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
——从网络新闻编辑受者与传者的双重角色来分析
2010-08-15姜瑞娟
姜瑞娟
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分析
——从网络新闻编辑受者与传者的双重角色来分析
姜瑞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前景看好,但自身也存在局限性,究其原因,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网络新闻编辑传者与受者合二为一的双重角色入手,探讨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网络新闻编辑;综合性商业网站
“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于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提出,旨在唤醒人们对电影的批判意识。随后,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主要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笔者较为认可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所作出的定义: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1]。在网络新闻中,不时有虚假新闻出现。因此,我们就不得不质疑网络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
从相关数据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底,网络新闻在网络应用使用率为80.1%,排名第二,用户规模达到30769万人,年增幅31.5%,而这一数字相对于中国3.84亿网民来说,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同时,笔者还从网络新闻门户网站论坛上了解到,按网站数量估算,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300万人,未来的10年内,网络编辑职位将呈需求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且高于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2]。那么,对于网络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关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网络新闻编辑作为受者角色的媒介素养
网络新闻编辑首先是大众传播中的受者。无论是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的网络新闻编辑,还是综合性商业网站以及网络原生媒体的新闻编辑,他们在面对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所提供的一切信息时,最初也是以受者的角色来接收这些信息的。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信息时代的受众,一方面要具备运用各种媒介的能力,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以便快速而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要以自身逐步完善的知识架构为基石,建立起对传媒信息行之有效的认知、批判和使用模式。具体而言,网络新闻编辑的作为受者应具备的媒介素养包括:第一,要熟悉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和使用技能的能力。这是身处信息时代的人们均应具备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作为媒体受众获取信息的第一个阶段。第二,通过各种媒介检索或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是人们使用媒介的第二个阶段。面对海量的信息,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垃圾信息,能够快速地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第三,评估和组织信息与知识的能力,这是使用媒介的第三个阶段[3]。在这个阶段,受众不仅能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判断,还能通过这些信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作为网络新闻编辑这一特殊身份的受众,还要能够从中选择适合自身网站需要的新闻。尤其是作为综合性商业网站,由于《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不允许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也只能转载其他拥有采访权的媒体的新闻。这样,网络新闻编辑作为特殊的受众群体,由于自身职业的特别要求,除了作为一般受众的角色外,还担负着传播信息的职责,他们又要比一般受众的媒介素养更高一筹,才能更好地扮演另一种角色。事实证明,网络新闻编辑在运用媒介搜索最新信息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综合性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编辑,他们关注传统媒体及相关新闻网站,及时更新其所在网站新闻内容,求新、求快、求全,赢得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眼球,也使他们在网络新闻竞争的早期站稳了脚跟。然而,他们对于新闻的生命线——真实性的求证上表现出懈怠的迹象,便捷的转载方式削弱了他们内心的责任感,进而在接受海量的信息时表现为具有强有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被动接受者。
二、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传者的媒介素养
网络新闻编辑的另一重要角色是传者,是他们双重角色中更重要的一方面。网络新闻编辑担负着网站逻辑结构确定的职能;担负着强大的“信息经纪”的职能;担负着引导受众心理的把关的职能;担负着更巧妙的舆论导向的职能;担负着突出的策划功能以及多元化报道样式的组织功能[4]。他们对这些职能的有效担当,直接影响着未来网络新闻业的前景,而这一蓝图的实现,首先对网络新闻编辑者作为传者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也即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精神
首先,职业精神是其职业素养的第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以及树立为网民服务的理念等方面。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关于中国新闻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的调查显示,超过2/3被调查人认为,“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接受新闻来源单位赠送的礼品”等现象在新闻界比较普遍,“平民化”的网络媒体,更要坚决反对权利稿、金钱稿,处理好人情稿、关系稿,坚定地树立网络新闻的行业正气[4]。不容忽视的是,网络媒体大部分在经济上也要自负盈亏,需要通过广告费用维持生计,但是,从根源上讲,也只有将网站做强做大,深得受众信赖,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靠山。如果仅仅盯住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置网站的长远利益于不顾,只能是自毁前程。我们时常能够在报纸媒体中看到纠错栏目以及道歉声明,但是在信息更新更加便捷的网络媒体中,还是较为罕见,虽然他们大部分或是全部转载其他媒体的内容,但是作为网络新闻编辑,作为转载其他媒体新闻信息的“第二把关人”,依然有对其失察的虚假信息传播以及造成的恶劣影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理论水平状况是网络新闻编辑职业素养的第二个方面,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和新闻传播理论素养两个层次。第一,在我国,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作为网络新闻把关人的编辑,在选择与组织稿件时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鉴别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以党的事业之稳定发展为己任。不难发现,在网络新闻中,其头条多数时候以时政要闻为主,且所占比重也较大。第二,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也有较高的要求,甚至一度出现“技术决定论”,使得网络媒体更加倾向于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从而造成网络新闻编辑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新闻传播学背景或者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知识,进而缺乏对网络新闻行业的宏观把握。我们知道,任何媒体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网络媒体亦是如此,它对于技术的依赖变现得更为明显,但是网络新闻传播毕竟是以新闻信息传播为基础的发展,新闻传播理论的缺乏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漏洞,两者需要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共谋发展之路。
再次,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还表现在其知识结构上。新闻从业者,历来都被认为是“杂家”,尤其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不从行业、不同领域,又给网络新闻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不仅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拥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外,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从而能够在这个信息浪潮的冲击下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从网络新闻编辑的人事招聘上看,他们除了招聘中文、新闻、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才外,已经逐步适应发展需要,向经济法律、金融、英语、体育等频道化发展需要的方向寻求人才,如新浪网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的网络新闻编辑招聘中,已明确要求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才。在全能型人才培养还欠缺的整体人才供求市场上,他们便寻求网站自身专业人才配置的全能化发展,以完善网站整体的知识结构。
(二)业务素质
首先,多媒体、多软件综合运用的技术能力。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新闻媒体,记者、编辑的采写、编辑均需要数字化,这就要求编辑不仅具有关于电脑、网络、多媒体的硬件与软件一般知识,还要熟练掌握WORD、FRONTPAGE、DREAMWEAVER、PHOTOSHOP以及FLASH等相关编辑软件的操作,当然,诸如摄影、摄像、网络视频采访都是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互联网这一工作平台决定了网络新闻编辑必需掌握这些技能。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我国网络新闻编辑从业者的招聘中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硬性条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新闻从业人员的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同样的变化,那就是:技术人员的比例不断攀升[5]。
其次,随着网络新闻早期“粘贴时代”的逐渐远去,网络新闻编辑的创造性信息整合与解读能力成为当前网络新闻编辑的各方普遍关注的重点。网络新闻的粘贴,或者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组织,都不能体现出网络新闻的自身特色,无法使其迸发出自身的生命力,尤其是综合性商业网站,只能步传统媒体的后尘,只有在整合的过程中彰显出自身的视角与特点,品读出更深层次的意蕴,才能扫平自身的发展之路。因此,各大新闻网站和综合性商业网站的新闻栏目,在重大问题上,已经进行专题报道,力图将整个新闻事件的全景展现于受众。然而我们发现,在专题报道中,粘贴的痕迹依然明显,尤其是无采访权的综合性商业网站,他们的专题新闻内容基本上是对该事件报道的各媒体内容的简单堆砌,整合与解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方面的欠缺最能反映出他们在创造和生产能力上的欠缺。这一能力,不管是具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还是尚无采访权的商业网站,不管从长远发展还是近期生存上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是需要着力提高的能力。
三、结语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虽然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是与传统媒体相比,采访权上的制约一定程度上使网络媒体尤其是综合性商业网站于被动的处境。但事实上,商业网站的新闻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看新闻,上新浪”的新闻获取意识就鲜活地反映出商业网站的强大竞争力,这也给传统媒体所依附的新闻编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网络新闻,尤其是综合性商业网站采访权的缺失,是如今网络媒体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络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生媒体,其采访权的获得是大势所趋,只是在这之前需要经受住新事物发展前期的考验,也是为其以后的蓬勃发展打基础。这一个过程,是社会对网络新闻媒体的考验,也是网络新闻编辑自身接受新媒体对其媒介素养的考验。网络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繁杂的互联网信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虚假、有害信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信息,还要扮演好“第二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信息止于网络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络新闻传播环境,这也是网络新闻编辑自身责任之所在。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173.
[2]http://bbs.bianews.com/thread-36984-1-1.html
[3]王希华,林爱兵.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J].中国出版,2004(1).
[4]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
[5]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7.
G232
A
1673-1999(2010)18-0131-03
姜瑞娟(1987-),女,河南洛阳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