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0-08-15韦懿霖

电脑与电信 2010年12期
关键词:分级基础教学法

韦懿霖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基础部,北京100048)

1.引言

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有计算机教育课程。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类则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其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大学生数量的多数。因此,开展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促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各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具有与数学、外语一样的基础性地位,已经成为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持续展开和深入进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困难。下面主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剖析。

第一,学生的问题。我国地区教育水平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开展得不够。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应用基础差异较大。这就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的把握上处于两难的境地。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感觉到上课无聊,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甚至沉湎于上网或打游戏;而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会感觉教学进度过快,逐渐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影响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教师的问题。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使得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不断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对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应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不快速更新知识、紧贴领域发展趋势、改变教育观念,就会很容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落伍。此外,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生数量众多的现实状况,教学过程组织比较困难,上机实验时,也很难面面俱到地为学生排疑解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课程设置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现实情况中,由于受教学计划、硬件设施等综合条件所限,往往会出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内容很丰富,课时却比较少的局面,课堂教学多而上机操作不足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而长时间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的讲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同时,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更加深入。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不断更新,不但要紧跟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要实现和专业具体需求的结合,但现实中这样的要求却很难达到。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开展,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落脚点,分别从分级分层次教学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学生分级、对教学内容分级和对教学评价分级等多渠道进行,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3.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分层次教学被很多学校广泛认可和采用。分层次教学的主要思路在于:承认学生间存在的现实差异;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在教学评价上,也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可以说,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在现代教学思想下的延伸和发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对学生分级。对学生进行分级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即时进行调整。分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测试和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分级,也可以根据学生自愿进行分级。实施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级备课、分级辅导和分级训练。此外,还应大力构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完善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分级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对教学内容分级。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根据这些特点,教育部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提出了“l+x”的课程方案,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制定上,采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的模式。这样的方案其实就是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分级。其优势在于,学生在通过学习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需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为自己量身打造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具体实践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软件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第二层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例如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Visual C++等等,初步具备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第三层次: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技术和知识,初步具备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第四层次:结合本专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较为深入的计算机应用。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学科方向和专业具体需求,有选择性地开设这几个层次中的某些课程。

第三,对教学评价分级。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笔试为主、其它考试手段为辅,难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评价结果仍然较低,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分级评价通过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进行衡量,能够较为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进步幅度以及学习特点等方面的特征,从而为更好地制定教学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实施中,分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分级评价通常可分为平时作业、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三个层次进行,每个层次都在最终的考评结果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其中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主要目的是敦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考试主要可以采取笔试或者上机答题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考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机考试重点考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采取要求学生完成小课题或者小设计的方式进行,根据完成课题的程度和设计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综合评分。这种分级的评价方式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4.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还要具有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和灵活的教学管理艺术。这些都体现在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应用领域扩展到各行各业,并且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应用也各有特点。基于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实施中,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方法和模式。

第一,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和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没有具体的和固定的答案,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思考而不是死记内容,因而案例教学法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能够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利用Office进行版面设计等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

第二,大量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也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通常将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多媒体制作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将教学模块分五个教学阶段进行:第一,确立项目任务阶段,该阶段让学生对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流程进行规划与设计。第二,项目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熟悉制作背景、明确多媒体要表现的主题,为正式介入项目阶段做好准备。第三,项目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计划、实施和汇报。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具体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的设计。第四,检查评估阶段。检查评估一般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或者教师总评的方式,一般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第五,归档或结果应用阶段。项目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进行项目评价后继续得到完善的项目可以被推广应用或者归档,以便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大量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运用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问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展示和学习评价。其中,提出问题环节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问题的提出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依据的。此外,在更高层次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还要具有综合性,即应该注意把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与和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操作的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将问题设置为"如何制作有吸引力的PPT课件",并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来进行,将学生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下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

5.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基础工程来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探索能够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高校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崔素丽.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J].教育研究,2006,(9):153.

[2] 冯珊.“分层次”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73-77.

猜你喜欢

分级基础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