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电子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0-08-15王华燕符庆
王华燕 符庆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1126)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增添不少的压力。现在大多数高职类学校都增设了电子类专业,因此对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电子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材的滞后性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二是所学知识面较窄,难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三是学校实验条件往往不够完善,加之经费不足,使得学生很难有较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四是传统教学中,师生间是单向行为,其沟通主要是传授与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很难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必须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出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地。
针对以上提出的种种特点,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及所教学科的具体内容,本人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就此谈谈体会。
2.强调“学习”过程
一位哲人说,教育具有开发人和窒息人的双重功能。
教师要本着开发学生为目的,从“互动学习”的教学观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专业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多启发少灌输,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将课程划分为若干学习平台,在每个学习平台中,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强硬地分开。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是实训,又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所以,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同时进行,可以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学融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之中,同一知识模块不再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
例如:现在的许多电子教科书上在判断某一个放大电路是否工作正常时,往往只注重教学生采用测三极管各个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参考值是否一致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不灵活也是一种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在教学上如果完全把教科书上所说的方法照搬,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够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比较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不同要求。如果我们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建立起相应的学习平台,确定用仪器检查几个关键引脚的信号的波形、幅度或指标是否达到要求,即可说明电路工作正常与否。这样既简单又快捷准确,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出现不同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想象空间,与此同时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空间,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应对不同情况的思维分析能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对同一问题做出相对较好的解决问题方案,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离开学校后主要依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在碰到新情况时才不会茫然不知所措,才能举一反三,开拓思维。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工作任务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和了解工作过程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
3.强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象性的。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和抓基础。针对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具有程度参差不齐,并且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做“多谐振荡闪光灯电路”实验时,老师只把电路的结果演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电路,并要求学生记录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分析电路中的两个LED为什么会轮流亮。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不会阻塞他们的思维发展。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热情就被点燃。为了早点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否会成功,他们甚至会加班加点的去努力完成。不但可以得到感性的知识,实验成功后,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大的增加。然后老师再与学生通过理论一起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又如在教授数字电路的“计数译码器”课程时,可以用计数译码器设计成一个多路数显抢答器,让学生动手做出电路,实现抢答功能。学生通过动手做电路,很容易就能理解什么是译码,计数译码器的“锁存”功能起什么作用,实际电路是如何复位的,等等。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社会生活中使用数显译码器的例子。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电梯、点钞机、电子秤等等。
4.强调内在动机
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就是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样是上述的电路实验,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1)要使电路一边亮一边响,应该怎么实现?(2)用这个电路,你能作出什么有趣的玩具?如此一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起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做,然后再到课堂演示,在学生的展示交流过后,针对学生的演示,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不同的学生思考、探究。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感觉那些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住,在学生疑惑的地方点拨一下,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并加以巩固。
5.强调信息提取
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在贮存信息的同时,必须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信息,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例如,提供一些有故障的实验组件,要求学生根据三极管的工作原理,通过测量电路的有关电气值(如电压值、电阻值)来判断故障原因,并给予修复。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加深对三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的大量信息的摄取提供有效的帮助。比如,课本中有些知识已经老旧或是有些仪器已经过时或是已经停产,老师就应该对教材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过时的内容应坚决剔除,但要相应地补充介绍一些新型的现代仪器的特点及较实用的内容,还可以向学生们多推荐一些较好较实用且适合于初学者的课外读物和杂志。让学生学会从中发现现在使用的仪器与过时的仪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可以改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既然时代变了,我们老师、学生也要变,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以上是本人对改进教学方法的简浅体会。当然,要搞好电子类教育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得完的,任重而道远,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不断的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才能使高职教育中的电子类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1] 蔡小博,屈正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理论创新,2009,5:150.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81.