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初探*
2010-08-15苏日娜
苏日娜,金 花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2.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陲,由东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拥有草原总面积8800万hm2,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5%,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是我国面积最大、草地类型最为丰富的草原牧区。在全国11片重点牧区草原中,内蒙古占有4个,即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全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1000m左右,基本属于高原型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内蒙古草原面积大、分布广、产生了众多风格迥异、各有情趣的自然景观,以及至今仍然保存和传承着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俗文化。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回归自然旅游日益升温,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成为众多旅游者心驰神往的地方。内蒙古草原旅游业以其独特的气候、植被、动植物资源以及社会、人文背景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极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 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的意义
内蒙古草原资源在当地旅游发展中已具备优势,它与民族风情密切地融于一体构成独特的旅游景观,是西部地区发展观光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之一。正确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品的商品化,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性利用,提高草原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既可以带动旅游区周围的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许多历史古迹、特色建筑的修复、再建,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民族艺术的发扬,是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保护、开发并举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对其自身发展和西部地区旅游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分布由于受东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干湿情况不一,加之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等山地隆起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复杂多样的草地类型。全区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天然草原植被,从东到西可分为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五大类。此外还分布有山地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沼泽类等三类非地带性的隐域性草地。林地分布也很广泛,种类丰富,特别在东部山地成为优势资源;沙地分布零散,小片集中,与草地、湖泊等自然体交叉分布;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盐湖、碱湖成为内蒙古的一道风景线。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品质高,规模大,蒙古族文化浓厚,特色鲜明,故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能够良好结合,适宜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全区49处具有一定规模的草原旅游观光区遍布11个盟市,形成了不同等级的草原旅游区,前后出现了数百家以蒙古文化为基本特色的草原民俗旅游点;成吉思汗陵、元上都遗址等蒙古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陵寝和文化遗产;大召寺,五当召等很多蒙古黄教庙宇;以及格根塔拉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魅力的天然草原;以草原文化为背景的蒙牛、伊利等现代企业也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3 草原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对于草原生态环境而言,只要存在草原旅游就会有利和弊,草原旅游发展一方面为农牧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旅游业作为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对旅游区内乃至区外的生态环境又产生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负面作用,对草原生态安全产生了威胁。主要表现在旅游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旅游对草原动物的影响、旅游对草地环境的影响、对旅游地土壤的影响和旅游者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但是与草原上的煤矿开采、石油开采以及风电开发等相比草原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4 发展草原旅游的建议
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保护;草原自然旅游资源容易遭到破坏,具有脆弱性。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保护,同时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让游客爱惜草原自然旅游资源。其次,实现开发主体多元化;鼓励当地旅游企业走出去,联合发达地区或者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共同开发草原旅游。此外,要有针对性地做宣传,并在草原旅游区设置参与性强的活动;如骑马比赛、制作手抓羊肉、射箭比赛、挤牛奶等。最后,凸显草原文化特色;草原除了蓝天、白云、宽阔的草原、宜人的气候外,还有独特的草原民俗风情。另外还要深度挖掘草原文化;制作精良的能够体现草原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可借此弘扬草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拉动当地消费,促进社会就业。
〔1〕白音查干.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5):11-26.
〔2〕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等.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2(19):105-110.
〔3〕吕君,吴必虎.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4):403-410.
〔4〕王希宁.甘肃少数民族牧区草原旅游业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06.
〔5〕赵雪.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J〕.中国草地,2000,(5):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