键时候能够默默忍受瑞秋的偏执和众人误解,用善行和自我牺牲救赎主人公,是圣徒。而同为保镖的波曼,为了金钱,也可能是出于对法默的嫉妒,一直追杀瑞秋,无所不用其极,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成可善恶冲突中悲哀可耻的另一极。罪与罚是《圣经》中的另一个主要的情节冲突,和善恶冲突是紧密相连的。人类的罪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也贯穿了整个《圣经》,只不过每次惩罚的规模和方式不同而已。如斯腾伯格指出的,《旧约》叙事里存在着“犯罪—惩罚—呼救—拯救”这样一个反复出现的模式。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挪亚方舟中的大洪水,约拿故事中上帝威胁要灭尼尼微,以及《士师记》中记载的上帝无数次把以色列人交在外族人和非利士人的手里,让他们受奴役,然后再拯救他们等等,都符合这个模式[4]。影片中,与善恶冲突相比起来,罪与罚的冲突则比较间接隐讳,姐姐因嫉妒而雇凶杀妹妹,但在明白杀手的不择手段后幡然悔悟,带着对上帝的敬畏,一心一意地忏悔,努力避免凶杀的继续,用良知和善行去弥补自己犯下的罪恶,虽然最终被杀手误杀,但从其葬礼上的音乐——圣歌JUSUS LOVES ME可以看出,她最终还是获得了救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 “十字架”的意象,法默送给瑞秋一个十字架,以便紧急时刻给予她帮助,瑞秋在颁奖典礼上因紧张一直按动这个十字架。而最显著的是在电影的结尾,镜头最终定格在十字架上。可以说,这正是影片渗透基督教传统的又一例证。在基督教传统中十字架的意象尤其占有突出的地位,十字架和基督一起被钉子穿透,成为基督受难的参与者,与基督融为一体,是拯救世人的工具。而基督的复活也暗示了十字架是复活和永生的象征。电影中十字架意象的一再出现进一步升华了法默作为一名救赎者的圣徒形象。电影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也是独具匠心,由Susan Warner 1860年作词的 Jesus Loves me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该歌曲由于通俗易唱,一直是各大教堂唱诗班的合唱曲目。而影片中第一次出现该音乐是姐妹俩在湖边的合唱,音乐轻快高亢既刻画出了妹妹对姐姐深厚的感情,也暗示了姐姐内心的恐惧和对救赎的渴望。最后一次则是上文提到的在姐姐的葬礼上,同样的曲目,音乐却非常低沉压抑,暗示瑞秋原谅了姐姐,其最终也在基督的怀抱中得到了救赎。

综上所述,电影《保镖》在情节、故事、人物上体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都能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而其镜头及背景音乐中也处处渗透着深受基督教文化传统影响的痕迹。它的成功说明了圣经传统对美国当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传统作为西方文化思想传统源头的价值和生命力。

[1]诺斯诺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创世记[M].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83,Holy Bible China Christian Council.

[3]胡家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4.

[4]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9.

J905

A

1673-1999(2010)12-0109-02

张的妮(1982-),女,河南周口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 625014)语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李娟(1982-),女,河北邯郸人,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教学法。

2010-03-12

猜你喜欢

十字架保镖圣经
龙保镖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影子“保镖”
Comparison between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and To Hélène
《圣经》经文中国化
人生十字架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蚜虫的保镖——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